东北水泥市场近日再起波澜,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正处于复工复产、市场节后苏醒阶段的东北水泥价格却迟迟没有起色,甚至出现显著下跌,长春P水泥熟料出厂价格下跌明显。吉林、黑龙江两省几大主流水泥集团之间竞争逐渐白热化。
从2017年8月辽宁云鼎水泥集团成立,到2018年黑龙江隆合建材、吉林水泥集团相继成立,开创于山东淄博的区域水泥联合公司形式在东北三省全部落地。虽然出现过北方水泥退出隆合建材的传言,但东三省各大水泥集团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走向缓和。
东北三省产能集中度较高,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为甚。北方水泥、亚泰集团和冀东水泥三者在龙江和吉林综合产能集中度可以达到80%以上。东北水泥市场行情在企业关系缓和及需求回暖等多重因素下,2018和2019年显著上升,东北水泥价格指数在2018年6月达到141.65的历史高位。
然而,据市场消息,近期东北水泥逆市走低的根源正是出在上述三大水泥集团之间。
区域联合遍地开花
2017年2月,“淄博联和水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注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牵头、水泥企业自愿参与组建的区域水泥企业公共管理平台。此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类似区域联合公司。据中国水泥网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家区域联合公司成立运行。
第一家成立于东北地区的区域联合公司是2017年8月底挂牌的辽宁云鼎水泥集团。成立大会当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蔺晓刚等政府领导表示了祝贺,行业会领导也到场参会。而后的2018年4、12月,隆合建材和吉林水泥集团分别在哈尔滨和长春相继成立。
然而,隆合建材成立不足百天,作为主要成员的北方水泥即宣布退出。分析人士指出,市场需求不理想,价格虚高,小企业蚕食市场,客户流失是导致北方水泥退出的重要原因。后经过多方斡旋,北方水泥在宣布退出半月有余后重新加入隆合建材。虽然仅是一个小插曲,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各方合作的基础依然不稳固,这也为近期市场波动埋下伏笔。
区域联合公司自诞生之日便受到市场关于涉嫌垄断的质疑。2019年4月24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组织召开的建材领域垄断行为告诫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代表提出,山东水泥行业情况比较严重。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出在淄博联和水泥。会后,全国各地区以省为单位陆续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东北三家水泥区域联合公司同样因此受到关注,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目前对于三家联合公司的是否涉嫌垄断已经有了初步的定性,结果也会适时公布。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都将对区域水泥集团的关系产生巨大影响。”黑龙江水泥业内人士表示。
祸起萧墙 过剩依然是根源
尚不牢固的市场关系在今年初进一步撕裂,本应在2019年11月中后旬至2020年4月1日执行错峰生产的吉林不少水泥企业并没有按时停产,并在2020年3月初就已经开窑复产。在违规生产企业的名单中,不乏一家产能全省占比近5成的集团子公司。
“冬季错峰生产是有关部门推出并执行多年的行业规定,不按时错峰停产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更是一种违规行为。这家水泥集团前后少错峰达到近两个月,多生产了100余万吨水泥熟料。这多出来的产品除了通过海运进入华东市场,也有不少在本地和周边省份销售。这无疑导致区域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吉林一水泥企业负责人认为。而当前由于华东地区也处于市场启动阶段,价格处于低位,对于东北水泥吸引力不足。
需求持续走低也是近期市场再起波澜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受疫情影响,1-2月水泥产量为1.50亿吨,同口径和全口径分别下降29.50%和29.27%,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6199万吨。“东北市场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由于错峰周期避开疫情影响,开年以来水泥需求整体下滑在四成以上,黑龙江和吉林市场近期才刚刚启动。”黑龙江一位行业领导透露。
低需求和前期形成的高库位压制着水泥价格的反弹,同时也导致不少区域内水泥企业不能按时开窑。上述吉林水泥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本来计划4月1日开窑,但大多数生产线直到8日才启动,因为区域内粉磨站基本库位高企,重点工程复工复产进度迟缓。”
近两个月多产100多万吨水泥熟料无论是在华东、华南这样的需求旺盛地区,还是中部地区显然都不会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之所以在东北引起连锁反映归根到底还是产能过剩,较低的产能利用率远达不到行业所认为的自律和错峰基础。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就曾专门就东北水泥市场形势作了如下表述:“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是现阶段去产量平衡市场需求和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经济效益的良策,但是无论是自律还是错峰都要有一定的产能利用率的基础才能产生效应,产能利用率低于60%尤其低于50%之后,自律与错峰生产等办法已无法起到扭亏和盈利的效应。”
当然,也有行业学者认为,东北地区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短期市场波动更多是主导企业间缺乏沟通导致的,等到当地全面启动后,各方沟通畅通后便能走出当前的局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然离不开过剩产能的实际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