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水泥业破天荒地获利1800亿元,成为制造业中最赚钱的产业之一。然而,众多水泥企业并没有因为赚大钱而欣喜若狂,而是在为早晚会到来的大起大落备战备荒。最近,笔者跟随金隅集团媒企联合调研采访团,先后走访了金隅冀东集团冀中和西南区域几家水泥企业,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感悟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而管窥庞大而成熟的水泥产业意欲何往。概括地说,以金隅冀东为代表的众多大型水泥企业正在思考、探索、力行关乎行业沉浮的重大变革:水泥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简言之,水泥业正在怎样“追高”。
水泥业的高利润是怎么赚出来的
过去的一年,水泥业赚得惊人的高利润,原因何在?通行的说法是高压的环保巡查和严格的错峰制度,大批基建项目又集中开工,使原本严重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导致水泥价格一涨再涨。客观地说,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供需关系是价格高低的决定因素。照此推论,如果水泥业的下游再也无法承受水泥价格之高,压低基建投资成本成为刚性要求,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激励手段适当放出更多的水泥产能,水泥业的利润就会马上摊薄。从这个角度说,水泥业能不能赚大钱,甚至能不能赚钱,大多数水泥企业可能都自己做不了主。市场好,大家都赚;市场不好,大家都赔,什么样的水泥企业既可顺势而为又能逆势而进决定自己的命运呢?
水泥企业的工艺技术高度同质化,存在的差异主要是煤炭的获取成本和区域经济结构。如果上述条件都相同,就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突破工艺技术同质化的屏障,寻求差异化的优势。位于湖南常德地区的临澧冀东水泥公司,是金隅冀东集团投在湖南境内的“孤子”,在有效销售半径内,有多家中国水泥前五强的企业,在竞争态势上没有什么优势。临澧公司只有一条日产4500吨线,全年满产标准产能不到200万吨水泥。2019年,他们错峰停窑80天,全年还产出250万吨水泥,赚得3个亿,成为常德地区同等产能规模的盈利“状元”。几乎同样的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赚取的利润却多寡有别,这恰巧印证了“水泥业的高利润是怎么赚出来的”不是虚幻而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在临澧公司了解到,这家企业的高管团队在“高质量发展”的一片口号声中,却在冷静地思考“究竟什么是水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思考和力行的方向是“经济效益的加法、服务功能的加法、成本的减法、排放的减法”,加减之间开辟出高质量发展路径。他们的盈利“状元”,就是这样加加减减垒出来的。我们探访过的金隅冀东璧山公司、合川公司、江津公司、鼎鑫公司、赞皇公司也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加减法,都交出了年盈利创新高的高分答卷。他们认为,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水泥行业高盈利的根本推动力,也是水泥产业美好未来的“护身符”。
水泥业“追高”的目标:优化行业生态
评说水泥业的特征,可以用“庞大而成熟”来表述。说其庞大,年产能35亿吨,世界之首还遥遥领先;说其成熟,从抑制产能过剩到寻求高质量发展,都是靠行业自身力量自律作为,没让政府操什么心。今天,水泥业正试图通过追求高质量发展,逐步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水泥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完成从产能绝对过剩到适度过剩的转化。从根本上解决产能绝对过剩的问题,无外乎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
市场的手段,就是通过竞争将高成本低效益的劣势产能挤出去。最近,一家位列全国前三的证券公司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一项是中国水泥前十强的吨水泥成本价比较,其中海螺集团成本最低,吨水泥成本只有100.43元;成本最高的一家,与海螺部分市场重叠,吨水泥成本高达183元。如果错峰手段放宽,协同自律废弛,水泥市场再现“春秋战国”,哪些企业会笑到最后一目了然。
行政的手段,就是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生存门槛,将劣势产能挤压出门。目前虽然尚无确定的门槛,但各大水泥企业已经开始“追高”实践,为政府出台水泥行业准入门槛和生存门槛积累前期试点经验。我们探访的金隅冀东几家水泥企业,就在积极地自我设定高质量发展门槛,包括增效门槛、智慧门槛、绿色门槛、社会责任门槛等等。
提质增效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效益不好或没有效益,不能提供税收贡献和就业机会,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舆论界多年呼吁的“僵尸企业出清”,指的就是这类企业。我们走访的几家金隅冀东水泥企业都是当地纳税大户,其中赞皇公司和临澧公司连续多年是当地纳税首户,占了当地全年税收的三分之一以上,被当地人视为“金饭碗”。增效益的基础是多品种和降成本,多品种是人无我有的优势,降成本是人有我优的优势。这几家金隅冀东水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所在地区都是优等生水平,即便应对残酷的价格竞争,也有胜出的把握。鼎鑫公司则凭借研发优势,相继开发出核电、油井、道路、中低热等五大类十八个品种的特种水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中国建材行业新兴产业示范企业”称号。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趋势,水泥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也将形成一道“智慧门槛”。我们探访的赞皇公司是金隅冀东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目前上线的智能工厂项目,从能源消耗精确计算,工艺流程监测优化,人员物料最优分配,可大幅提升管理效能,科学管控运营成本,持续提质增效。他们预计,三五年内多数水泥企业将转型为智能工厂,不能跨过这道智慧门槛的企业将丧失竞争力。
绿色门槛不仅已经设立,而且越来越高。水泥企业曾经灰头土脸的形象,至今仍顽固地留存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正如我们去过的许多金隅水泥企业,远远看去就像宁静美丽的花园,外行人都以为停产了。随着环保督查的愈来愈严,水泥厂不仅要大幅度减排,而且要承担起“城市净化器”的协同处废服务功能。20年前,身处环保要求极严的首都北京,金隅就成立了协同处废的专业环保机构红树林公司,并建成运行了国内首条无害化处置危废示范线,在水泥业率先实践“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的水泥窑协同处废服务功能。今天,这项功能已成为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也成为国务院提出的创建“无废城市”的重要保障。我们探访的几家金隅冀东水泥企业都取得了创建绿色工厂的优异成绩:氮氧化物排放仅仅是国家标准的八分之一,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几近于零,同时为重庆、常德、石家庄、雄安新区无害化协同处废发挥了“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的服务功能。目前,协同处废已在水泥业蔚然成风,申办协同处废牌照已经是许多水泥企业的必修课。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生活的稳定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是所有企业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为股东创造利润外,还包括相关利益人。其中,员工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既为员工提供生活保障,又提供发展平台,如此才能长盛不衰。我们探访的几家金隅冀东水泥企业都坚持“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理念,员工收入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员工的成长随着企业的进步而进步。这几家企业的高管团队中既有60后、70后,也有80后、90后,年轻一代正在成长为企业的顶梁柱。正在智能化升级的赞皇公司即将面临人员过剩的问题,高管团队对此的态度是:一个员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智能化升级不能以大批员工失业为代价。水泥厂上下游结合密切,叠加环保绿色转型,很多环节依然需要劳动力,现有员工继续就业都会有保障。如此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基业长青。
通过探访金隅冀东水泥企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水泥业追求高质量发展,已经是许多企业自觉的探索和力行。“追高”正在推动水泥业的巨大变化,曾经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已经转型为绿色环保、智能升级、低成本、高效益、地方经济的税收之源和就业之源。这种转变将加速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的快速分化:增效门槛,清出的是“僵尸企业”;智慧门槛,清出的是不思进取的企业;绿色门槛和社会责任门槛,清出的是只为股东赚钱、不为利益相关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大分化之后,领跑者将强者恒强,引领水泥业真正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产业。这就是我们期待的行业生态的优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