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四大产能过剩行业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2万亿元

2016-03-31 13:20:38

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伴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兼并整合,预计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2万亿元。

  摘要: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伴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兼并整合,预计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2万亿元。

  银行的资产质量正在急速下滑,且目前依旧看不到底部在何处。正在逐次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不良贷款双升仍在持续。中信银行副行长孙德顺表示,2016年争取控制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而不良率下降,这同样也是多数上市银行负责人的期望,但目前可能只是银行家们一厢情愿的理想目标。

  波士顿咨询研究报告指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将会迎来阵痛。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伴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兼并整合,预计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2万亿元。

  这个数据究竟有多少?银监会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万亿元。如此之巨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冲击商业银行苦心经营的堤坝?

  波士顿咨询:激增1-2万亿坏账

  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中国银行业不良双升已持续17个季度,且目前仍未探底。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统计的数据显示,四成银行家预期未来三年不良贷款率在1%—3%。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钢铁、水泥、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压力在不断上升,坏账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四季度,信托风险项目增至464个,集中在房地产、矿产能源等侧供给改革的焦点行业,规模合计973亿元;2014-2015、年发生数十余起各类公司债券违约,集中在光伏、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

  波士顿咨询近日披露的研究报告显示,以煤炭、钢铁、有色、水泥四大行业为例,目前存量有息负债合计5.4万亿元,其中煤炭行业约2万亿,钢铁2.3万亿,有色0.7万亿,水泥0.4万亿;按产品细分,贷款约2.8万亿元,债券约1.6万亿元,信托类非债券约1万亿元。假设四大行业的有息负债20-40%成为不良资产,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2万亿元。

  以近日披露的部分上市银行年报为例,煤炭、钢铁、有色、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较高,不良率有高有低。

  中信银行年报显示,2016年可能面对的风险,工业领域去产能、去杠杆进程加快,煤炭、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企业普遍陷入困境,破产、兼并、逃债等情况可能明显增多。

  “2016年,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和不良贷款化解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预计2016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在业绩发布会上称。

  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2015年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预测,新增信贷集中出现不良贷款的时点较大可能在 2017 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还会持续4-6 个季度。

  “近年已逐年降低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且贷款大都来自大型优质企业,资产质量比较稳定。” 潘岳汉称。

  从上述表格亦可看出,大型银行在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金额虽较大,但目前不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波士顿咨询报告认为,部分过剩产能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和机构将承受较大的压力。例如,2014年某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万亿元,其中煤炭行业贷款余额达0.4万亿,占比达26%,一旦煤炭行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坏账,可能会对当地的中小金融机构和相关表外融资业务产生较大冲击。

  允许银行破产重组是守住系统性风险最后的底线。多位银行业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中国银行业自股改以来,尚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目前我国已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监管机构正完善银行破产制度,谨慎允许银行破产重组,并支持存款保险公司、大型金融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有实力的产业集团参与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重整与收购,减少政府部门的压力。

  风险可控?

  “虽然银行资产质量将下降,但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完全有能力处置不良资产。”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业绩发布会上称。

  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整体贷款余额约为76万亿,不良贷款规模为1.3万亿,关注类贷款2.9万亿元。假设未来三年商业银行受到“去产能”和“去库存”等多重影响,基于    多家研究机构的坏账预测,潜在不良贷款占比达到8-10%。以2015年贷款规模为基数,潜在不良贷款约为6.1-7.6万亿元。

  此外,2015年银行在债券市场、应收账款和理财产品上的信用敞口约为40万亿元,若同样假设潜在不良贷款占比到8-10%,则潜在的不良资产可达3.2-4万亿元。由此推算,在坏账压力较大的情景下,未来几年商业银行潜在的不良资产可能达到约9.3-11.6万亿元。

  银行业在净资产受侵蚀前,主要有两大手段内部消化坏账:一是贷款损失准备,2015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贷款损失准备为2.3万亿元;二是营业利润,2015年银行业净利润为1.7万亿元,拨备前营业利润约为2.7-2.9万亿元。

  未来三年,即使不考虑业务规模增长,累计拨备前利润也可达到8-9万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和未来三年拨备前利润累计约10.3-11.3万亿元,结合不良贷款转让和银行保全可回收的部分价值,基本可覆盖潜在不良资产。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3.1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3.45%,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10.6万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0.91%,均远高于最低监管要求。因此,我国银行业整体上有一定能力和积累应对本轮坏账风险。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应以化解过剩产能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新增产能要审批从严,避免在新兴行业形成低端产能虚热。

2017-11-21 13:36:32

产能严重过剩无法新增建设用地、产能过剩退出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可以由政府收回……近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化解过剩产能的若干意见》,“卡住”过剩产能企业脖子,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和企业兼并重组。

2016-08-03 09:52:11

产能过剩犹如一颗“毒瘤”,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迫切需要医治的病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2016-06-06 09:23:47

多个省份以制订细则或口头指导的方式对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风险作出部署,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对重点帮扶企业注入信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为其融资。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实行“严控新增、存量退出”的策略,在续作和退出之间,小心翼翼地做着平衡。

2016-06-03 09:48:10

《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日前发布,蓝皮书认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风险点之一,而造成产能过剩根本原因在于转型升级不畅。

2016-05-13 09:58:36

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伴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兼并整合,预计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2万亿元。

2016-03-31 13:20:38

当前的低层次产能过剩,是我们曾经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然。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是靠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扮演世界工厂角色发展起来的。

2016-03-31 09:25:20

当前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完全沦为靠借债维持生存的“僵尸企 业”,而部分困难企业“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上报真实情况,甚至刻意隐瞒财务状况,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2016-03-29 09:49:27

“关于钢铁等产能过剩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至少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要求,可是我们看到的是一边喊产能过剩,一边不停批新项目。” 在3月8日上午的政协经济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如是说。

2016-03-10 13:43:21

去产能也是今年“两会”热点之一,如何打破产能过剩的魔咒?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谈到五点。他认为,起码现在相关行业对产能过剩“认账了”。

2016-03-10 13:18:44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2.3%,为多年来首次下降。其中,12月份利润同比下降4.7%。

2016-02-03 11:38:36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的第一项。此前,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大政府引导和金融支持,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兼并重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

2015-12-31 14:26:07

展望2016年,在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主动去杠杆、去产能的背景下,产能过剩企业的信用风险可能继续暴露,违约常态化趋势将更明显。

2015-12-31 14:20:29

目前,产能过剩行业何时见底、信用风险如何演化、是否会发生超预期的风险事件导致信用利差大幅反弹等问题,成为信用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2015-11-27 09:29:55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的上一程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再有“企业产能过剩不着急,再熬几年中国经济还会高增长”的幻想,要适应新常态。

2015-10-27 10:13:04

建材业要适应新常态,谋求纵深转折,实现新发展,首要命题之一就是要面对产能过剩这个全国性的行业突出矛盾,牢牢扭住这个“牛鼻子”后再图前行。

2015-03-26 10:39:14

目前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提出取消占全国水泥产量50%以上的复合32.5水泥产品标准,是严重脱离我国实际情况的。

2014-03-27 15:40:53

Since the 21st, some major manufacturers in Zhanjiang, Maoming, Yangjiang and Yunfu in western Guangdong have again notified an increase in cement prices by 30 yuan/ton,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remains to be ob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