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行业内并购重组动作频频,仅2014年12月份一个月内就有6次并购发生。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兼并重组有关政策的不断完善、金融与股票市场改革改善融资环境、更加严格的环保法与环境税为并购重组加重砝码,加之12月5日拉法基与豪瑞的对等合并交易获得商务部准许等因素叠加,使我国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内外部环境更加成熟。
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水泥产业仍会有出色表现,它的动力来自从地方到全国涌现出的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市场的变化会加快行业整合步伐。
去年末水泥企业加速并购
2014年12月22日,天瑞集团再次举牌,大宗交易增持同力水泥,至此已持有同力水泥10%的股份。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通过定向增发入股同力水泥,持有其10.1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河南省政府层面也有意通过三家水泥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从而提高河南水泥市场集中度。
年底将至,水泥行业有加速重组的迹象。近一个月水泥行业并购事件多达六件,不仅有海螺集团等行业龙头扩大版图,还有一些非主营水泥企业剥离旗下盈利能力较弱的水泥资产。分析人士表示,非主营水泥企业的逐步退出,正是行业出清的前兆,非规模产能的陆续退出,将强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在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政府严控新增产能及环保高压等政策效果显现,行业将进入并购重组高峰期,而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
海螺水泥在深入开展以股权合作推动业务合作的发展策略。以青松建化为例,青松建化2014年初公告,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海螺水泥买入青松建化股份共计6893.96万股,占青松建化总股本的5%。这也是去年第一个水泥企业买入同行股票的案例。除青松建化之外,海螺水泥还曾买入巢东股份、冀东水泥、祁连山、福建水泥、华新水泥、万年青、同力水泥股份。
建材行业两大央企之一的中国建材自不必提,多年来一直采用外延式快速扩张的模式,旗下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都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去年也动作频频。
另一大央企中材集团,相对低调,但旗下宁夏建材、祁连山和天山股份在国资企业混改的大背景下,未来也存在整合预期。同时三公司市场均处于“一带一路”发展区域,又是区域重点企业,未来有望分享市场整合及互联互通提速带来的红利。冀东水泥将明显受益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带来的区域产业整合。
四大因素推动并购重组加速
2014年4月7日,拉法基与豪瑞宣布对等合并、创建建材行业最先进和最具创新性的集团。这对于我国建材行业正在进行的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来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范本。12月8日,华新水泥发布了《关于豪瑞公司与拉法基集团拟进行的对等合并交易的提示性公告》,12月9日,四川双马水泥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拉法基集团与豪瑞公司拟进行的对等合并交易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两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已收到商务部反垄断局出具的《审查决定通知》,对豪瑞集团和拉法基集团之间的对等合并交易案不予禁止。这标志着“拉豪合并”已经过审,这为我国水泥企业并购重组打通“壁垒”。
东北地区水泥企业已经成为探索并购重组新模式的“排头兵”,亚泰水泥、北方水泥等多数水泥企业积极用并购重组理念来推进市场经营模式的创新,在逐步探索相互参股、委托经营等新方式,以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和制止恶性竞争。2014年7月18日召开的“东北重点水泥企业兼并重组研讨会”上成立了东北地区推进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协调小组。目前,兼并重组工作正在进行。
政策明朗化为并购重组保驾护航。从近两年陆续颁布的政策来看,我国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向好,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得到逐渐改善。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行业协会等在不同层面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并购重组的政策文件,切实推进“解决审批多、融资难、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困难等问题”方面的政策落实。
[Page]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处长袁克兰表示,我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组织架构已基本建立,包括由工信部牵头,工信部部长任组长,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2个部门副部级领导为成员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级协调小组。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并初步建立了工信部与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体系和情况交流制度。
融资新环境为并购重组带来机遇。我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进入全面衰退期后,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放在股市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两个方面。通过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吸纳到资本市场中来,以期改善我国产能过剩严重、企业债务率较高、经济体系内杠杆比例过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我国央行多次降息释放流动性,这为水泥企业兼并重组带来利好。并且由于水泥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以往的并购重组往往给收购方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债务风险,随着A股“长牛”的形成,将有效降低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加之市场下行期,为并购重组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环保新战略为并购重组加重砝码。“史上最严”环保法已经实施,最新消息称《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环保法规条例均在近日结束了公开征集意见,若顺利出台,对基础性产品征收环境税的话,将会影响到整个价格链条,电力等能源成本的提高,将大大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成本。
目前已经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幅提高(如氮氧化合物排放值由原来的800mg/m3,收紧至400mg/m3)。水泥企业必须提高技术并引进环保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一批小企业和落后生产线将无以为继。而大企业由于固有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环境税的出台和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则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优势地位,得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并购重组的进行。
2015年水泥市场有望进一步整合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2015年水泥行业需求端建立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基建投资加快对冲经济下行、房地产止跌回暖、区域规划如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等层面,需求环境整体好于2014年,供给端行业在严控产能背景下,产能增速下滑明显,更多动能将来自于并购重组,预计供需关系好于2014年。
有关信息显示,2015年水泥市场有望进一步整合。
工信部下达2014年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为5050万吨,同时国家环保标准提高、差别电价政策的进一步实施,都将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行业集中度提升。
同时,工信部曾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到35%,形成3~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建材企业集团。
目前,仅有中国建材、海螺水泥2家熟料产能已经在1亿吨以上,明年是其目标的最后一年,在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拥有资金优势、政府背景、管理经验成熟的大水泥集团,都将争取最后这1~2家的指标。而且中央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将出炉,今年相对低调的两大央企中国建材、中国中材都将积极做大,并购市场将更加活跃。
在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民营水泥企业也将分化,质地较差的民营企业在环保成本、淘汰落后的压力下,将被市场淘汰,而质地较好的民营水泥企业将成为并购标的。而实力较强的民营水泥企业,将主动出击扩张版图。
无论怎样,在并购重组的大背景下,水泥企业都将行动起来,如果不主动做大做强,很可能就成为并购标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将探索以股权合作方式推动业务合作。股权合作已经成为国内优势水泥企业的重要发展策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都在深入开展以股权合作推动业务合作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