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基础的大宗原材料,与宏观经济紧密关联,任何一个行业门类的投资活动都有水泥的身影。衣食住行,厂房与水利、交通与住房,都需要水泥。水泥的生产消费、贸易流通、价格起伏既创造着国民经济财富,也指引着经济发展态势。一花一世界,读懂水泥,亦能深窥宏观经济。
一、投资决定未来 水泥决定当下
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以及投资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水泥的需求未来。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4.57万亿元,其中70%的投资用于建筑安装工程。巨大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带来了惊人的水泥需求,水泥产量增速与全社会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走势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水泥消费几乎出现在所有20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任何一个门类的投资活动,都有水泥的身影。这其中,与水泥消费关系最密切的有六大门类,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可统一归入基础设施建设。这六大门类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到了全部门类的80%以上,是水泥用量最多的行业,同时这些也是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这些门类中,尤其是基建、房地产(包括农户建房)、制造业这三个,决定了水泥需求的走向。
投资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当M1增速大于M2,往往意味着行业景气度开始上行,从而会在未来带动水泥价格上行。2014年,由工信部委托中国水泥网编制运营发布的水泥价格指数(CEMPI)正式发布。
对比M1-M2增速剪刀差与水泥价格同比增速的变化可以发现两者的这种前后相关性。
未来的水泥需求由投资决定,而当下的投资节奏与变化则可以通过水泥来反映。水泥价格的高低、水泥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影响投资项目的推进,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合理而稳定的水泥价格,能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1)水泥价格指数CEMPI对工业投资乃至货币政策有重要意义 可领先于PPI一个月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相对数。
PPI同比上涨过快、同比数值过高,将会影响消费端,从而造成通胀压力,与水泥有关的就是会影响水泥需求,造成项目停滞。水泥是建筑工程的刚性需求,过去也曾出现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项目投资超出预算从而暂停或延后。
PPI同比下滑,尤其持续为负时,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会受到限制,连续为负往往意味着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压,PPI同比下降或者为负时,降准或降息的货币政策就会发生(《任泽平:PPI才是中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锚》)。
水泥价格指数(CEMPI)是反映全国水泥市场价格水平以及波动情况的经济指标,主要是为了综合反映全国水泥市场的总体行情走势。然而,通过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变化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大部分时间竟惊人的一致。
PPI一般于次月15日发布,而水泥价格指数CEMPI则每天发布,月同比在月底即可知晓。在实际应用中,上半月的CEMPI同比走势与全月的CEMPI同比走势一致。因而,通过水泥价格指数,可提前一个月为PPI的变化动向提供参考。
(2)CEMPI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如同PPI一样,水泥价格指数同比增速的回落,将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压制,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CEMPI同比负增长并持续下行,固投增速也一路下行,显示需求增长的乏力,尤其2015年出现了水泥产量负增长。当然,需要警惕固投增速与CEMPI增速出现的明显背离。2016年3月开始到2018年11月CEMPI同比快速回升并保持高位,然而固投增速并没有明显回升,呈震荡下行趋势,出现背离。这一背离,恰恰说明了水泥价格的回升并非由需求的回升导致,而主要是由于供给侧的影响。2018年11月以后,CEMPI同比出现回落,投资增速或将迎来新一轮快速下行压力。
二、水泥产量增速越高 往往意味着经济增长越强劲
水泥库存周期短,进出口量少,生产量基本与消费量相当。产销越旺盛,往往意味着经济增长越强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共生产了366亿吨水泥,其中有22年是属于高速增长期,14年是属于中低速增长期,还有4年是属于负增长期。尽管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往往水泥产量高增长都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
2011年,我国水泥行业利润总额达到1019.66亿元,是首次突破千亿关口,主要由价格上涨与市场需求规模提升的双重因素导致。然而,2011年以后,水泥行业走出高速增长区间,一直在中低速甚至负增长之间徘徊,同期的经济增速也从高速增长切换进入中速增长,政府于2012年首次主动降低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至8%以下。因而,通过水泥产量的增速,往往能判断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甚至是信贷的宽松以及未来政策的变化。
综合来看,在整个宏观经济中,水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未来的水泥需求离不开投资的拉动,而当前的水泥产销、价格又直观的诠释出宏观经济的形势。2012年经济增长主动降速之后到2014年迎来经济的新常态,是经济结构本身调整,转型升级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泥也将告别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变得更为科学精细,产业链一体化、超低排放、节能降耗、协同处置、智能化发展等成为新的方向,水泥经济将从规模提升转向效率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