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员工不幸福,企业再大也毫无意义

2020-04-02 16:36:27

企业最终的成功源于广大员工的努力和坚持,以及企业与员工的荣辱与共。那些在茫茫大海中勇敢航行并顺利到达彼岸的企业巨轮,一定是能让广大员工“乐生”的地方。

企业家都知道,要想做出一家全球500强,何其不易,但偏偏就有人能同时兼任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并将其双双送进世界500强,他就是人称“中国的稻盛和夫”的宋志平。

这样的一位企业家,想必身上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中,宋志平先生将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为大家分享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观念——企业应是“乐生”的平台。耐心读完,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我做厂长时,国家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迈步,企业连同员工一起被迫“下海”。

在那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年代里,我深深理解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就像船舶与船员,企业载着员工在大海中航行,只有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而对企业来讲,不仅要为员工遮风挡雨,更要创造条件让大家通过努力实现梦想、收获幸福。

这些体会构成了我做企业的基础理念。

01

下岗风波

国企脱困时期的情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1997年,作为百户试点企业的北新,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下岗风波”。按照上级要求,国企要裁减冗员,各城市要对裁减下来的人员进行安置或发放保险,于是有些企业一次性交给政府几千人。

我女儿当时正读小学,回家后常说,某某同学的父母都下岗了,家里日子很苦。

有一次,女儿兴高采烈地带回来几个崭新的笔记本,说是一位同学的母亲所在的工厂倒闭了,拿些剩余的本子给孩子们分着用。我听了很心酸。

那时北新有550名冗员,看着长长的名单,我好几晚都没睡好。

北新是那种“以厂为家”的企业,双职工很普遍,也有一家几口人都在厂里工作的情况。我想,既然称之为“家”,就绝不能把一个员工抛到半路上。

艰难权衡之后,我做了一个不裁员的改革发展规划,即创造2000 个饱满的就业岗位,通过企业发展让富余职工再就业。这个想法得到了上级的理解和支持。

那时,有企业提出“每减少一名职工就意味着管理前进一大步”。在北新,我们把每创造一个饱满的岗位,每使一名富余职工转变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为企业竞争做出贡献的职工当成进步。

我们把550名富余人员从岗位上分流出来,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再就业培训。由于是转岗培训,会保证大家正常的工资和适当的奖金,整个转岗过程遇到的阻力不是很大。

转岗培训开始时,我亲自去培训中心与大家面对面沟通。后来,转岗职工在企业中都得到了新的安排,很多人到了新岗位后,还成为技术能手。

经历了这次艰难而又意义深远的心理历程,职工更加珍视和热爱企业,企业也拥有了一支适应市场、勇于竞争的职工队伍。

在那场“壮士断腕、关门走人”的下岗潮中,尽管北新没有一名职工下岗,但那段日子里,全国国企有2000万职工下岗,每当想起这些往事,我仍会感到难过。

传统国企的体制和机制出了问题,却让职工承受苦果,这提醒我时刻不忘作为企业家真正的责任。

02

员工不幸福

企业再大也毫无意义

做企业是为了什么?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最重要的目标应当是让员工幸福,如果员工不幸福,企业做得再大也毫无意义。

什么是员工的幸福?

这些年,我常常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来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正如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的定义不同,员工从企业中获取的幸福感也是随着企业发展而变化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的大车间,按上级指令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那时的职工都是国家的职工,收入、住房、福利均由国家来定。

所以,那个时候员工是没有危机感的,“大锅饭”和家家都一样的生活,让大家意识不到自己是否幸福。

后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习惯了计划经济的企业和员工来讲,一切都改变了:

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变成了契约关系,“大锅饭”体制被打破了,分配按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员工的一切,甚至包括荣誉和耻辱,都和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北新的员工尽管当年没有经受下岗之苦,但他们通过下岗风波也逐渐明白,只有真正转变观念、适应竞争要求,才能保住工作。

只保住工作还不行,企业是员工衣食住行之所系,大家还要推动企业取得更好的效益,企业效益好了,自己的生活才能获得保障。

另外,在满足眼前物质利益的同时,员工还会有更多更高更长远的追求,即把企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找到精神寄托。

所以说,企业对员工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应是“乐生”的平台——一个能让员工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台。

一方面,要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融合在一起,让员工从企业发展中真正享受到实惠,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让大家真正融入企业、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找到精神上的归宿。比如:改善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建设图书室、健身室;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员工培训的平台,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丰富员工的生活,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等。

有了这样的平台,员工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并将这种幸福转化为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

企业究竟怎样对待自己的员工?

我相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要沿着不放弃员工、让员工幸福的道路去找寻答案。

企业最终的成功源于广大员工的努力和坚持,以及企业与员工的荣辱与共。那些在茫茫大海中勇敢航行并顺利到达彼岸的企业巨轮,一定是能让广大员工“乐生”的地方。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这些年,中国企业应对了不少的困难,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以及这些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等。尽管这样,我们的企业都经受住了这些磨难和考验。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坚挺。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比之前更大的困难,但同样我们相信一定也能够渡过此关。

2022-10-22 12:57:06

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也到了潜心学习、静心顿悟的时候了。

2022-09-04 16:24:40

“三精管理”的内容有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精益化。

2022-04-24 09:13:02

9月1日上午,由北部湾港集团承办的第九期国资大讲堂在自治区国资委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

2020-09-02 11:01:21

宋志平说他就是啼血的杜鹃,他唤醒过北新建材,唤醒过中国建材,唤醒过国药集团,如今他继续坚持不懈,希望唤醒那些误入迷途的上市公司。

2020-06-29 09:02:56

作为继稻盛和夫之后唯一担任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领袖的企业家,宋志平也因而被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他用事实证明,只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情怀,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一样能做好。

2020-06-05 09:52:23

以前哈佛商学院的鲍沃教授也曾问过我,实际上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想分几点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2020-05-02 16:27:48

这两年,中国建材集团深度开展“三精管理”,取得了良好效益。“三精管理”也获得了2019年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20-04-21 09:47:00

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企业家时代,企业家精神也是我们战胜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风险的法宝,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2020-04-21 09:27:38

企业最终的成功源于广大员工的努力和坚持,以及企业与员工的荣辱与共。那些在茫茫大海中勇敢航行并顺利到达彼岸的企业巨轮,一定是能让广大员工“乐生”的地方。

2020-04-02 16:36:27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20-02-13 10:30:59

2020年1月12日下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的会长,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前董事长宋志平先生受到深圳市明德创新企业成长研究院(卓越汇学习社区)的特别邀请,为社区企业家们带来第129期公益讲堂,同时也是卓越汇·企业家对话·创新2020年第1期,《企业的创新与转型——以中国建材为例》主题讲座。

2020-01-13 16:14:57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荣获“70年70人70企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在发表获奖感言环节时,宋志平从70年来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角度进行了观点分享。

2019-10-28 09: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