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 水泥行业去产能的“陕西样本”

2016-03-10 09:03:22

陕西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的水泥企业有14家,共52条生产线,虽随着整合加剧,前三名企业已控制近80%的市场,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状况仍将蔓延,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且亏损面持续扩大,陕西水泥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企业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路口。

西部水泥商洛镇安生产基地

  陕西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的水泥企业有14家,共52条生产线,虽随着整合加剧,前三名企业已控制近80%的市场,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状况仍将蔓延,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且亏损面持续扩大,陕西水泥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企业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路口。

  1月19日,西部水泥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收购议案,历时半年多的“商战”终于落下帷幕。在水泥行业一片阴霾的当下,海螺通过“换股”方式获得陕西省水泥龙头企业西部水泥的控股权,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起同业并购案例,也被解读为当下水泥行业去产能过程中的一个标杆案例。

  “陕西省水泥实际产能超9000万吨,而达到供需平衡只需5800万吨,产能发挥率只有65%。”陕西省水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琥对记者说,海螺水泥并购西部水泥后,陕西市场整合也已经开始,未来大企业强强并购或将成为水泥行业去产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场秦皖联姻谁曾想,30多年前的尧柏水泥,还只是蒲城尧山脚下的一个地方小厂,如今已发展成陕西水泥市场的龙头企业,全国产能排名西部水泥居于第15位。相较于西部水泥的“土生土长”,海螺水泥可算得上是一个外来户,这个来自安徽的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优势。提起海螺水泥,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如果说企业间的并购合作是一场姻缘,那么对海螺和西部水泥来说,重组并购就是一场门当户对、双方互利的联姻。

  2015年6月,西部水泥针对海螺定向增发20%的股票,增发之后,海螺占股西部水泥16.67%,借此以第二股东的身份进入西部水泥;随后海螺在二级市场交易,股票持续增持到21.2%;2015年11月,海螺水泥对外发布公告称,拟向西部水泥的全资子公司出售海螺水泥所持有的宝鸡众喜凤凰山水泥有限公司等陕西4家公司的100%股权,西部水泥将向海螺水泥或海螺水泥的全资子公司发行34.03亿股新股作为支付对价,由此海螺水泥占股增至51%,成为西部水泥的控股股东。

  “西部、冀东、海螺、声威水泥,四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西部水泥仅在陕南市场就占据着超过70%的主导地位,通过此番并购,海螺水泥在陕西的市场份额快速提高至47%,这应会加强其在陕西的定价权,提高地区盈利能力。”李琥对记者分析说道。

  此次联姻,对西部水泥来说也并非是件坏事。“双方合作的初衷是从市场整合的角度来考虑的,此次并购将有利于优化海螺水泥及西部水泥的产能配置、化解产能过剩、使西部水泥引入并借助海螺水泥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以及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经验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环境治理、融资及管理等方面的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西部水泥首席执行官、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维平博士告诉记者。

  陕西水泥市场谋求深度整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陕西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方案”中认为,“熟料产能控制在5800万吨(约等于7000万吨水泥)以内,基本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区域供需平衡。”然而,由于区位的辐射作用,临近的山西、河南仍有大量的水泥企业和产能对陕西省构成一定的压力。

  过剩的产能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令水泥企业苦不堪言。“由于存在运距短、储存期短等特性,相比其他产能过剩行业,水泥价格下跌得会更为迅猛,恶仗也会打得更为惨烈。当前水泥价格处于低位,在180元/吨左右,连成本都不够,与最高时相差200元以上,80%左右的企业亏损、甚至破产。”李琥无奈地说,“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并购完成后,双方企业一定会重新考量,发挥各自优势,兼顾好各方利益,让过剩产能退而有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循环。”

  “兼并重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马维平满怀期待地说道。集中度是价格稳定和企业获利的前提,通过大企业整合市场,增加行业集中度,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办法之一。海螺水泥属于国有企业,西部水泥是陕西的民营企业,一个是行业领先,一个是区域龙头,两者的并购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强强联合的典范。毫无疑问,两者之间的合作对于水泥行业正在经历的化解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企业并购或将成为主流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的这场强强联姻,至目前尚未告一段落,还有一些常规的审批程序正在进行。

  水泥产业由于销售半径所限,企业多“比邻而居”,通过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内部调整消化成为最有效率,且震动最小的方式。国内以往的重组并购模式基本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像行业内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并购的却并不多见。此番海螺控股西部水泥,对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创新模式可谓是一次勇敢的探索和尝试。

  “一盘散沙的市场终究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是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存困难的当下,此次整合对市场的影响,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步体现出来。在和海螺合作前,对市场就有一个整体规划,这是我们的第一步,首先通过两大企业联手,把制定规则的权力拿在手上。”对于未来,马维平心里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毋庸置疑,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洗牌重组已经开始。大企业之间的合并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螺水泥和西部水泥强强联合绝不会是孤例。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清理违规项目以及防止死灰复燃,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兼并重组 危中有机去产能已成为当前不少行业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全国有超过十大行业亟须去产能,任务异常艰巨。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市场需求能否有效扩张仍然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难以期待自主增长的情况下,作为简单易行的增长战略,企业选择了并购。可以说,生产和增长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将重心转向通过基于并购的规模扩张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市场影响力以及盈利能力。

  海螺控股西部水泥,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水泥行业内部自发完成的深度整合,也是市场这只手发挥它无形作用的结果。实践启示我们: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是善于发现机遇的企业,越是困难时期,越是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只有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无形的手”起到自我调节、维持生产的秩序平衡,才能达到有效遏制产能过剩的良好效用。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产能过剩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实质性的重组。这一水泥行业去产能过程中的标杆案例,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河南提出,坚持去化过剩产能劲头不松,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加快拆除已实施置换的低效钢铁设备,积极化解水泥、电解铝等过剩产能,淘汰改造落后煤电机组150万千瓦左右。

2019-03-06 09:18:38

泥、砂、砼本是唇齿相依的紧密的产业链,2018年,借着错峰,水泥价格大涨利润大赢,砂石乘着环保风暴收缩资源,其价格也一飞冲天,唯有混凝土被动挨打承受痛苦。原本是息息相关的兄弟,现在水泥一骑绝尘,砂石一花独秀,唯有混凝土行业腥风血雨。

2018-11-26 08:54:55

相信很多人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卖水泥已经比卖房子更赚钱了。闷声发大财的水泥企业,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2018-10-29 10:03:16

水泥行业夏季市场需求产生季节性减少,全国多地水泥企业在行业协会引导下实行夏季错峰生产。总体来说,今年水泥行业夏季错峰生产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切实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保障了市场供需平衡,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8-09-28 14:24:49

水泥行业仅靠行业自律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且不是治本和解决长久发展的根本良策,全行业唯有创新寻找新思路、新办法,淘汰落后产能,才是治本治根的根本举措。

2018-08-24 09:45:29

日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赴陕西省调研并出席陕西重点水泥企业座谈会。陕西省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奋利、陕西省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田振军、陕西省水泥协会会长张继民,省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集团)以及少数大型水泥粉磨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田振军主持。

2018-08-23 09:13:20

砂石、水泥和混凝土涨价消息大家想必都不陌生。那么,全国各地砂石等建材上涨,加上近期冬季采暖停工又要开始,砂石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2018-08-14 09:51:48

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后去产能”时代,水泥行业“去产能”攻坚战将推向深入。根据《2020年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到2020年,水泥行业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

2017-08-17 08:57:15

有业内人士指出,水泥企业实现盈利,主要是靠错峰生产、停窑限产和行业自律来实现,真正去产能还没有取得突破。

2017-08-12 09:05:38

根据水泥供给侧改革目标,到“十三五”末期,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从现阶段的68%达到80%左右,接下来几年行业整体产能去化将在5亿吨左右。

2017-07-25 08:44:58

近日,本网刊发的《四川8市水泥企业将大幅减产 水泥与混凝土行业矛盾或升级》、《22家混凝土企业联名请求副市长对水泥行业展开反垄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17-07-20 14:20:08

近日,由中国水泥网、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水泥上市公司年会暨2017基建建材资本化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大酒店拉开帷幕。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于九洲作“水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挑战与机遇”的报告。

2017-06-28 11:28:15

2016年,北方15省区市冬季错峰生产活动平稳有序展开,成效显着,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节能减排与减轻雾霾污染效果明显,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为去年行业整体盈利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将推动错峰生产作为产业政策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2017-05-16 09:37:09

日前,为期166天的2016年北方15省、市、自治区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从2016年11月1日起,至2017年4月15日止,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季节和供暖时间的前后,分别陆续开展了水泥窑错峰生产活动。与2014年和2015年相比,2016年的水泥错峰生产活动执行政策的力度大,停窑企业多,环境和经济效益更为明显。

2017-05-12 09:29:42

以需求刺激水泥行业发展的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陕西省铜川市水泥行业亟须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重塑水泥行业在供给侧的发展生态。为了解铜川市水泥行业去产能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对铜川水泥行业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

2016-12-08 15:11:17

日前,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2016年全国煤炭钢铁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而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展缓慢,步履维艰,任务艰巨。

2016-11-14 08:36:09

根据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状况,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出台水泥去产能政策。其中江苏、河南、山东、湖北、广东、四川、河北等水泥大省去产能力度较大。

2016-09-16 09:22:48

钢铁、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目标已无忧,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水泥产量达11.1亿吨,同比增长3.2%,自3月以来累计水泥产量连续4个月稳定在3%以上的低速增长。

2016-09-09 09:27:08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出台水泥去产能政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出台水泥去产能政策,包括《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方案》等。其中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河北省等水泥大省在水泥方面去产能力度较大。

2016-08-24 14:08:08

6月30日,海螺水泥与西部水泥联合重组终止的消息传出,似乎为这片大好形势泼了一点冷水,也让一些行业人士为陕西水泥市场去产能调结构的工作,捏了一把汗。

2016-07-25 14:17:28

近两年来,从全国到陕西省,房地产行业进入去库存期,包括水泥在内的多个上下游行业也进入去产能的关键时刻。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购重组正成为包括陕西在内全国水泥行业的通行做法。

2016-07-11 09:15:18

2015年1月15日起至3月15日止,华北六省市(晋、冀、豫、鲁、京、津)的水泥企业也加入了错峰生产的行列,进一步壮大了首年水泥错峰生产的队伍,进行平稳有序,达到了超出预期目标和效果,在这期间,错峰生产逐步从企业自律行为转变为企业生产规范行为。

2016-03-14 09:55:12

陕西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的水泥企业有14家,共52条生产线,虽随着整合加剧,前三名企业已控制近80%的市场,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状况仍将蔓延,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且亏损面持续扩大,陕西水泥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企业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路口。

2016-03-10 09:03:22

“供给侧改革”是各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标配”。对于如何发力供给侧改革,地方纷纷使出真招。

2016-01-29 13:21:47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先后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去“僵尸企业”成为河北、广东、浙江、内蒙古、甘肃等近20个省份的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多个地方将清理“僵尸企业”,视作去产能的“牛鼻子”,以实现经济的除旧立新。

2016-01-28 09:14:28

陕西省水泥企业超过百家,虽随着整合加剧,前三名企业已控制接近80%的市场,但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项目以及防止死灰复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01-27 09:03:30

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毋庸置疑,面对着步履蹒跚的系统,国家以及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产能。

2016-01-20 14:07:25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