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靠垄断解决过剩产能?是,但没那么简单!

2015-06-01 09:27:24

产能过剩了怎么办?这在中国是个大难题。日本虽小,产能过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但日本削减产能的方式很特别——靠垄断。

  产能过剩了怎么办?这在中国是个大难题。日本虽小,产能过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但日本削减产能的方式很特别——靠垄断。只要垄断就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国资报告》在第四期邀请与日本产业界保持经常联系的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为我们详解,垄断背后,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各界如何协作,削减过剩产能、实现产业转轨?

  “43年前,我大学毕业便进入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刚开始,我在九州的一个小矿山工作。矿山封山后,我先后在几个水泥厂做过总务人事方面的工作。随着水泥事业渐渐进入成熟阶段,日本以新换旧的建筑工程慢慢减少,部分产能就需要淘汰。而安置一部分工人成了我的主要工作内容。”2015年4月,即将从中国总代表转任子公司总经理的芝先生向笔者回忆道。

  一个国家不断成长,产业自然有从高速发展,进入到成熟,然后步入需逐步削减产能的时候。日本这个国家,和中国比,人口只及我们的1/10,土地面积更是只有1/27。一项技术研发出来,很快就能在整个日本普及。各家企业具有大致相同的技术、劳动成本、流通成本,一家企业的产能过剩,也很快就会成为整个行业的过剩。不管企业愿意不愿意,那么大的生产能力放在那里,占用的资金,需要维持的人力成本也都不会变,企业最终都不得不处理。日本削减过剩产能,采取较多的方法是,企业自主转走部分员工,让生产过剩得以缓解;行业协会出面商量,减少一部分生产能力;而国家则会出产业政策,及时进行调整。

  每次企业转型,芝先生这样的总务、人事方面的专业人员就会出来为将要被解雇的员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这方面的工作,比决定停止某条生产线的运营,对企业来说要艰难很多。

  精确统计不许虚报、瞒报

  “保有一定的过剩生产能力,应该是日本经济的一大特点。这样,企业在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随时能够供应产品。”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北原勇这样看日本企业保留一部分剩余生产力的现象。只有在具有了剩余生产能力后,企业才能在其他任何准备通过降价来发动进攻的企业面前,保有稳坐泰山的架势。但是,即便是多出来的这部分,企业也是心里有数。

  在日本采访,不论是企业、大学,还是政府机关,做企划、调查研究及经济政策的人,每人桌上必定会有相关的统计。日本是个在统计方面极为严格的国家,统计内容也十分的详实,统计数据中的水分几乎可以省略不计。比如水泥产业,与中国每年2 5亿吨的产量相比,日本一年也就60 00万吨左右。即便是在2011年东日本地区大地震之后,水泥使用量突然增多,但其产能也依旧控制在6000万吨,没有达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上亿吨的盛况。

  日本的大型水泥厂仅三四家,如三菱材料、太平洋水泥、宇部兴产等。在有水泥需求的地方,这几家企业都会尽快前往当地设厂,或者并购一些小水泥厂,行业相当的集中。一个地方需要多少水泥,自己能提供多少,还有多少空间,企业非常的清楚,不存在虚报、瞒报的情况。在一个不大的范围里,企业数量不多,生产能力都保有富裕的时候,市场的成熟,必然会让整个行业开始出现大量过剩设备。在市场十分透明,统计绝对准确的情况下,各家企业能忍受的经营压力是一样的,要么共同淘汰一些产能,大家都活下来,要么在这之前已经难以维持,企业自己转行去做别的业务,市场不可能给一些企业留下特殊的空间。

  因此在日本,同一行业的企业共同削减一部分产能,做起来并不是很困难。

  垄断排斥落后产能进市场

  在住友金属公司工作了30余年的藤田先生,对中国钢铁行业进行了一番考察后,觉得中国与日本最大的不同,便是中国有太多的中小钢铁厂,而日本只有几个大型钢铁厂。“可以想象,中国钢铁业在淘汰过剩设备的时候会有多么困难。”藤田说。

  日本钢铁行业也曾遭遇产能过剩,但具体情况和后续发展不尽相同。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但大的经济危机,如1973年及1979年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的钢铁业带来极大的震动,让飞跃发展的日本钢铁企业,不得不停下脚步。追求量的增长撞上了天花板,钢铁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成了主流,设备严重过剩。

  直至上世纪90年代,笔者在对大量日本钢铁厂进行调查时,企业员工谈的还是产能过剩的问题。“炼钢厂开始向钢铁产品方面转型,企业希望通过对钢铁产品的加工来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藤田回忆,“各个厂家的成本大致相同,在难以找到新市场,或者说在国际市场难以找到新买家的时候,我们也只能停炉,减少生产量。”而那时的住友金属,将很多炼钢工人转移到了钢铁产品加工部门去,在工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后,开始削减设备。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振兴,钢铁又开始有了新的销路。日本钢铁厂家无一不是赚得盆满钵满,此时,通过投入新的高炉,特别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电炉,按说有一定的上马余地。但日本现有的过剩产能,足以对付中国等国对钢铁的需要。因此,日本没有出现大量小型钢铁厂重复建设的情况。

  不仅如此,近十余年来,日本钢铁的产能还在进一步减少。新日铁与住友金属的合并,自然让两家的部分高炉或者是减少产量,或者是停用。“大家也都知道,死拼市场占有率,最后是整个行业愈发失去盈利的机会,不如商量削减一些产能。特别是行业内最大的企业率先削减。”藤田指出,但是这种削减绝非给给那些资本微薄、技术落后、产量不多的落后产能空出进入市场的机会。日本的市场窄小,空间不大,大企业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迅速占领新市场。这样,日本每次削减过剩资本后,依旧保有很大的再度出击的能力,未出现一边削减过剩产能,另一边在增加新产能的情况。

  “生产能力过剩是日本各个产业的常态,但这种过剩是在垄断及充分竞争前提下的过剩。”北原勇说。日本产业的垄断,让产业协会在讨论该如何削减过剩资本时,做决断会比较容易。而每次削减过剩产能时,都会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税收来引导产业转型

  二战后,几乎已经一贫如洗的日本产业,从煤炭、水泥开始复苏,之后,纺织、钢铁、电器、汽车等产业先后兴起,每次新产业的产生及发展,便意味着上一个阶段的产业进入过剩阶段。而在每次换档期,日本政府对不同产业集中进行的整顿,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负责产业政策的官员田中先生对笔者说:“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给予减免征税的权利,使得大量的设备投资在新产业得以实施。而已经过剩的企业,国家又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鼓励削减过剩产能。比如通过立法,让产业主动将新投资放到新产品上,告别旧的的生产内容,去拓展新产品、新领域的业务,旧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

  日本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十分突出,国家在某个时段会集中解决某个产业发生的产能过剩问题,加之国土相对窄小,企业比较集中,一个产业政策下来后,基本上都能令行禁止。政府抓好了大企业,管好了中小企业,在新产业计划的引导下,企业们都会根据市场规律自行调整。在日本,保证大企业的利益,是通过立法形式做出的。经济界积极支持一些有政治抱负的人在选举中获得胜利,进入议会,在议会里通过立法来保证企业利益。有了法律法令,官员具体执行。这样,企业与政治,政治与行政,行政与企业的三角关系变得较为明确。当产能问题影响企业效益,国家因为某个行业发展进入瓶颈需要解决过剩问题时,便能迅速通过税收等方式,将过剩的那部分打压下去。

  “大树底下无小草”

  笔者反复强调了国土面积的相对窄小,国内企业很容易形成垄断的日本产业特点,要说的是,“大树底下无小草”的日本概念。新兴企业在日本是可以充分竞争的,但新兴企业要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则需要很大的政策支援,这种政策支援,在一个法制非常彻底的国家,最大的支援便是减免纳税金额。国家对某个行业的扶植,很快让一个新产业诞生了起来,让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垄断阶段便是大树生长,小树消失,小草生存都会变得很困难的时期。要保证企业效益,垄断绝对是企业最后很自然的选择,而出现了垄断以后,削减一定程度的过剩产能,也会相对容易。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

2017-07-10 14:29:44

2016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有市场乏力的悲痛,也有政策点燃的希望。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盘点下2016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所发生的十大热点事件吧。

2016-12-27 14:01:19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投资和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我省建材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随着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张,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下降和资源环境紧张等矛盾凸显。

2016-11-10 11:47:32

通用水泥产品结构调整方向与指导思想是:提高以较高C2S、适中C3S、低 C3A矿物组成的高性能硅酸盐熟料及其所配制的各级别水泥的比例,以提高建筑物寿命。水泥工业应大力发展特种水泥,尤其是发展应用面可大为拓展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为加快推广高性能混凝土与调整水泥质量等级,关键是推进修订设计规范与完善应用政策措施。为提高水泥产品适应性,应鼓励供需双方协商标准规定以外的技术要求指标,作为补充条款,或制订严于国标的企业标准。

2016-07-12 09:25:39

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沿着L型滑行20年左右的时间,2036年能否东山再起,主要还是取决于2016年以后人口生育和增长的势头。

2016-06-13 09:37:20

中国水泥过剩产能有两大特点:扎堆、先进。大部分建在石灰石资源地区,大部分是新型干法窑,甚至是大型日产4000吨熟料以上先进装备。中国水泥去过剩产能的最大难点:如何依法治理?企业合法注册、运行符合环保、节能、质量等法规,凭哪条法规要求关厂拆除?

2016-03-03 16:09:53

“让僵尸入土为安”,这么杀气腾腾的话不是来自券商报告,也不是网络评论,而是《人民日报》对供给侧改革的权威解读。一向温和的政策风向为什么会突然如此严厉?看上去很突然,但其实是必然。

2016-01-21 10:13:56

产能过剩了怎么办?这在中国是个大难题。日本虽小,产能过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但日本削减产能的方式很特别——靠垄断。

2015-06-01 09:27:24

通过增加提升能源效率的投资,因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提升,改善供应链管理和更透明的政府政策,印度的水泥行业可能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不仅仅是规模基础上的。2014-2019年印度的水泥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接近9%,住房部门成为主要驱动力。同时,企业市场格局也将加速演变。

2015-05-14 09:25:07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12年来,央企兼并重组的传言从没有如此多过。在南北车合并后,关于央企强强联合的传言甚嚣尘上,惹得有关的各大央企赶紧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传闻。央企重组的背景是真的,动因是真的,只是有些媒体曝料的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央企重组虽然有动因,但应该理性分析,不能抱有过早、过高的希望。央企合并重组将以分类为基础,目前分类方案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重组可能不会马上出现。

2015-05-06 09:25:04

宋志平把“忙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他笑称,喜爱这句话,倒不是因为有什么可悲哀的,而是相比结果和目的,他更看重奋斗的过程,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理解忙碌的意义。

2015-02-15 10:48:57

2014,风起云涌。兼并重组、协同处置、国企改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水泥行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15-02-02 09:50:1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复杂的关键的转型发展历史阶段,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今年是完成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建材行业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的启动年。

2014-05-05 16:32:54

According to the data center of China Cement Network, the cement market in Shijiazhua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en gradually warming up recent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regional leading enterprises, the cement prices in Shijiazhuang, Hengshui, Xingtai and Handan have been raised by 50 yuan/ton since February 23, and the clinker prices have been raised by 30 yuan/ton synchronous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