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下旬,媒体记者曾深入贵州省黔东和黔东南地区,对当地水泥行业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贵州武陵山区是我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地区之一。
一年前,《经济日报》与《中国建材报》联合调研组调研西南地区水泥产能状况时,曾走访过这里。当时该地区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在地图上随手一圈,很可能就是七八家水泥厂和过千万吨的产能。一些水泥企业老总发出了“做水泥不如卖红薯”的感慨。一年后,该地区的水泥产能过剩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日前,湖南省怀化市水泥协会和贵州省武陵山区水泥企业向本报递交了举报武陵山脉区存在违规新建的水泥生产线。在国家38号文与41号文的双重严控下,为何还有新线涌现?这些新线的点火,是否会成为压在这个水泥产能过剩重灾区的最后一根稻草?过剩的产能如何化解?
现状:人均水泥产能竟达1.73吨
11月12日,面对本报调研小组,贵州黔东南一家水泥企业负责人展开黔东、黔东南地区水泥企业分布图,向记者细数该地区水泥分布情况。仅黔东南州这片狭小的区域内,现有5家水泥企业,产能600万吨,而黔东南州总人口427万(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人均水泥占有量1.73吨。而作为黔东地区的经济中心,铜仁地区现有6家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水泥产能650万吨,人均水泥产能1.52吨。工信部2010年底发布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提出人均熟料产能0.9吨,折合水泥产能是1.16吨,超过这个范围的区域就属于产能过剩区域。黔东、黔东南地区均处于产能严重过剩局面,即便如此,这两个区域还有4条新线正“蓄势待发”。
据当地水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4条新建线分别是铜仁海螺水泥(4500t/d)、茂鑫水泥(4500t/d)、石阡佛顶山水泥(3200t/d)和黄平县舞阳水泥(3200t/d)。如果这4条水泥生产线点火,将会给黔东南地区带来920万吨的新增产能!
不仅如此,随着交通的便捷,物流成本的降低,重庆、湖南地区的水泥企业和相当一部分水泥产能,如今都可能出现在铜仁市和黔东南州的市场上。秀山水泥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水泥行业合理的辐射范围是150公里,而今年距秀山450公里以外的湖南邵阳海螺也把水泥发到了秀山市场,每吨价格比维持正常经营的价格还要低30~40元,他正担心新一轮的“价格战”迫在眉睫。
根源:资源优势和需求扩张引发的产能扎堆儿
[Page]水泥过剩话题在全国已经沸沸扬扬,但在武陵山脉崇山峻岭阻隔下,“过剩”在贵州似乎波澜不惊。即便面对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直观情形,还有不少水泥企业往“火坑”里跳,其中不乏海螺、红狮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大型水泥企业。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当地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虽然区域内矿产资源众多,尤其石灰石资源丰富,为建设水泥厂提供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同时,该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且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等多种原因导致该地区工业发展相对全国而言还显得落后。
2011年,国家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开启了该地区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步伐。“六中心四轴线”的经济带格局,“两环四横五纵”的交通规划,黔张常铁路、黔江经龙山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岳阳铁路、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上马。铁路、高速公路、“生态农家”建设、“最美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通村通路等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建为当地水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时间,各大水泥企业纷纷到这片产区内投资建厂,力求在利好政策下分得一杯羹。这一现象,尤以贵州省武陵山脉区域为甚。
一份关于贵州省水泥产能及产业布局情况的数据分析表明,截至2014年年底,贵州省水泥产能已达到10880万吨,全省有77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如果不包括临近省市的外来水泥侵入,现有的水泥产能已经足够支撑贵州省全部基础建设项目。但目前还有水泥企业往这个狭小的区域内挤建新线。记者调研发现,以铜仁市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就密布着20多条水泥生产线,有些水泥厂只相距十几公里,其中,铜仁海螺盘江水泥项目更是修建在国家二级自来水源保护区里,与距离最近的村镇,不足百米。
问题:大规模基建结束后怎么办?
面对武陵山地区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贵州省发改委与经信委却各执一词。
贵州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贵州全省的水泥需求量每年都在1亿多吨左右,现在实际产能只有8000万吨。这位负责人认为:水泥不仅不过剩,而且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在该地区适当安排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来满足整个贵州省生产建设的需求,“很有必要”。
贵州省发改委一位处长对此明确否认。这位处长表示:实际上,目前贵州省的基础建设项目,大多已经到了后半段。武陵山区一带,当前水泥主要供应,就是村民改建民房所需,用量很少,“产能过剩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记者调研发现,实际上当前贵州武陵山脉区水泥产业已全面进入量价低谷期。当地一位水泥企业负责人坦言:现状就是“压价求生存”。他担心这样下去势必引发“价格战”,一旦陷入价格战,企业利润空间变窄,大面积亏损将至,水泥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工厂面临停产,大批工人还可能面临失业。
走在多彩贵州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上,面对道路两旁一座座比邻而居的水泥企业,人们不禁要问:狭小的贵州武陵山脉区域,究竟需要这么多水泥吗?
图说:上图为地属武陵山区湘黔交界的部分区域,统称黔东、黔东南地区,北至贵州省沿河县,南至贵州省从江县,西至贵州省福泉市,东至湖南省辰溪县。
这一区域原有22家水泥企业(包括水泥粉磨站),其中贵州省境内15家,新型干法线水泥企业11家(其余4家为水泥粉磨站),最大日产规模为日产3200吨生产线1家,最小生产规模为日产1000吨生产线1家,其余9家为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其中,上图所标凯里市台泥水泥有限公司扩建日产2500吨生产线已于近日竣工,并刚刚投入生产。仅这12家企业共计年水泥产能约为1250万吨。
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项目全部集中在贵州武陵山区,共4条,包括贵州铜仁海螺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生产线;贵州茂鑫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生产线;贵州佛顶山水泥有限公司日产3200吨生产线;贵州舞阳水泥有限公司日产3200吨生产线。共计新增年水泥产能920万吨。
除此之外,还有3家水泥企业有核准手续但未动工,包括贵州科特林水泥公司、贵州思南西南水泥公司和贵州东立水泥公司,所批的3条线均为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