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在哈佛:并购有死穴 改革需创新

2019-03-09 11:48:48

3月7日下午,哈佛商学院Aldrich教学楼012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两侧的过道也坐满了人。四点钟开始,中国“双料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被乔瑟夫鲍尔教授介绍给大家、分享他企业联合重组的战略和实施,以及如何打造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集团。

       3月7日下午,哈佛商学院Aldrich教学楼012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两侧的过道也坐满了人。四点钟开始,中国“双料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被乔瑟夫鲍尔教授介绍给大家、分享他企业联合重组的战略和实施,以及如何打造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集团。

  谈到重组中国的水泥产业,宋志平特别强调要如何调整公司的竞争战略,比如中建材避开了北京和安徽,因为北京有金禹、安徽有海螺,都是很优秀的竞争企业。并购企业价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标的公司是公鸡、肉鸡还是老母鸡? 对于老母鸡、价格可以优惠些。谈到混合所有制,如何保持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是试金石,中国建材的南方水泥做到了被收购企业老板们自愿“带枪参加革命”,主要靠的是营建大家认可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如何判断失败的并购案例? 宋董事长告诫大家,并购有两个死穴 :一是标的公司没有升值并购后无升值空间,二是并购后新的标的公司又不断诞生。

  宋志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讲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说法有很多,他从中概括了三句话,六个字:创新、坚守、责任。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不断改变。

  坚守是企业家的重要特质。财富CEO峰会授予宋志平世界500强“财富CEO终生成就奖”,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坚守自己的事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责任教会我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回馈社会,让大家能够均富和共富,把财富能够很好地分割,我们要成为财富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财富的奴隶。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宋志平在新著《改革心路》中也阐述了一切源于责任,一生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

  书中以生动的讲述还原了国企在改革中涅槃重生的艰辛历程,以创新的理念回应了国有经济与市场接轨、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改革难题,以真实的例证破解了国企垄断、旱涝保收、大而不强等诸多迷思。书中呈现了央企市营、国民共进、建立共享机制等一系列实证经验,以及整合优化、以人为中心、包容性经营等全新经营理念。

  这些全新的理念和深入的思考,既有全局性又有特色性;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既有现实性又有历史性,为处在深水区的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既要问道,还要悟道,更要布道,这就是国有企业家宋志平的改革人生,也是他终身企业家梦想的企业人生。

  回眸40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This article is selected from Song Zhiping's book "Reform Heart Road", which describes his motivation and effect of restructuring cement in those years, and has been published by China Cement Network.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call for restructuring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cement industry. Reviewing this old article may have the effect of 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encouraging the industry to promote a new round of restructuring, and solving the persistent problems of the industry.

2024-09-16 10:19:30

一路踏浪走来,始终保持着企业家的精神,正是这份坚守、执着、奋进,才成就了宋志平这位“双料董事长”、“双料会长”、“双料学者”。他用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有这份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情怀,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我们都一样能做好。

2022-05-26 14:15:00

同质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向来是最为考验参与企业智慧的,如果不能理顺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出现倾销,市场极易发生恶性竞争。

2020-06-27 19:24:22

2019年是宋志平职业生涯的分水岭。对于已届63岁、超期服役的宋志平来说,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不是职业生涯的结束,而是人生新一页的开始。

2019-12-27 17:15:49

“我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付代价的午餐。我理解,不管遇到天崩地陷都要勇往直前。”多年以后,宋志平仍能背诵起印在《亚科卡传》扉页上的名言。

2019-11-22 16:15:13

9月27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2019级入学典礼为新生演讲。

2019-09-30 09:13:45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波士顿作题为“中国式并购与整合”案例演讲。他表示,“无论是在北新建材做厂长,还是在中国建材做总经理,亦或是到国药做双料董事长,都是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我就出场了”,“其实能够救这些企业的是市场改革,如果没有市场改革,不管建材也好,不管国药也好,这些企业可能都不存在了” 。

2019-04-15 15:16:19

3月7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应邀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作题为“中国式并购与整合”的案例演讲。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100多名学员参加了活动。演讲活动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原副院长约瑟夫·鲍沃先生主持。演讲前鲍沃教授和宋志平还就企业兼并重组、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2019-03-16 10:47:52

3月7日下午,哈佛商学院Aldrich教学楼012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两侧的过道也坐满了人。四点钟开始,中国“双料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被乔瑟夫鲍尔教授介绍给大家、分享他企业联合重组的战略和实施,以及如何打造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集团。

2019-03-09 11:48:48

中国建材上市后,决定做大水泥业务,但水泥到底怎么做呢?是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地建,还是联合重组?我认为应该是联合重组。

2018-06-07 09:40:18

十年前的9月26日,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上海创立,正式拉开了国内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重组联合的帷幕。

2017-09-26 09:36:24

2007年9月26日,作为我国水泥行业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先行者,南方水泥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横空出世。十年风雨征程,南方水泥抓住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行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在中国建材的战略指引下,将国家政策走向、行业发展逻辑与企业成长规律有机结合,通过探索性地开展联合重组、管理整合和结构调整,实现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水泥行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新路,更缔造了世界水泥工业史上的传奇故事。

2017-09-24 10:26:09

这些年来,中国建材集团为国家、社会、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也有很好的收益,2011年利润做到158亿元,那年只南方水泥一家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就有56亿之多,南方水泥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收回了100亿的总投资。

2017-03-13 13:38:23

在宋志平看来,首先,大企业资金雄厚,有能力支付重组所需的大量资金,而且在人才、技术、规范治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其次,大企业通过稳定市场秩序与价格,获得合理利润,使企业进入正常经营状态,投资者、银行、员工等各方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收购溢价和减量损失才能得到补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循环。为此,他提出了“大企业是过剩产能的终结者”的精辟论断。

2016-11-14 14:54:14

“十一五”初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建材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但大而不强、集中度低、结构失衡、恶性竞争、效益不高等问题丛生难治,整个行业步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建材集团按照国资委做大做强主业的要求,谋求战略转型,制定了“大建材”战略,确定了对集团制造业务进行改制重组并实现香港上市的目标。

2016-03-24 15:11:13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其新著《我的企业观》由中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受到业界高度评价。

2015-01-22 11:00:19

从一条生产线都没有,到旗下拥有134家水泥厂,年产水泥超亿吨,并引领行业走出低价恶性竞争,实现行业价值理性回归……南方水泥总部落户浦东陆家嘴7年,现已稳居全国水泥行业第2位,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4-12-23 09:56:27

2006年3月中国建材香港上市开始,风卷残云般重组了900多家水泥企业,成为坐拥4.5亿吨产能的世界水泥大王。宋志平的行业整合改变了水泥行业的格局和生态,也启迪了其他产业的企业家。

2014-02-13 13:54:09

所谓“纯而又纯”,是指单一的所有制形态。在宋志平眼中,罗纳德·哈里·科斯理论中那种产权清晰界定的、所有制形式单一的企业样貌已成为历史,而走出这段历史,中国建材用了整整10年。“任何纯而又纯的所有制都会有问题,我们不要做纯而又纯的老国企。”宋志平说。

2012-12-27 16:25:33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