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泥行业来说,2022年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
根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研究院的最新预测,预计全国性的水泥行业碳达峰方案和路线图将于近期正式出台,2022年将成为水泥行业碳中和元年。
2021年,全国水泥产量23.6亿吨,在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广厦千万间的建设浪潮中,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水泥身影频现。
然而,水泥行业常常被戴上“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难减行业”的帽子。一个原因在于,水泥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煤炭、电力,其原料石灰石还会在煅烧过程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资料显示,在水泥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石灰石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高于60%,且目前石灰石的合适替代原料极少。
“我一直认为,只有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没有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9日,深耕水泥行业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能笼统地给水泥行业冠以“两高一资”之名。
张来辉和科技日报记者分享了一则行业最新消息。
8日晚,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22年公司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新能源业务,实现下属工厂光伏发电全覆盖,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
“积极布局光伏、风力等新能源体系,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是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张来辉介绍,海螺集团目前已建成19个光伏发电站、3个储能电站、1个风力发电项目,2021年光伏发电1.63亿度,储能2464万度。
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同样重要。
“海螺集团通过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例如湿法脱硫技术、SCR脱硝技术,全面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对比水泥行业国家排放标准,主要排放物指标已实现减半,甚至更低。”张来辉告诉记者。
“加大技术升级和改造力度,减污降碳,降低能耗,是实现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绕不开的课题。”张来辉建议,对水泥企业利用工厂建筑物屋顶和矿山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水泥企业发展替代燃料和清洁能源。
除了上述手段,在新技术研究方面,行业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
在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方面,位于芜湖白马山水泥厂的世界首个水泥窑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可生产5万吨二氧化碳产品,将“碳”变废为宝。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蔡庆锋建议,探索制定我国CCUS产业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
“要在碳中和目标下,充分考虑产业格局和重点排放行业的排放路径,重点从减排的需求出发,研判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排放行业以及生物质能的碳捕集与封存和直接空气捕集的技术减排贡献,有针对性地出台CCUS鼓励政策。”蔡庆峰说。
水泥企业节能、降碳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生死问题!一场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的时代浪潮正在滚滚袭来!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3月17-18日,在安徽芜湖海螺大酒店举办以“节能降碳 创新增效 绿色升级”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水泥‘双碳’大会”。诚邀政府主管领导、行业技术专家、科研单位、水泥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等,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途径,加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