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好好先生”当不成好干部

2022-05-09 10:08:41

企业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管理,既需要制度,也需要文化。

企业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管理,既需要制度,也需要文化。企业不仅要靠规范的制度约束行为,也要靠先进的文化指引心灵。企业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带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和生力军。在大企业做管理工作,“精心”二字很重要。  

企业干部要做到“四个精心”  

1.精心做人  

它是指做事要先做人,做人不是一件易事。做人首先要修身正己,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企业干部要有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操守,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思想境界,争取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呻吟语》一书中这样写道:“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深沉厚重,指的是企业干部要有稳重的性格和高尚的人格。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如果一个企业干部的品德不过关,甚至存在大问题,那么他的能耐越大,对企业的损害也就越大,不仅会把整个管理团队的风气带坏,还会把企业的基础搞垮。所以,对于人的品德,一直要格外看重,我们的选人标准是八个字:德才兼备,德要优先。正确的选人方法是在品德好的前提下选择有才干的人。有才无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当然,有德无才也不行,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个“好好先生”,做企业就不会有大起色。  

对一个人来讲,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为此,中国建材提出了一套行为准则:敬畏、感恩、谦恭、得体。敬畏指的是做人、做事要下有底线、上有高压线,既不能击穿底线也不能触碰高压线。感恩是指作为企业干部要感恩组织和员工,不能总觉得大家欠着你的,也不能一味地和别人比,那样会横比竖比心不平。谦恭是指企业干部要谦虚做人,不要说没做出什么大成绩,就是做了点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得体是指企业干部举手投足要像个干部的样子,不能歪七扭八不像样子,更不能狂妄自大、口无遮拦。  

2.精心做事  

它是指做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企业建功立业。企业干部要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同时,企业干部还要有风险意识,不要粗心大意,决策时要深思熟虑,工作中要稳扎稳打,工作完成后要复盘总结。  

有人问我:“这么忙,您怎么处理好这么多的事?”我用ABC法做了很好的分割,把事情分割成大事、中事、小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一件件都做好。做企业肯定要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无论事大事小都认真扎实做好,不能心猿意马。  

多年来,正是因为坚定前行、埋头苦干,我才能做出一些成绩。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是那种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比如,中国建材在联合重组过程中遭遇过很多质疑,还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但最后我都坚持了下来。  

2008年3月,一份材料被送到了国资委领导的案头,标题是《中国建材是不是疯了?》。撰写这份材料的市场人士坦陈了他对中国建材高速扩张的忧虑,并对中国建材水泥业务联合重组的动因进行了颇为偏激的推测。同时,报纸上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国资委重拷中国建材》,当时我的压力非常大。  

但是,我坚信中国建材处在充分竞争领域,要想发展就必须引入社会资本,必须和民营企业合作,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这些年来,中国建材一路重组混合了近千家民营企业。后来,国资委领导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中国建材重组水泥时有不少议论,现在看来这场重组是正确的。  

在重组南方水泥时,中国建材计划在香港发行3亿股H股股票,当时每股股价接近40港元,但等拿到审批了将近两年的增发文件时,股价却因金融危机被做空,降到了每股1.4港元。有香港媒体援引不负责任的投行分析师的话说,中国建材跌到每股0.5港元就会破产。一时间,南方水泥的重组资金来源没了着落。那段日子,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仍心平气和地坐在办公室,稳定军心、鼓励大家,同时拜托银行的合作伙伴出手相助,最终解决了所需资金,让公司度过了危机,重组得以顺利推进。  

今天回想起来,如果不是以“精心做事”的心态去推进工作,企业怎么能渡过难关呢?做企业干部就会遇到难题,遇到难题只能是迎难而上地去破解。在北新建材工作时,我请邵华泽同志题写了一段毛泽东诗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应该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去面对事业,能今天做的事情绝不要拖到明天。我常给企业干部说的一句话是:“能做好,为什么不呢?”  

当然,企业也要为改革发展营造环境、为干事创业提供保障,结合实际探索制定相关制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既要对企业干部严格管理,又要对企业干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让大家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为大家创造安心、安身、安业的环境。  

3.精心用权  

它是指要客观看待手中的权力。企业干部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些权力只能用来工作,并在工作中谨慎使用权力,切忌滥用权力。企业干部做任何一项决定都要调查研究、集思广益,不能简单地拍脑袋,不搞一言堂,不做个人英雄。  

企业干部要严以用权,不碰“高压线”,不踩“红线”,真正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自律。企业干部的心里要始终装着事业、装着集体、装着大局,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努力为员工谋幸福。我反对在企业里搞小圈子、低俗的拉扯和无原则的斗争,因为这些和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幸福背道而驰,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而罔顾大家感受的做法。此外,还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积极欢迎监督。  

记得我刚到中国建材上任不久的一天,集团楼下来了一伙所属公司的人,在底下闹。原来是他们在亚运村买了房子,集团没给他们办房产证,大家交了预付款,周转的钱却被花了,所以几十号人来找领导。办公室的人要把我锁在屋里躲一躲,我说我不怕人家来闹,那是我们的员工,我要听一听他们的呼声。后来,三位代表上了楼,我热情地接待他们,问清楚了问题和诉求,中午又招待所有人吃了午饭,后来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其实,权力和责任是紧密相连的,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作为。企业干部要以身作则,对待事业勤勉尽职、认真执着、追求完美,遇到问题能挺身而出,千万不要文过饰非、推诿责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有功劳给部下,有责任自己扛。”有一次我在党校讲课,一位学员问我:“宋总,没见你时猜想你肯定很严厉,可是见了你之后觉得你特别温和,那么,企业干部到底应该温和还是严厉呢?”当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不一定很恰当但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企业干部就像家庭里的父亲,严父会训斥人甚至打人;慈父态度非常温和,从来不打孩子,就像朱自清在《背影》里描写的父亲一样。但是,不论是严父还是慈父,都必须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如果负责任,严一点儿或宽一点儿都没关系,都是好父亲;如果不负责任,不论严和慈,都不是好父亲。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人才能做一个好的企业干部。常看到一些企业干部,有了成绩就喜笑颜开,把“金”都贴在自己的脸上;而有了失误或碰到困难就躲到一边,把责任全推给下属,关键时刻“丢卒保车”。这样的企业干部成不了大气候,下属跟着他也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4.精心交友  

它是指交友要慎重。朋友对一个人的事业、人生都可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损友相处一开始往往会觉得舒服,为什么舒服?损友一般教给你的都是那些满足人的劣根性的办法。这些年,不少企业干部出问题正是由于交友不慎。  

所以企业干部要净化朋友圈,交益友,不交损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与什么朋友相处到什么份儿上,心里应该有本“明细账”。《论语》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也就是说,要和正直的人、讲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择善而交。不能交朋友的人是那些走邪门歪道的人、谄媚奉迎的人、花言巧语的人。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交益友,远损友”。  

企业干部要有“五种素质”  

企业干部的职业素养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职业素养是一个长期培养和锻炼的过程,日本人把这个过程称为企业养成教育。我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干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干部应具备的一些职业素养,并归纳为“五有”,即有学习能力、有市场意识、有敬业精神、有专业水准、有思想境界,逐渐在集团范围内推广,成为对全体干部员工的素养要求。  

1.有学习能力  

人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需要大家学习的东西太多,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见得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如果不学习肯定会被淘汰。比如,管理既有科学和技术的层面也有艺术的层面,但无论是哪个层面,都需要学习,学习多了,自然就有了灵感。尤其是企业干部,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带领企业发展,唯有不断学习,否则就会思想落后于时代,能力落后于他人,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使企业陷入泥潭。  

2.市场意识  

它主要指竞争意识。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不见得所有人都真正有市场意识。过去一些企业干部往往有两个思维惯性:一是认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的买卖,关不了门,旱涝保收;二是认为工作论资排辈,只要不犯错误就不用担心职位。这些思维惯性曾使得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但有的人心里还是缺乏市场或竞争意识。这些人品质不错,也很忠诚,但思考方式缺乏市场化,因此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常常打败仗。对这些人可采取以下措施:督促他们转变观念,学习市场化的知识,转变成真正市场化的企业干部;确实无法转化思想的企业干部,就不宜再做经营管理工作,否则,只会危害企业与他们自己。  

2002年就任中新集团(现更名为中国建材)总经理之初,我就曾认真思考过处在充分竞争领域的央企的发展模式。当时,中新集团虽然是央企,但并没有谁来托底,全靠企业自己,经营得好大家乐观其成,经营得不好可能就不复存在。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我常常晚上睡不好觉。正是那种倒逼机制使我痛下决心,不再存任何侥幸心理,要全力进入市场,在市场中获得新生,后来逐渐形成了一套“央企市营”的思路。  

“央企”,指的是国有企业属性,“市营”则包括产权多元化、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内部市场化机制、外部市场化运营。多年来,正是中国建材坚持央企市营的道路,才实现了快速成长。  

中国建材是央企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央企的发展常被有些人诟病为靠垄断、吃偏饭等,这完全是误解。央企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树立了竞争意识,果敢地迈向了市场,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现在,不少国有企业都改制为上市公司了,央企总资产约70%都在上市公司里。也就是说,央企通过市场化改造,引入了市场化机制,形成了今天的活力,这就是我常讲的“此央企非彼央企”。   

3.敬业精神  

它是对职业、对劳动的基本人生态度,是企业从上到下都应共同崇尚的精神。作为企业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融入企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同时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即要有为企业发展壮大、为员工利益献身的精神。  

企业干部不应该是目光短浅、在利益面前患得患失的人,要任劳任怨经得住委屈和压力。有的人能任劳却不能任怨,习惯于凡事都要放到天平上称一称,横比竖比心不平。但是,人的一生总会受各种各样的委屈,遭受各种误解仍能带领员工闯关夺隘的领导才是真正称职的领导。中层和技术骨干应是务实肯干、身先士卒的人,只有身先士卒、关心员工,才能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和感召员工。普通员工要热爱企业、热爱本职、踏实工作。  

敬业精神是我一直崇尚的企业精神。早年做推销员时,有一次我去广州一家公司推销石膏板,吃了闭门羹,但我没有放弃,一直站在门口等人家。那位拒绝我的材料科长下班时看到我很吃惊,主动邀请我谈项目。我是在无数次被拒绝中学习做事的道理的,也懂得了吃企业这碗饭不容易。  

做厂长后,我把以厂为家作为企业文化,把敬业精神作为“北新精神”。我分别送给干部和青年员工一句话,送给干部的话是“争创不平常的事业,但要过平常的生活”,提醒大家要敬业忘我,把自己的价值融入企业发展;送给青年员工的话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以此来提醒总想在精彩的世界里潇洒走一回的年轻人,任何一家百年老店无不是靠智慧和汗水奋斗而成的。  

在一次庆功会上,看着那些三四十岁早生华发的年轻人,我不禁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来抒发心中的感慨。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如果中国建材的发展壮大有所谓“运气”的成分,那一定是员工的真诚与付出感动了上苍。  

4.专业水准  

它就是精通业务,聚焦专业,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能力和专长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企业的岗位分工虽然不同,但每一名企业干部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专业主义者,在专业领域成为行家里手。日本管理学家、战略家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提出,这个社会需要专家、专业人员。其实,企业也需要有专业水准的人。例如,做水泥的要对水泥如数家珍,做玻璃的要对玻璃津津乐道,管生产的要对成本数字了如指掌。有一些企业干部职务提升后,逐渐从实际工作中退了出来,成了只会指手画脚的“指挥者”。然而,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基本技能,成了万金油式的企业干部,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5.思想境界  

我一直崇尚西方一位哲人的话“忙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人要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乐观、不断进取。具体来说,思想境界包含五层意思:  

第一,战胜自我。处理好大和小、多和少、得和失、进和退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理解他人。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着想,照顾他人。所谓“情商”,就是能否最大限度地理解人。  

第三,胸怀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企业干部要有大局观,全力维护集团的整体形象和利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经营。  

第四,目标长远。想问题不能只看眼前、局部和个人利益,要对企业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做到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  

第五,凝聚正能量。包括: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自信心强,意志坚定;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时刻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能以出色的业绩回报企业,对企业无比忠诚,不仅能与企业“同富贵”,还能与企业“共患难”。  

“四精五有”是我对企业干部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对大家也有好处,若用它要求自己,在任何企业里都会变成积极上进的人。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当下,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压力,也要看到机会和希望,坚定信心和勇气,调整好企业的战略思路和经营方式,不断适应变化,乘风破浪向。

2022-12-31 10:34:06

在企业里,这个“治未病”的良药就是制度。企业要靠规范的制度约束行为,制度是应对风险最好的“防火墙”和“灭火器”。

2022-12-30 09:15:31

企业又应如何识人、选人和用人呢?

2022-11-16 09:52:31

规模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做得得心应手、规模适度才是最好。超越规模最大和基业长青,追求活得更好、活出质量,这才是企业存在的真正意义。

2022-05-17 09:59:54

企业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管理,既需要制度,也需要文化。

2022-05-09 10:08:41

国企改革过程中,过去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激励机制,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这还不是企业的本质,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让员工真正成为主人翁,凭借他们自身聪明才智能分享企业的财富,让国有企业成为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石。

2022-02-07 13:41:30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12月18日消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2022中国上市公司年会发布会上发表题为《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致辞。

2021-12-20 09:19:33

对于领导层来讲,主要任务是制定正确的战略。所以学会战略性的思考,也就尤其重要。

2021-12-02 13:48:25

做好企业关键是机制,有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没有机制,有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2021-11-30 14:05:56

宋志平在第五届企业家校长节开幕式上的演讲。

2021-11-14 17:51:23

今天,结合过去40年来我做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的心得体会,就以下几个问题跟大家进行交流。

2021-10-20 09:34:25

9月25日,以“后疫情时代的应对:绿色治理”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2021-09-27 09:24:31

宋志平认为,经营企业首先就是要改变这种惯性思维,突破这种自我约束,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企业经营新思维,先仔细思考与钻研企业目标,然后秉承“缺什么找什么”战略制订思路,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上。

2021-09-18 10:12:26

《新机与新局》全书内容丰富,观点突出。在内容上,不仅有疫情下宋志平对国内国外局势的深刻剖析,还有为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如何在危中寻机、育机的实招硬招。

2021-08-18 09:20:56

企业的“企”字,是“人”字下一个“止”字,止本义是足,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人在立足业务展望未来,另一方面企业离开了人也就停止运转、止步不前了。这也说明,选人用人是做企业的关键。

2021-03-19 10:07:46

本文摘自宋志平著作《企业心语》。

2021-03-08 16:06:29

做国有企业,有人主张发挥精神方面的优势,有人主张重点做管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机制。

2020-10-22 11:04:51

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群体步入了而立之年。纵观这30年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上市公司取得的巨大成绩,也要看到上市公司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增强我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信心和紧迫感。

2020-05-11 09:10:11

2020年初,疫情来袭,许多企业身陷困境,很多企业家和读者对记者提出要求,希望学习宋志平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成功经验和发展密码。

2020-04-08 09:33:18

作为一个风雨40载的企业中人,我知道,经济这东西,知易行难,我们还是得干起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只坐而论道,没人管饭吃。干起来,又不能乱干和瞎干,所以我给大家讲,要做正确的事。什么是正确的事呢,我给大家归纳五条。

2020-01-03 16:57:27

作为曾经的央企掌门人,宋志平把企业家精神理解为“创新、坚守、责任”,他鼓励大家要把心放平:“在当下的形势面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9-12-19 09:09:12

今年11月刚刚从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岗位上退休的宋志平近日发表了一场题为的《企业家的新使命》演讲,其间提到中国企业家可以在“稳定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继续推进全球化”等方面作出贡献。

2019-12-11 10:32:42

中建材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全世界每销售10吨水泥,就有1吨由中国建材提供。宋志平表示,“外界都称中建材为‘水泥大王’,我们要做的是绿色的‘水泥大王’。”

2019-11-04 09:11:09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荣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在发表获奖感言环节,宋志平从70年来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角度进行了观点分享。

2019-10-29 13: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