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指出,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发展新境界。”
一年来,青海省上下以创新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等绿色产业体系,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践成果,不断为青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西宁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点、极、带”有机统一的供给体系、 “去、降、补”统筹推进的政策体系、 “减、优、增”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产、学、研”协同发力的创新体系,谋划打造若干经济增长点、3大经济增长极和3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拓展了供给等于生产、供给限于经济、供给依赖市场等传统理念,初步缓解了消费需求外溢、输入性物价波动、产业路径等长期难题,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 位,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50%,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
海东市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淘汰碳化硅落后产能4.8万吨、铁合金落后产能3.96万吨,水泥落后产能20万吨、玻璃落后产能110万重量箱,此外海东市还稳步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高原富硒” “黄河彩篮”等特色品牌初具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海东市在上半年就完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53.1亿元,其中核心区14亿元,海东大道、综合管廊等项目有序推进。四个国家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节能减排试点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开工24.66公里,完成投资1.85亿元。
主动融入:跳出青海看青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目前中尼产业园正式启动,与西藏、新疆、甘肃等周边地区建立产能产业合作机制,组团赴英国、以色列开展装备制造、农业及光伏产业考察交流,分赴多个省市点对点招商、面对面回访,海西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立足海西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编制《“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梳理了76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924亿元,大飞机拆解、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等10余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进入程序顺势推进。
黄南藏族自治州依托当地有机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和水产业,积极开发草原风光游,加快融入青甘川交界区大旅游通道。北部两县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和黄河谷地光热条件,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菜篮子”基地建设,并借道路通畅工程和撤县建市,加快融入环西宁1小时经济圈和东部城市群战略。目前,黄南平安与振兴工程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有效,牙同高速基本通车,李家峡南干渠、沿黄三镇人饮及河道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一批涉及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有力助推了黄南发展。
黄南还正加快推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挖掘民族文化和热贡文化的价值内涵,重点培育唐卡、堆绣、石刻、藏戏、民族医药等系列产业,努力打造世界唐卡艺术中心、唐卡世界中心和青甘川交界地区特色历史文化名城。
创新产业: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在创新方面,海西州着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制定出台《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思路措施,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试验区向示范区跨越迈进;出台《进一步加快盐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盐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按照“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平衡氯”的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生态镁锂钾产业”发展。
海东市在创新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康泰铸锻也成功挤压出世界第一的P91钢管;中国铁塔、明阳3D打印等项目建成投产,比亚迪、红星美凯龙等项目抓紧建设;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比亚迪“云轨”,绿地健康养老,浪潮智慧城市等项目均取得重大进展。
西宁市制定出台《关于西宁市建设光伏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与国电投黄河水电公司合作共建国家光伏重点实验室,带动实施光伏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28亿元,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光热制造中心和千亿锂电产业基地以及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