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内水泥巨头海螺集团在官网发布了集团正式进军商品混凝土产业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水泥和混凝土行业的激烈讨论。有人感慨,“海螺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作为国内水泥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海螺进入商混产业后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
从目前公布的消息看,海螺第一批商混项目都位于西南地区,分别是贵州遵义、四川巴中和四川广元,且合作方都为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用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业内资深人士孙志武对此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地方是因为当地商混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作为集团试点项目风险较小,积累行业经验更为方便,示范作用尤为突出。和政府合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市场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中具有优势。在西南地区试水也不会对海螺的水泥主市场华东地区产生影响。
一直以来,商混企业面临着两头受气的局面--下游受制于施工单位拖欠工程款,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上游实力不如水泥企业,购买原材料都必须现款现结。“海螺建造自己的商混站,至少在原材料上不是问题。”孙志武说,“在这三个地区,海螺都有自己的熟料生产线,分别是广元海螺的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巴中海螺的4500t/d生产线和遵义海螺盘江公司的4500t/d生产线。水泥作为短腿产品,三条生产线在当地市场起着关键作用。”孙志武也表示,如果海螺商混站采取独立运营、核算的模式,这个优势则不是很显著。
对于海螺为何选择此时进入商混行业,业内普遍认为有两个原因:国内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无法逆转和海螺进军世界500强的规划目标。
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日益下滑的前提下,海螺进入混凝土市场,可能也是考虑将来保护水泥销售渠道,抓住终端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一种手段。2016年,我国水泥产量24亿吨,利润实现518亿元,同比大增55%。但从今年多场会议上各位业内大佬的表态看出,困扰我国水泥行业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需求下滑进入不可逆转时期。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只能暂时缓解生产压力,刚性去产能大势所趋。海螺此时必须拓展自己的业务,从而减小行业需求断崖式下滑带来的损失。“前两年海螺进军砂石骨料行业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孙志武说。
另一方面,进入世界500强是海螺集团在“十三五”期间的战略目标。据安徽省国资委副主任项小龙介绍,根据铜陵有色、海螺集团的发展情况,安徽省提出要求,力争上述两户企业在“十三五”期间进入世界500强。一位接近海螺的人士介绍,海螺此次迈进商混产业就是按照集团十三五规划来实施的。2016年世界500强的门槛大幅降低,最后一名为英国耆卫保险公司,其营收为209.2亿美元。而海螺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是559.3亿元人民币,和500强的规模实力相距甚远,仅靠目前的业务显然达不到目标。同时,国内商混行业达到万亿规模,又和水泥业务密切相关,存在再创一个世界500强的空间。
行业人士刘效锋表示,从国外各大水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水泥企业进入商混是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海螺此次的选择在他看来并不意外。“除了世界500强的目标,本次三个商混试点也有可能是为了整合当地矿山市场,为自身的砂石骨料业务在当地做前期准备。”
这些看法在海螺自己的报道上也得到印证。在新闻中海螺集团总经济师、副总会计师丁锋表示,商品混凝土项目是海螺集团延伸产业链,开展跨界经营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是海螺集团实现“一强三冠”和“十三五”目标的重要举措。首批商混项目的签约,标志着海螺迈出了重要一步。由此可见进入商混对于海螺意义非凡。
行事风格一贯谨慎的海螺此时做出大动作想必经过了深思熟虑,三个商混试点项目一旦取得成功,稳步向全国推进的可能性极大。但在此之前学习和吸取同行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近些年,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纷纷进入商混行业,但实际收益却不是那么乐观。孙志武分析认为这与水泥企业没有转变观念,拿水泥思维来经营混凝土有关。“混凝土是服务性行业,而水泥是生产型。如果不能转变思想,很容易失败。”
刘效锋综合对比了国内外水泥巨头进入商混行业的例子表示,除了运营思维,战略定位对于海螺能否成功跨入新行业同样重要。国内一些企业在进入商混行业之初,是将商混作为自身水泥的销售渠道,从而影响本地其他商混站采购自己的水泥,并不打算从混凝土赚钱。这样不仅可以稳定自身的水泥消化渠道,也可以防止社会资本再进入商混行业,增加竞争壁垒,构建护城河。“国外水泥巨头拉法基豪瑞等也是这么做的,比如豪瑞在北美地区混凝土的利润率只有3%,但是它可以从水泥业务上获取更高的收益,弥补混凝土业务的毛利不足。
”但是国内企业往往不能坚持最初的战略规划,而是寻求短期利益,希望混凝土业务也能快速盈利,成为公司一个利润增长点。“可是混凝土不同于水泥,投资门槛低,一旦见到你的企业盈利,周围项目会纷纷上马,竞争随之激烈恶化。这一点也导致很多水泥企业的混凝土业务并不理想。” 刘效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