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步入深水区 必须敢砸“硬核桃”

2017-03-10 09:34:26

“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

  两会聚焦

  “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2016年的去产能成绩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今年的目标,钢铁、煤炭将再压减超过5000万吨和1.5亿吨产能。就整体进程而言,这一力度并不小,而且新增煤电去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有色、建材等产能过剩领域也首次提及。

  目前,去产能的难度越来越大。来自钢铁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反映,“原闲置的、水平相对较低的产能,该去的已经去了,剩下的多是在产的、水平相对较高的,处置起来难度大。另外,自去年年中以来,钢铁价格上涨,预计今年还有10%左右的涨幅,市场短暂性回暖可能使去产能难度增加。”

  两难叠加,注定今年去产能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进一步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压减产能,成为今年两会讨论的重点。同时,去产能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让新旧动能顺利转换。

  运用多种手段分类处理

  “进一步去产能将进入攻坚期,难度越来越大,已没有软柿子可捏,必须敢于砸硬核桃。”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卜昌森说,2016年山西煤炭产量同比压减1.43亿吨,占全国压减煤炭产量的47.7%。初战告捷,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去产能煤矿资产和债务处置缺少可操作的政策支持,企业资金压力大,人员安置保障难等。

  卜昌森说,去产能应该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坚持分类处置、精准施策。要充分考虑不同煤企的区位、煤种、市场需求等因素,“一企一策、新老接替、淘汰落后”;研究制定去产能煤矿资产与债务处置办法,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避免砸了一个“硬核桃”,又造出一个“铁疙瘩”来。卜昌森建议,要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在确保产能退出总量的前提下,尽快出台煤炭产能交易价格指导意见,允许煤企就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市场化交易,既可以调动煤企自愿整合、自愿关闭的积极性,也可以实现优质产能接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两会上,全国工商联《关于科学统筹当前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提案》指出,目前去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平均化代替市场化,以指标化代替标准化,影响去产能效果。

  今年去产能工具箱的确在发生变化。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不仅做减法还要做加法

  去产能进入深水区,不仅要在工作方式上有所创新,更要在发展道路上想办法。钢铁大省河北,今年承担了约三分之一的去产能任务。今年河北计划压减钢产能1562万吨、铁产能1624万吨、合金3186万吨。除钢铁之外,河北还将坚持下大力气压减煤炭、水泥、玻璃、焦化等过剩产能。

  有减还要有加,去产能的同时要培育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河北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依靠创新驱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供给质量。目前河北的经济结构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赵克志介绍说,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去年河北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0.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6%,首次超过钢铁制造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次,去年河北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3%,高于规上工业增速8.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8.4%,今年预计占到20%。最后是服务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去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这都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河北经济能够保持向好态势的重要原因。

  不仅是河北,“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有效深化去产能,不能简单做减法,也要做好加法。”湖南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人大代表曹慧泉认为,钢铁行业很难回到以前高速增长的水平,但产量下去了,产品质量还停留在中低端,也不能算彻底地去产能。只有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才能让产业走向“春天”。

  曹慧泉说,华菱探索钢铁“互联网+”:一是规模化定制,针对高层建筑、汽车、造船等下游行业,整合线下流程,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二是布局电商,打通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再到物流“最后一公里”,辅以配套的金融服务。因为起步早,掌握了主动权,华菱在钢铁行业普遍叫衰的背景下走得比较从容。因此,深化去产能,一方面要通过法治化手段,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监管机制,严控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在稳定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多策并举,方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

  编者按:2017年3月23日,中国水泥网将在杭州举办“2017第六届中国水泥网年会暨百强榜颁奖典礼”。年会以“紧盯新标杆 塑造新业态”为主题,特邀行业领导、经济学家、研究机构、水泥百强企业、供应商百强企业等,深入解读产业政策与宏观经济走势,探讨水泥行业如何应对市场转型考验,实现可持续发展。欢迎踊跃报名参加!

  附件:2017第六届中国水泥网年会通知及参会回执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随着中央始终强调的绿色发展战略,全国上下已经进入到了绿色模式,全社会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树立绿色的生活观和消费观,转变传统的旧思维,跟上绿色发展的步伐,对留住“青山绿水”充满信心。

2018-03-09 09:45:32

近期,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对2017年工作作出总结的同时,也对2018年工作圈定了重点。就去产能相关工作而言,《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一部分地区依然明确今年的去产能任务目标,另一些地区则淡化具体的去产能目标数据,但依然强调在去产能中优产能,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8-01-30 10:53:14

说起今年两会率最热的词语,“供给侧改革”一定位列其中。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的政府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足以见得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而去产能更是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03-15 10:50:13

“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

2017-03-10 09:34:26

截至5月13日,全国至少有16个省份公布了去产能时间表。有专家表示,去产能各省目标相加应该会超过全国目标。而目前部分省市已经着手去产能,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去产能大幕有望正式拉开。

2016-05-19 09:15:29

3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在“三去一降一补”中排在首位的“去产能”同样发改委牵头,共有17个部门分工负责。

2016-03-31 09:19:15

两会面对面中央的决心大,政策力度大,各部门要落实很多政策。我觉得还要落实到产能过剩的省市、行业、企业。中央需要有一个去产能的时间表,关停哪些企业也要有落实计划。对此,大家也不要有疑义,认为是行政力量,化解产能需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要切实“去产能”,各地得有责任状,还是需要有指标。

2016-03-08 09:13:18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认为,去产能和去库存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主要涉及去库存的问题,从房贷的角度看,通过银行或者金融系统发挥作用,能使一部分积压的房地产销售出去,因为购房一般都是通过房贷,全额现金支付的极少。”

2016-03-05 09:50:29

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毋庸置疑,面对着步履蹒跚的系统,国家以及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产能。

2016-01-20 14:07:25

“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在成为中央到地方高频词汇的同时,一场合围战也开始打响。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放在今年经济五大任务的首位后,河北、甘肃、山西等省的经济工作会议也都聚焦“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出清工作。本月以来,新疆、福建、宁夏等地方两会,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2016年的目标任务。

2016-01-20 09:33:13

On November 21, the Western Construction (002302) issued a prospectus for issuing stocks to specific targets in 2021. The company plans to introduce Conch Cement as a strategic investor through this issue, and Conch Cement will subscribe for 183 million shares, accounting for 12.48% of the total equity after the issue, becoming the second largest shareholder. The purpose of this issue is to optimize the capital structure, supplement liquidity and repay bank loans, which is expected to bring the company an annual increase of 8.85 billion yuan in operating income and a total profit of 708 million yuan, up 38.71% and 78.23% respectively from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