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天滚滚寒流急 砥砺前行克难关——2015年水泥行业运行回顾与2016年展望

2016-03-14 11:08:36

近年来国家经济转型,作为被拉动型的水泥产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减缓。水泥需求顶峰已过,需求收缩已成趋势。2015年市场需求超预期收缩,供给端产能依旧持续增长,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仍然无法改变供需严重失调的市场局面,行业效益同比大幅缩水58%。2016年水泥行业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之下又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经济转型,作为被拉动型的水泥产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减缓。水泥需求顶峰已过,需求收缩已成趋势。2015年市场需求超预期收缩,供给端产能依旧持续增长,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仍然无法改变供需严重失调的市场局面,行业效益同比大幅缩水58%。2016年水泥行业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之下又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一、宏观环境:投资拉动作用减缓

1.1、GDP增速正式进入“6”时代

  2015年的中国经济在新旧动力转换中艰难调整,各季度“平稳”增长,最终全年GDP同比增长6.9%,符合破“7”的市场预期。这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全年GDP增速首次低于7%,增速创25年新低,正式进入“6”  时代。

  从需求端看,2015年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远高于投资的贡献,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投资下滑成为GDP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外需低迷,贸易出现典型的衰退型顺差,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益。在当前经济增长受结构性、周期性叠加的影响,尤其是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国家通过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2015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大幅度减弱以及投资结构的调整,直接削弱了水泥需求的动能。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滑,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0%,较上年跌落5.7个百分点,更创下200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年内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5.5%,较上年同期下降8.1个百分点。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速更低,新开工大项目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受到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经济增速下降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受限,致使部分稳增长措施难以落地。
  分区域来看,2015年中南与西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弱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分别为16.55%、15.13%;华东与西北地区的投资增幅呈明显收缩,同比增速降至13%、11%左右,分别低于上年同期3、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在2014年投资负增长之下,2015年更是“变本加厉”,全年同比缩减11.57%;华北投资也是勉力维持之势,增速较上年同期削去11个百分点,不足4%。

图1:2015年南部地区投资勉力支撑,华北、东北已“沦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1.2、房地产投资超预期缩水,基建投资托而不举

  受益于地产政策放松和降息,2015年房地产销售强于市场预期,全年同比增长6.5%。受制于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及持续增长的库存,使得房地产开工和投资均大幅减缓,2015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从2014年的10.5%大幅跌至1.0%,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年扩大3.3个百分点。其中,占全国房地产投资比重达37%的华东地区, 2015年地产销售 “漂亮”翻身,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4%(2014年为-9.23%),而2015年房地产投资仅同比增长0.82%,而上年增长近14%,房屋新开工大幅缩减,降幅扩大至16%。相对而言,作为第二大房地产区域市场中南的形势稍好,在市场销售回暖之下抑制了新开工的继续下滑,也使投资增幅收窄幅度仅次于华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东北房地产形势进一步恶化,销售颓势仅略有改善,新开工、投资、土地购置等降幅继续扩大。

  在房地产市场超预期的收缩之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更是稳定水泥消费的重要动力。2015年基建投资增速较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至17.29%。政府积极通过扩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同比增长20.4%,切实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在交通投资方面,道路投资表现较好,铁路投资仅维持高位,投资额基本与上年持平。但由于受制于项目资金,很多基建投资项目并未有力推进,对水泥需求的拉动大幅减弱。在东北、华北、西北基建投资力度小幅减弱和华东、西南投资相对持平之下,中南基建投资独树一帜,增速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至26%,主要来自两湖、河南及广西基建投资的有力增长。

  2015年房地产端水泥需求的锐减以及基建项目、农村建设的羸弱拉动,使得全国水泥需求出现2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16年在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之下,房地产、制造业、私人部门投资都会下滑,需要基建发力对冲,在补短板下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缺口更大,更多的需要依赖基建投资。

二、产业环境:新增产能继续,行业雪上加霜

  面对行业需求开始收缩、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突显,全国各省市积极出台细则严格限制新增产能。部分前期在建或筹建企业纷纷停止建设步伐,即使已经建成的生产线也一再推迟点火投产。据统计,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990亿元,同比下降11%。在国家环保加压之下,当前行业资产更多的投向生产线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

  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5年度全国新增33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累计新增熟料产能4423.7万吨,较2014年度的7254万吨减少39%。截止2015年底,全国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在17.80亿吨左右,前十大水泥集团新型干法熟料产能集中度提升至53.3%。全年新增熟料产能增速已降至2.56%,但这对已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具体来看,中南和西南两地区年内新增产能并驾齐驱,均在1400万吨左右,主要是广西、贵州两地的集中投产,西北地区由于甘肃、新疆的投产,累计新增产能亦在1000万吨以上。其余三个区域新增产能仅零星释放。

表1:2015年与2014年全国各区域新增熟料产能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在有效控制新增产能的同时,紧抓落后产能淘汰。在市场竞争淘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政策合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据工信部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预计淘汰水泥产能(熟料及粉磨能力)3800万吨,较2014年减少4300余万吨。初步统计,截止2015年,全国水泥产能32.45亿吨,产能利率降至72.36%,较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Page]

三、行业经济运行:行业步入艰难时期

  新常态经济下,房地产开发力度缩减、基础设施建设开工不利,使得2015年成为水泥行业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产能严重过剩突显,不少企业处于半停产、停产状态,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水平对水泥市场的影响逐渐加深,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减缓。

3.1、需求萎缩,水泥产量25年来首度负增长

  2015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3.48亿吨,同比下滑4.90%,25年来首次负增长;熟料产量更是大幅缩减,同比减少6.05%,仅13.35亿吨。从区域来看,除西南地区基本持平外,其余地区水泥产量全部下降。东北和华北降幅分别扩大至-21.08%、-14.36%,西北也减少6.71%。产量权重最大的华东和中南分别下降了5.21%和1.38%。从省份来看,西藏强势增长36.27%,广西、贵州、云南、重庆依然有2%-6%不等的增长表现。

图2:2015年水泥产量25年来首次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市场恐慌情绪引致水泥价格一路走低

2015年,中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从年初的99.8点下跌至年末的79.25点,累计跌幅达20.59%,较2014年跌幅进一步加深。年内,水泥价格除在九月底至十月中旬有所反弹外,其余时间基本呈单边下跌走势。分季度看,各季度水泥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二季度跌幅最大,达到了8.74%,四季度属于水泥销售旺季,然而市场表现乏力,水泥价格也下跌了2.94%。

图3:2015年中国水泥价格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各月份的表现看,2015年各月份的价格行情普遍弱于2014年同期。例如,2014年3月份水泥价格跌幅缩窄,4月份则出现了小幅反弹,而2015年由于市场启动缓慢,3~7月份水泥价格跌幅不仅没有缩窄的迹象,反而逐月加大,同时更没有出现预期的小旺季,9月传统旺季来临时反弹同样不及2014年同期,10月雨水及高库存使得价格重新回归跌势,11、12月价格更是早早败退。  

图4:2014与2015年各月份价格指数变动幅度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六大区域的价格表现看,2015年全年价格下跌最大的是华北地区,累计下跌23.01%;华东、西北地区价格跌幅基本与2014年相当,分别为22.87%和12.46%,中南、东北、西南跌幅则较2014年扩大,同比跌幅分别为19.73%、15.28%和14.5%。中南、华东尽管仍然是行业的盈利中心,但较2014年同比均出现超过45%的降幅。

表2:六大区域水泥价格指数分季度涨跌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3.3、行业效益同比锐减,除华东中南外几无盈利

  在市场需求超预期收缩,供给端产能依旧持续增长,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仍然无法改变供需严重失调的市场局面,行业效益大幅缩水。2015年水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897亿元,同比降低9.4%,仅西南区域实现正增长;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为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华东、中南等传统优势区域利润也纷纷腰斩;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71%,前三年均在7%以上,更是近十年来最低的一年;行业亏损面达34%,亏损面较上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西北、华北亏损率超过5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一倍多。

表3:2015年与2014年各区域行业利润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各区域行业综合吨利润全面下滑,华北已严重亏损,东北、西北及西南也处于亏损边缘,形势十分严峻,华东及中南地区成为全国主要的利润贡献点,吨利润水平也已腰斩。[Page]

四、2016年行业展望:供求矛盾加剧  整体效益将承压

4.1、供需基本面:需求继续弱势,供给侧有待落实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中国经济结构性下滑将会继续,多家机构预测经济增速将降至6.8%、6.6%,甚至更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意味着制造业与房地产投资将进一步下降,而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消费与新兴服务业只能抵消部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以及能源、资源密集度正在下降,据预计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下8%-9%。与水泥需求密切相关的两大领域,房地产、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双双回落,地产投资在2016年将首度负增长,预计降幅在2%-3%左右,基建投资在各项稳增长措施支持下,增速小幅滑落至15%-18%。

  房地产开工制约叠加基建水泥需求的弱弹性决定了 2016 年水泥需求难有显著改善。据中国水泥研究院测算,2016年全国水泥需求继续下滑态势,预计全年同比缩减3.1%。需求增长的最大制约依然是房地产端,预计房地产水泥需求再次同比下滑10%,但降幅较上年明显收窄;2015年仍有众多基建项目未落地,2016年将积极推进,加之在中央“三去一补一降”之下,基建投资及项目开展成为维持经济增长的基石,基建端水泥消费成为年内水泥需求的一个最大变量。农村投资建设方面也将有所减缓,但农村水泥需求依然维持正增长势头。

表4:2014-2016年各板块水泥需求表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在供给方面,据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跟踪的信息,预计2016年全国仍有20条左右熟料生产线将投产,累计新增熟料产能约2700万吨左右,较2014年减少1700余万吨,预计熟料产能增速降至1.5%,进一步减速。其中,中南新增熟料产能较为突出,而西南及西北新增产能将会有明显回落。

表5:预期2016年全国各地区新增熟料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在淘汰产能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任务的落实,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能将加快出清。在国家去产能从煤炭、钢铁入手之后,2016年水泥行业去产能也已箭在弦上。水泥去产能,首先,需严控总量。禁止什么形式的新增产能,包括等量或减量淘汰置换、异地置换、技术改造扩能等。其次,压缩存量。通过提高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标准,加大产能淘汰力度,优化行业供给结构。面对目前全国2500t/d以下熟料生产线共有323条,合计产能1.52亿吨,约占熟料总产能的8.5%。在市场倒逼和政策推动,这部分产能首当其冲遭出清。此外,2500t/d~3000t/d(不含3000t/d)熟料生产线产能4.23亿吨,占比接近23%,这部分产能在行业需求收缩趋势下也将成为去产能的重点对象。此外,自2015年12月1日期正式取消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小型粉磨站主要以生产32.5 标号水泥为主,该标号的取消也有利于将大量过剩的小粉磨产能淘汰,进一步改善行业的供给结构。最后,鼓励企业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企业加快联合重组、资源整合,改善布局结构不合理,提升行业集中度。

4.2、行业效益预判:盈利将继续承压萎缩

  2016年在需求端情势继续恶化,供给端难有实质性控制之下,行业景气度将继续下滑。但好在行业经过2015年超预期“不景气”运行之后,业内企业已有一定适应心理。预计2016年上半年价格趋弱下行,下半年依基建项目启动有反弹表现,总体较2015年再下降13%左右。2016年煤炭行业仍然持续低迷,动力煤价格在上年已跌去20%之下或将再下行15%。经综合测算,2016年行业的吨毛利将缩至40元,降幅较上年收窄,同时,行业毛利率也将将至11%左右,约较2015年低2个百分点,行业全年效益缩水至220亿元水平。

表6:2016年水泥行业效益相关主要指标预期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展望 2016 年,虽然行业新增产能压力犹存,需求也将大概率向下,但经过上一年的历练,只要行业龙头企业愿意稳价,那么旺季核心地区仍可以实现提价,当然幅度相对有限。此外,如果相当数量企业因经营或环保因素而被动停产从而造成供给显著收缩,那么行业景气有可能迎来曙光。短期来看,年内基建开工及供给收缩是决定行业景气走向的关键因素。


欲了解2016年更为详细的行业发展动向,以抢得市场先机,尽在中国水泥研究院的年度力作——《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现7折优惠,火热预定中。另有 《2015混凝土行业年度报告》 同期发售。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前三季度我国水泥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随着施工旺季来临,预计四季度水泥将量价齐升。

2019-10-25 09:12:17

上半年基建和房地产双双拉动水泥需求,行业景气度回升,行业利润再创新高。下半年行业走势将如何?

2019-07-23 10:33:54

2019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为39,1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18万吨。1-2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33.9亿元,是历年来最高水平……

2019-04-29 10:01:21

2018年全年全国水泥产量21.77亿吨,同比增长3%(国家统计局同口径)。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计算,全口径下全年水泥产量同比下降6.03%,绝对量减少1.4亿吨……

2019-01-25 11:15:49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7水泥行业年度报告》即将出炉。本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8-01-11 15:24:22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6水泥行业年度报告》即将出炉。本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7-01-06 16:12:58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现已出炉。本报告《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6-04-26 10:38:17

近年来国家经济转型,作为被拉动型的水泥产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减缓。水泥需求顶峰已过,需求收缩已成趋势。2015年市场需求超预期收缩,供给端产能依旧持续增长,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仍然无法改变供需严重失调的市场局面,行业效益同比大幅缩水58%。2016年水泥行业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之下又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2016-03-14 11:08:36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即将出炉。本报告《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6-02-04 08:06:00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下,水泥行业也随之出现了新变化。展望2015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减弱,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又各有新的变化。如此,2015年水泥行业的需求又有何变化,行业总体运行(价格、效益等)又将如何演绎?

2015-02-04 09:00:23

2014,风起云涌。兼并重组、协同处置、国企改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水泥行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15-02-02 09:50:18

最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最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与展望,最详实的数据资料统计,尽在中国水泥研究院(CCRI)年度力作--《2014水泥行业年度报告》!

2015-01-29 10:35:54

Near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domestic concrete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weaken, the cost support decl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in many places declined steadily. From December 19 to December 25,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1.39 points, down 0.80% annually and 10.97%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