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不停战,到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以及节能减排指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并列,可以看出,新一届政府在环境治理上已进入实质性的轨道。
但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日的中外记者会上所言,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差距产生的缘由何在?一位曾在环保执法系统任职的环保部官员直言,环保执法队伍没有法定执法权是最大的困扰。
“新的环保法赋予环境执法队伍执法权是对现有体制的重大突破,但现在的环保执法队伍还是事业单位,需要细化的法律赋予他们法定执法权。”上述环保部官员对澎湃新闻说,在此前提下,需要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法治水平,使其敢于执法,善于执法,能够执法。“打铁自身不硬,是发现不了问题的”。
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不仅如此,李克强强调,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
“环保部门有了执法权,一定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过去有环保部干部和企业有利益关联,有的地方企业财大气粗,受地方政府保护,执法队伍不敢执法。”上述环保部官员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看来,过去环保部门没有执法权,因此被认为“没有长牙齿”。新的环保法赋予了环保部门一些执法权,但不可忽视对执法效果的考核,该激励的激励,该惩罚的严格惩罚。
“环境问题几乎在每次重要的会议中都被强调,可以确定的是很多法律比以前实施的严格,企业和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后果及污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佐军说,如何让新环保法的执行不再是“棉花棒”,而成为“杀手锏”,除了依靠环保部门自身,还需要公检法系统及社会组织,需要三方共同发力。
李佐军表示,新《环保法》实施仅三个月不到,还无法判断其效力。总的来说,环境污染的压力还会持续加大,因为环境污染存在巨大的存量问题,治理还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