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河北首个深入治霾方案已制订 实施八大控煤工程

2015-03-10 14:12:36

“在全国每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个月占到了6-7个,这说明我省大气污染确实较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说,正是排名的压力转变成了河北省铁腕治霾的动力。

  “在全国每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个月占到了6-7个,这说明我省大气污染确实较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说,正是排名的压力转变成了河北省铁腕治霾的动力。

  陈国鹰表示,河北省借鉴国家做法,对143个县区都设置了大气自动监测站,对空气质量后10名进行公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协同治理、联防联控。陈国鹰介绍,去年河北省开展了环境大检查和利剑斩污行动,全省一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42.8万人次,检查企业19.8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7090家,抓获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1726人,“可以说全国力度最大,创下了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相比2013年,河北省去年的空气质量已有了初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152天,比2013年增加23天,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大幅下降,日平均最大浓度值同比下降了23.9%。”陈国鹰说,今后河北将突出科学治霾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目前河北省已会同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制订了大气污染深入治理3年行动方案,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深入治霾的方案。

  同时,今年河北将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攻坚战,实施八大控煤工程,并组织开展全省环境大检查和利剑斩污行动,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环境监管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行为。

  陈国鹰表示,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河北把环境治理列为攻坚战:“宁可伤筋动骨,也要实现环境的脱胎换骨,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坚决打赢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自今年年初以来政府对安全环保及节能减排采取有力措施,混凝土行业面临高价原材料和能耗管控的双重压力,企业成本大幅增加。

2021-09-27 09:19:55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施工,市政设施与城市道路施工,园林绿化作业,城市规划区外公路建设施工,堆放易产生扬尘物料的场所,工业企业物料堆场,码头堆放、装卸和运输作业,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提出了明确的防尘要求。

2020-06-29 09:21:31

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全国1-9月投产的水泥产能依然有800万吨之多。水泥行业正在陷入一个怪圈中,虽然面临着严重产能过剩,但大家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而是如何保持甚至获得更高的利润。

2019-01-20 16:13:30

随着供暖季的临近,京津冀地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上个月,十部委和六个省区政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现在,各地正在细化落实方案,其中河南省率先公布了行动细节,拉开了冬季错峰生产的序幕。

2017-09-15 09:33:05

错峰生产,是指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期内,水泥企业实行全面停窑,在春季采暖结束后再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

2017-06-07 09:33:00

2016年,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行业大企业合并重组,带头关停落后产能,我国水泥工业去产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行业产能过剩的基本形势并未根本改变。

2017-03-27 09:18:34

时间如梭,转眼迎来了新一年。在过去的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严重过剩、各方面成本上升、水泥价格下跌及环保政策趋紧的严峻形势,水泥企业做出了诸多努力。

2017-01-03 15:18:25

石家庄暂时停止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为此,市政府以公开信方式“向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深刻揭示了这座城市进退两难的尴尬与无奈:要消除雾霾,那就得以损害经济增长为代价。

2016-11-24 15:15:34

截至5月13日,全国至少有16个省份公布了去产能时间表。有专家表示,去产能各省目标相加应该会超过全国目标。而目前部分省市已经着手去产能,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去产能大幕有望正式拉开。

2016-05-19 09:15:29

2015年入冬以来,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国出现了几次重污染天气。研判表明,在环境保护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应急措施对减缓空气污染加重趋势有明显效果。

2016-01-19 09:45:57

11月,宏观经济指标仍显疲软态势,投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1-10月持平,官方PMI较10月再次回落,各分项指标几乎均呈环比下降走势。1-11月,水泥累计产量21.47亿吨,同比减产5.1%,减产幅度大于1-10月累计产量;11月水泥价格延续10月下行走势,月底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98个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混凝土企业产量累计1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4%;10月除西南地区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其他地区价格依旧保持下降走势。

2016-01-04 09:26:25

华北大气污染治理“病”在何处?环保部14日通报对华北22个城市(区)的环保督政结果指出,“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问题已成为华北地区环保瓶颈。

2015-12-16 10:24:51

环保部近日派出10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重点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显示,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方案未落实,一些企业仍在违规排放。

2015-12-02 09:10:44

2014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错综复杂的局面,国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2015-07-23 14:59:52

“在全国每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个月占到了6-7个,这说明我省大气污染确实较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说,正是排名的压力转变成了河北省铁腕治霾的动力。

2015-03-10 14:12:36

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城六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出现了短暂的蓝天。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也被引申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

2015-02-28 09:33:23

吉林、广东、海南三省地方“两会”于2月13日闭幕,为2015年全国省级地方两会画上句点。对比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节能减排已成为各省级政府2015年的工作重点。

2015-02-15 09:19:06

梳理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无论南方北方、沿海内陆,大气污染治理成为960万平方公里的“公约数”。即便在“净土”西藏,政府2014年也出台实施了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椰风南国”海南也要求2015年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速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和小型燃煤锅炉,实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

2015-02-12 10:38:30

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雾霾天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15-01-09 14:14:41

日趋严峻的雾霾天气将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河北的产业布局,或将影响河北省的长期发展,也将制约京津冀三地联合治理雾霾天气的效果。

2014-10-30 10:10:00

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在中原地区呈长条形,东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与内蒙古毗连。自“十一五”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呈现特有的“过山车”式增长。跟随全省经济的发展脚步,全省水泥工业在2008年进入了发展高潮,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纷纷入驻,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也推动了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水泥市场也上演了“过山车”式发展。

2014-03-26 10:45:00

上周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持续雾霾天气,波及面积约121万平方公里。这一场覆盖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空气污染引发各方强烈关注。重污染地区京津冀主要城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其中多地都对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减产停产。

2014-02-28 09:55:59

环保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1个城市为严重污染。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雾霾污染情况进一步恶化。“产业结构调整是雾霾治理的根本所在,但是目前的利益格局根本无法撼动这些高污染企业。”一位专家不无担忧地说。

2014-02-27 09:16:57

“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实际上雾霾的根源,就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污染物总量已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沿袭着一条重化工业、大投资、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之路。

2014-02-26 09:26:45

In practice, on the contrary, it is often found by the supervision tea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at in some places, the "two high" projects are blindly launched and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 in violation of regulations. What should have been seen by the "expert" in charge was seen by the "laym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n't you asha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