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2月13日表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超出环境容量,根据专家测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降30%至50%,中国的环境质量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翟青是在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披露上述信息的。翟青坦言,“十一五”以来总量减排下降的几个百分点,难以带动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
除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之外,翟青认为,减排总量控制范围不够是环境质量改善难的另一原因。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指标主要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十二五”期间,又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共四项。
翟青表示,目前中国的大气和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都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对大气影响比较大的烟尘、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并未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水污染方面,目前控制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减排,但总磷、总氮等相关污染物也没有放入控制范围。
“控制的范围有限是与我们能力和基础是有关系的。”翟青表示,即便如此,近些年中国在总量减排方面依旧发挥良好作用。
据介绍,在污水处理能力方面,中国已从“十一五”初期5200万吨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增长到目前的1.7亿吨。在火电行业的脱硫脱硝方面,脱硫能力从“十一五”起步时少数火电机组拥有脱硫设施,现已达到8亿千瓦,安装率达到95%。火电机组脱硝自“十二五”开始实行,在电价等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撑下,现已经达到6.9亿千瓦,占比达到82%。
此外,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环保基础设施也普及较快。
“如果这些行业这些年没有上这些设施,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将会更加糟糕。”翟青透露,在“十三五”规划的工作安排中,总量减排将作为新修订《环境保护法》中明确的一项制度继续坚持下去。与此同时,还将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抓总任务,力争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统筹安排总量减排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