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先是谁?走进中国建材集团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故事

2019-11-27 09:55:09

周育先认为,讲课也是一种很好的总结和梳理。讲课能使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备课。而且,学员的提问还会对自己有所启发。

  11月中旬,63岁的企业家宋志平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同时,人们也对接棒者周育先产生了好奇。周育先曾在建材行业耕耘27载,担任过中非人工晶体研究院院长、中国中材集团副总经理、中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10年12月调入被称为“国投二号”的国新控股担任重要职务。

  10年前,周育先作为中材集团内部重组的成功实施者,凭借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和带领中材股份完成优异的经营业绩。

  解题高手

  并购,解开一道证明题

  中学时代的周育先,数学成绩异常出色,曾经获得过省、市的数学竞赛奖,一般的难题基本不在话下。1979年的全国高考,各科题目的难度可谓空前绝后,而其中尤以数学为甚,考生中能及格者已是凤毛麟角,而16岁的周育先100分试卷竟然得了难以置信的95分!

  填报志愿时,老师动员他继续在数学领域深造。看到家里太穷,他觉得学数学很难快速“脱贫”,于是自作主张填报了中南矿冶学院的材料专业,立志当一名工程师,凭借自己的双手让每日辛苦劳作的父母尽早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生活的轨迹并没有成全周育先的少年理想。

  1983年8月,他毕业分配到国家建材局人工晶体研究所。因为工作出色,很快提拔为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务,1998年任人工晶体研究院院长,2000年10月,业绩出众的周育先升任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从此以后,周育先的“解题生涯”逐渐从自然科学转型到了更富挑战的社会科学领域。从中材集团(时称中非集团)的资产重组,周育先受命赴南京玻纤院与知识分子开展对话,到重组成功中材科技和中材国际,收购泰山玻纤,到重组宁夏建材、控股祁连山股份,乃至中材股份H股成功上市,大大小小的“题目”,周育先自己也记不清解开了多少。

  2003年的“五一”节刚过,集团拟破产退出的下属困难企业山海关门窗厂呼啦啦来了100多号人集体上访。人群中有老先生、老太太,也有年轻人,甚至还有极少数的起哄人员。来人都背着干粮和矿泉水,占领了总部最大的会议室。当时分管困难企业退出的周育先代表集团与上访人员对话,一直持续第二天的天亮最终达成协议。期间不能吃饭,也不能休息,甚至上厕所都有人“陪同”。周育先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对,最终独辟蹊径将事情圆满解决,企业破产程序得以顺利推进。此后,甚至还与其中的许多上访人员交上了朋友。

  重组宁夏建材时,涉及到49名个人股东,当时高管团队的一些人有些想法,就派股东代表来跟周育先“沟通”。很多下属觉得与二级公司的中层干部谈话不“对等”、失了集团副总的“身份”,但周育先却不这么认为,他解释说,从岗位讲他们是下属公司的中层,但他们是49名出资人的代表,这一点上跟集团是平等的。我们既要保证出资人的利益,又要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为有了前期充分、良好的沟通,后来的收购非常顺利。

  周育先平时几乎滴酒不沾,这在很多时候几乎是致命的“弱点”,在许多地方,不喝酒几乎意味着不能办事,但“喝酒不是必要条件”——周育先说。在人工晶体院分管销售工作的时候,不喝酒的周育先照样把销售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在他的记忆中只有一次例外:在协调一家下属企业的用地问题时,为了能够与对方更好的沟通,表达出中材的诚意,按照当地的风俗,周育先一口气喝下了一斤多的白酒,促成了事情的圆满解决。

  做管理虽然与做技术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总是有着各自的内在规律。在解开了大量的“题目”后周育先认识到,沟通与让步是合作成功的重要条件,而“真诚”是一切的前提。成功的标志就是共赢,沟通不好,共赢的内容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只有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大家都能看清楚最终的结果,这样才会有理想的结局。他还总结到,沟通当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面对面的沟通,短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而电话沟通就容易产生误会,至于邮件和传真,效果就更差了。控股祁连山股份的谈判过程中,周育先曾经仅用45分钟就完成了甘肃省副省长主持的“答辩”,使得副省长当场拍板定下重组原则。

  在周育先眼中,并购重组也像是一道数学证明题:先知道必须成功这一“结论”,然后根据集团现有的各种“已知条件”,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合理的“各种算式”去倒推出结果的必然成立。“只要用心,再难的题目都能解开”。

  讲题,在传播中提高解题手段

  几年前,周育先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大马锡的一个培训,在互动的课堂上他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鲜明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同在课堂上的清华经管学院、上海会计学院等领导的注意。课后,他们主动找到周育先,希望到自己的学校讲讲课。周育先应邀试着讲了第一次,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一炮走红。从此,除了学校,还有中间机构、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证监局等都来请周育先去讲课。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要讲三次。

  与别人授课不同的是,周育先的课程既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也不是凭空虚拟的故事,而是鲜活真实的各种案例,或者是结合中材自身讲述的行业发展趋势。“能把自己在央企10年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是很有意义的事。”周育先说。有一次讲课,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看到许多晚来的听众只能坐在冰冷的水泥台阶上还在认真听课,他格外感动:“那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一位学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昨天(2009-04-07)听了中材股份老总周育先的一个讲座,从行业知识上受益匪浅,也了解这位很有人格魅力和职业操守的国企掌门人……此次讲座真是让我收益非浅……

  周育先认为,讲课也是一种很好的总结和梳理。讲课能使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备课。而且,学员的提问还会对自己有所启发。

  周育先交友广泛,一些基金或是证券业的的朋友每天会给他提供各行各业的研究报告,只要觉得是跟集团及自身业务有关的,他都会收藏整理,再经提炼加工后分发给集团和股份公司的其他高管,以及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部分中层负责人。多年来,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他几乎每天都会用集团的内部网络——信使发“报告”。看到自己的“成果”不断被别人的报告引用,周育先都会由衷地感到欣慰。每天做出的研究报告和日久积累的案例丰富了他的授课内容,学习实践传授也升华成他对企业管理的独特认知。

  周育先将自己的“解题”经验与大家分享,不仅享受了分享的乐趣,也提高了自己的解题手段。

  出题,自己挑战自己

  在接近10年的时间里,周育先破解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难题”,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然而,这些难题与中材股份上市相比就成了“小巫见大巫”。作为上市的先锋官,周育先参与了中材股份上市的几乎全部工作,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整个过程应该并不过分。

  2006年,中材股份的H股上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而许多问题盘根错节,纵横交错,一时根本理不出头绪;更有许多问题是互为因果,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如同乱麻的问题,考验人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智力,更是意志和耐心。

  “中材股份的上市创造了多个第一”周育先告诉记者。

  中材上市之前有A+H(即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上市模式,有将A股私有化再上H股的。而中材的操作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甚至政策上都是行不通的,也就是拿几个公司的股权,这其中主要是几个上市的A股股权加起来到香港上市。难度可想而知。但周育先就是这样一个人,越难的题越有兴趣。

  他按照集团领导班子的决策,首先要拿到政策的“通行证”。他与他的团队准备了充分的背景资料上报有关部委,打通各个环节,并直接到中南海现场陈述,很快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委的批复并核准,成为近几年来第一家以创新模式到境外H股上市的企业。

  其次,A股的股权如何评估,市盈率、市净率……还有香港认可评估方法跟国内的不同等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国资委产权局专门开了几次专题会,最后确定用收益法去评估出资,再做市场价的边界界定。中材H股上市的经验,后来变成了央企类似上市的模板。

  上市道路的外部难题都解决了,接下来最繁琐的是内部问题。当时,旗下的中材科技很快要在深交所上市,怎么办?中材高新想上市,还没报材料需要停下来;整合泰山玻纤正在进行中;天山股份刚接手;赛马刚刚与宁夏自治区政府签协议,进入中材股份时间上来不及,不进入就会有同业竞争问题,又该怎么办;水泥板块的云浮、汉江水泥资产权属上还有问题;原本同属国资委的兄弟单位天津院刚刚重组入集团,但又必须限时进入中材股份和中材国际,又该怎么办?……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负责上市工作的周育先异常冷静,他以极大的耐心,在谭仲明、于世良、刘志江及整个集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按步骤有节奏向前推进。

  在上市过程中,一家下属企业的一位中层干部对股权进入中材股份在技术操作上意见不一致,便给周育先打电话“咨询”。他用了90多分钟时间,耐心解答对方的所有“疑惑”,直到消除对方的顾虑。周育先说这是他记忆中最长的一个电话!“经过那次开诚布公的沟通,在后面的工作中他们全力配合,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内部股权的转让。

  “因为利益不同,合力就不完全,为此需要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成功后大家觉得那么做是对的,但之前谁都不能保证成功,因此很多事情一些人想不通也是能理解的”。

  中材集团10年来快速稳健的发展,其成功秘诀之一就是董事长的战略眼光及董事会的战略定位。中材股份上市后,周育先如此总结:如果不是谭仲明董事长和集团领导班子态度坚决,H股上市断然不会成功。“自己不过是在战术方面‘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而已”。

  记者了解到,中材股份的整个上市过程中,周育先和他们的团队共回答香港联交所书面问题332个、口头问题64个;完成招股书23个章节733页,1144项验证,历时13个月。

  2009年6月,周育先出任中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他的解题生涯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前考虑问题,更多的是‘二进制’的成与败,现在则更多的要以‘百分制’来管理企业”——昔日的数学高手,用如此简单直白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工作性质的变化。

  生活题中题

  简历中的周育先,是一位享受政府津贴、硕士学历的普通高管。走近之后,才能看到他简历背后的多彩世界。

  他做事如同做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井井有条。不仅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虽然工作繁忙,却是忙而不乱,繁琐的工作总是充满了乐趣。如果不是出差,一般早上7点就会来到办公室,利用上班前的时间读一些研究报告。

  与许多终日忙碌的高管不同,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能安排出业余时间来享受生活。他每天喜欢看书,经常是几本书齐头并进一块看,还要阅读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的资料。有跟业务有关的,如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现代管理、财务等书籍,甚至无关的,如心理健康、中医保健等方面的书籍,这叫“解群题”;他每周还坚持打网球,乐于向专业高手挑战,这就叫“解难题”。

  他还兼任中央企业青联常委、全国青联委员、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许多职务,朋友也因此遍布各行各业五湖四海,有基金、投行、法律界人士,还有演员甚至体育明星。不同行业的朋友既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又开阔了视野,跳跃性的火花还能启发出全新的思维。

  每年年末,他都会写上前一年的工作总结,对照去年的“规划目标”逐一给自己打分评价,最后再制定出新一年度工作目标,对照实施。

  每次解开一道道难题,周育先都很平静。他说更享受的是解题过程,只要自己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很开心的事。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发展新材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根本性举措。

2022-08-16 09:52:41

7月12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材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在集团总部会见了中国信达党委书记、总裁张卫东一行。

2022-07-15 09:47:32

2022年全国两会,哪些话题最受关注?有调查显示,科技创新是十大备受关注话题之一。事实上,这也是历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初心如磐,使命如炬,代表委员心系“国之大者”,在春天的盛会里参政议政,履职尽责;会场之外,建材行业从业者也在思考如何践行“国之大者”。

2022-03-08 09:58:40

全力以赴稳增长、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成为2022年央企发展关键词。

2022-01-10 09:17:35

周育先从组织领导、守法诚信、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集团法治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2021-04-12 10:12:52

中国建材集团欢欣鼓舞,将积极顺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做好改革、创新、国际化三件大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

2020-12-09 17:36:37

近期,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赴西南水泥等企业调研指导工作。

2020-11-20 10:02:47

9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2020-09-03 09:22:53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受邀参加并分享了典型事例和精彩观点。

2020-08-08 23:22:50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集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周育先分别到中国建材总院、北新建材、中材科技、中材高新、中材国际5家改革试点企业专题调研改革工作。

2020-06-04 09:30:01

4月22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到中国联合水泥调研指导工作。中国联合水泥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星太作工作汇报。

2020-04-23 09:55:29

周育先认为,讲课也是一种很好的总结和梳理。讲课能使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备课。而且,学员的提问还会对自己有所启发。

2019-11-27 09:55:09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