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本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危废调整为46大类479种,2019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危废分为46大类472种。
危废种类很多,包括医疗废物、医药废物、农药废物、废矿物油、多氯(溴)联苯类废物、精(蒸)馏残渣、染料废物、感光材料废物等,据业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全国共计发放了2600多张危废经营许可证,核准经营规模9600多万吨/年。
其中,焚烧、填埋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数量占持证企业的11%左右。水泥窑协同处置是目前危废处置领域被普遍看好的一种新模式。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经发放了60多张水泥窑系统处置危废许可证,处置规模占危废焚烧处置的半壁江山。截至2019年4月,约有50多个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获证。
另有资料显示,全国涉足危废处置的水泥厂已经近80家,处置能力共计每年470多万吨,加上在环评或者开建的项目,总设计处理能力超过1300万吨/年。人们熟知的红狮、海螺水泥、南方水泥、金隅集团等早早开始布局,产能快速铺开。
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仍在推进中,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个项目已经确定下来。根据专家的预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能力可以达到每年1600万吨左右,乐观估计在1800万吨到2000万吨左右,这要看后续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持续发展能力。
也有人在对比传统危废回转窑处置,相较时下被推荐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有怎样的异同点。或者说,业界更看好哪一种方式的推进呢?
威立雅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曾指出,“危废处置行业在中国将进入新阶段”。而对于传统回转窑来说,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来势汹汹,不能简单做产能加法,应该更注重能力建设。其也同时提到,目前危废综合处置类项目单体平均规模,比起水泥窑协同处置动辄10万吨的数据来说,有点不够看。
如果从另一个方面,即成本角度来看,业界人士也曾作出提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毕竟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且规模化效应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成本的降低。总体来看,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成本相较传统回转窑处置危废,每吨少1000多元左右。
再来看投资成本,据业界给出的数据显示,新建危废焚烧项目投资与水泥窑协同改造,其投资成本每吨可以详查2000元到3000元。再看毛利,按照一般规律,危废资源化处置毛利在30%左右,焚烧在4成到5成,水泥窑协同处置则充满变数,因为与水泥生产共摊成本,没有一个确定值,但基本会高于其他处置方式。
当然了,危废处置是否就会不断向水泥窑协同处置倾斜呢?也不尽然。
2017年,全国危废产量近7000万吨,业界认为实际产量或更多。哪怕以水泥窑协同处置未来规模为对照项,2000万吨处置能力占比还不到三分之一。
硬币的另一面,470多种危险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并不能一口都吞了。专家一致认为,给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和专业危废处置之间的关系的定义应该是“互补”,而不是“你死我活”。比如,有机废物,对水泥窑协同处置来说就有很大难度。
而既然挂了“协同处置”这个牌子,想也知道危废处置只是水泥窑延伸产业链,消纳产能的一种方式。另外,危废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只有专业的危废处置企业才会把焦点放在针对性技能提升和工艺改革上,与水泥企业的关注点显然不同。
当然,专家也提醒涉危废处置的企业,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强烈冲击下,更要及时查缺补漏,倒逼技术创新和加大资源综合利用,丰富处置手段。另外,积极在智能化、物联网化、信息化的转型中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