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业家首先要有一颗素直的心

2021-03-10 16:58:35

宋志平认为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2.png

我的心是一片海洋,可以温柔却有力量。让鱼儿可以随波逐浪,使船帆可以顺利归航。宋志平喜欢这首歌所描述的意境,将爱、包容、付出与责任融为一体显现在眼前。听着宋志平的声音,脑中浮现这歌词所描绘的意境,可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萦绕的歌声:轻缓而有力量,深邃而又坚强。

听宋志平讲话,那种舒缓平静、厚重谦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感觉由衷地从内心深处自然产生,感觉就像是和一位亲切的老师谈心,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对事情的来龙去脉阐述清晰,对事理的分析浅显易懂,对事情把控的尺度精准到位。

让听者产生如此美好感受的深层原因,在于宋志平的个人魅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人应有海洋一样的胸怀和品德,仁爱、包容,却有气势磅礴的力量”。心胸开阔,像海洋一样宽广、包容,却又充满着强大的力量。

大凡功成名就的企业家都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思想或哲学思想。宋志平熟读各种管理学、哲学经典著作,在实践中创新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企业家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总能让人感受到其闪烁的光芒,究其原因,是在他们的内心有着许多包容、责任与仁爱。

宋志平说:“企业家首先要有一颗素直的心。”

“素直的心”术语来自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经营的本质》,其含义是“纯正的心”。宋志平把这本小手册发给中国建材集团的每一位管理干部,让大家认真领会与理解,而他本人则通过身体力行给大家解释了什么是素直的心。

在早些年,宋志平曾在给姐姐的信中写道:”我们都是一个普通人,这一生,就让我们做点普通人能够做的事情吧。”

秉承朴素的人生理念,坚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宋志平在22岁大学毕业就到建材行业工作,从3年技术员工作起步,后转到销售员岗位,又做了10年的副厂长,从副厂长到厂长又干了10年,而后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近18年。宋志平有着非常执着的纯正之心,在水泥这样的艰苦行业深深扎根,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尽管宋志平在书写着央企经营发展的奇迹,但他也感触颇深:做我国大型央企的负责人,做得并不轻松。在他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之初,公司只有20亿元的销售收入却承担着30多亿元不良债务,但他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让公司变成年收入近2000亿元的世界五百强大企业。

这种变化不只是企业规模与收入的变化,更在于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方式、管理制度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变化只有中国建材人感受最深,理解最透。

宋志平以素直之心对待生活与事业,成为影响他经营与处世的一个基本法则。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具有鸿鹄之志,而是在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的时候,他始终能有一颗素直的心。宋志平在分享心得时强调,素直之心对企业家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国企业家要把企业当作心中最重要的职业来做,而不是当作自己的人生跳板。

宋志平的素直之心不仅赢得了建材员工们的尊重与认可,也深刻地影响着市场及利益相关者对中国建材集团的认识。素直之心所带来的力量,让北新建材、中国建材集团这样深陷财务危机的公司奇迹般地复活、壮大。

当宋志平接手中国建材集团时,很多银行欢呼雀跃,说宋志平来了,我们的钱有人还了,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等利益相关方深信宋志平那素直之心的力量,深信他能把中国建材集团经营好。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建材集团也遇到市场和资金困难的问题,但宋志平以他的素直之心应对危机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时常对部下强调:所有的困难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并且最困难的时候也往往伴随着转机。

宋志平用切实的行动全面阐释了素直之心的人生态度及其所包含的真正含义,让中国建材集团有了腾飞的原动力,但让中国建材集团做大还需要有包容之心。

松下幸之助说过,带领十几人的小团队只需要言传身教就够了,带领几千人的大团队只需用管理就够了,但带领四五万人的大公司就要用思想去感化。在此基础上,宋志平补充说道:“带领一个几十万人的大企业,你可能需要双手合一,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拜托他们。”

宋志平喜欢蔡琴的歌《我心似海洋》中所描述“我的心是一片海洋,可以温柔却有力量”。在2003年中国建材集团成立的时候,监事会主席说“中国建材如果不在行业里做第一,这家央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句话让宋志平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感受到必须向前迈进,由此开启了中国建材集团轰轰烈烈的重组、壮大发展之路:

从2006年3月在中国香港上市,到2007年的汪庄会谈,再到广为传颂的“央企市营”模式新鲜出炉,成为世界顶级商学院哈佛大学的教学案例,直到现在成为3000亿级世界500强公司。

在归纳总结中国建材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时,宋志平认为清晰的战略和坚定的执行力是最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包容的文化。正如海洋般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文化思想成为贯穿于宋志平经营理念的主线,尤其是在对待水泥行业的竞争、重组时,他非常注重包容的文化所内生的力量,由此催生出宋志平“共生多赢”经营理念。

包容之心在汪庄会议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样,在水泥行业的重组过程中,包容之心也让中国建材集团不断刷新行业高度。

在面对竞争时,宋志平抱着包容之心,崇尚竞争,坦然地接受竞争,并通过竞争提高行业水平与效率,促进创新,但强调适度的竞争要以提高行业整体的能力为出发点,让所有企业共同前进,相互包容。可见,宋志平所赞赏的是竞合理论,而不是丛林理论。

宋志平的包容之心力量强大,他创造了“央企市营”的成功模式,创造了让中国建材集团迅速壮大的奇迹。包容之心始终伴随着高度的责任之心。责任之心,不仅是宋志平内心世界最为强大的动力源泉,更是让宋志平完成重要历史使命的法宝。

正如宋志平自我评价道:“虽然大家都说我很包容、很宽容、很温和,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领导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负责的心。”

当年宋志平刚上任不久,集团公司楼底下有一伙下属公司的人,他们在亚运村交款买房却没拿到房产证,房款被公司花光了。办公室的干部让宋志平躲起来,但宋志平却说那是我们自己的员工,要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尔后与其中的3位代表交谈,还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宋志平通过努力,很快就把久拖未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员工后来特意送来写着“为民做主的好官”的锦旗以表示衷心感谢。

这件事情也让宋志平对企业的责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公司的管理干部不仅要对员工负责,还要对所有股东负责,要用好的业绩回报股东。

贯穿宋志平经营哲学的根本是仁爱之心。宋志平认为,企业是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他非常重视员工的幸福指数,坚持为员工的幸福努力工作,反对在企业里搞无原则的争斗,不赞成与员工的幸福背道而驰的经营管理活动。他还认为,如果员工说不幸福,企业再大也毫无意义。

此外,宋志平认为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时候,宋志平第一个想到轻型房屋,中国建材集团在5月13日就通过媒体宣布向灾区捐助轻型房屋救助灾民,他本人也在5月20日亲自陪同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到达绵阳城区旺庄镇,筹划帮助受灾严重的东汽建设临时居住区。

宋志平坚持的四大和谐就来自于他的仁爱之心:与自然和谐,善用资源;与社会和谐,服务建设;与竞争者和谐,互利共赢;与员工和谐,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宋志平具有海洋般宽广与包容的胸怀,他将素直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融为一体,并将其融会贯通后演化为经营管理思想,演绎了一段段管理史上的传奇。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我们不光提出了世界一流的概念,还提出了世界一流的主要内涵。世界一流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2022-08-22 11:10:25

《问道改革》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2018年推出的一本改革文集,记述他那些年在国企改革中的实践和思考。

2022-05-24 14:54:43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发院BiMBA商学院实践教授宋志平做主题演讲,并与嘉宾共同探讨企业经营之道。

2021-11-24 11:12:36

宋志平认为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03-10 16:58:35

12月18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实地参观了烟台万华实业集团并撰文探究其发展奥秘,今天,小新将全文分享给大家。

2019-01-02 09:27: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该如何培育一流企业?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要想成为一流的企业和百年老店,需要企业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能力。

2017-12-11 22:05:34

6月7日,由《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金蜜蜂CSR领袖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受邀出席,并作了题为“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的精彩演讲。

2016-06-15 09:49:47

"Strengthening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and coordination is to survive, not to get rich." A person in charge of a cement enterprise said frankly that if the enterprise is unsustainable, how can we talk abou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and synergy are not only the way to survive, but also the cornerstone of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