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忻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了解到,山西第七个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获批。此外,笔者还了解到山西在建和拟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还有多个,等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山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将达到十余个。山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而这,可能是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发展的一个缩影。
企业争相“入局”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爆发式增长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已然呈现爆发式增长。资料显示,2015年以前,我国水泥企业中仅有16家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截止2019年底,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资质的水泥企业75家,投产涉及到共17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危废资质能力(不含生活垃圾、污泥、污染土等)达463.85万吨,覆盖的省份由2017年的16个升到了27个,目前全国仅有4个省市尚未投产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设施。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数量为何增长如此之快?
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我国固危废处理处置缺口大,而水泥窑协同处置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路径,“企业是现成的,技术也是成熟的,处理成本也比专门的固废处理企业便宜,还避免了‘邻避效应’的产生,可谓一举多得。”一业内人士表示。
在工艺方面,水泥窑协同处置依托水泥厂已有设备,投资运行费用低,且水泥窑内高温环境(可达1800℃以上)对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焚毁。对水泥企业而言既帮助城市消纳污染物又能将其作为“替代燃料”实现资源再利用。
从水泥行业来说,水泥企业降低成本、绿色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利好政策,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方向。一业内人士坦言:“水泥企业上废弃物协同处置项目,也是为了‘保命’。行业产能过剩,很多企业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废弃物协同处置可能为企业打开另一扇发展的大门。”
此外,在部分省市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的生产线可以在错峰生产期间不用停产,这极大地促动了水泥企业进军水泥窑协同处置行业的想法。
故而,在以上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项目在近年内呈现了爆发式增长。
豁免条件放宽、危废处置费用下跌 “千亿蓝海”将破灭?
水泥行业加速上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除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外,主要还基于危废市场有利可图和借机得到错峰豁免权限。但随着当前危废市场竞争激烈、危废处置价格下降、水泥行业错峰政策力度放松,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千亿蓝海”宏图或将走向破灭。
2016年12月原环保部发布《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本技术政策发布之后新建、改建或扩建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企业,应选择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4000 吨/日及以上水泥窑。
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运营中的熟料生产线共有1703条,各类型生产线中4000t/d及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有705条。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水泥窑不是专门为危废处置设立,而是依然以生产水泥为主。考虑某些地区严重产能过剩因素、再加上选址等方面的要求,他认为水泥企业真正适合用于危废处置的生产线可能不足其中的50%。
即便如此,当前投产涉及到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已达171条,且在建、拟建项目还有很多个,数量庞大,若等到全部投产竞争或更加激烈。
受处理能力提升等因素影响,最近两年危废处置价格也呈现跌落态势。2019年危废处理价格呈现出“拐点”苗头,价格上涨态势不再延续,一些地区危险废物处置价格“罕见”下降,项目毛利润减少。进入2020年,整个行业处理费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
以树脂危险废物处置为例:之前一吨树脂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费要1.1万-1.2万元,最高时达1.5万元;去年10月起,降至8000-9000元,现在不到6000元。这对于进入和想要进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行业的企业来说可谓是“被泼了一盆凉水”。
况且,值得注意的是,水泥行业的错峰政策从以往的“一刀切式”逐渐开始朝差异化方向落实,行业错峰已现宽松苗头。尤其是在今年生态环境部下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后,要求对水泥行业按照A、B、C、D进行评级,且A级企业重污染天气可自主减排。部分地区更要求评定为A、B、B-级、引领性的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不纳入错峰生产。
这也意味着水泥企业可以有多种方式取得错峰豁免权,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已不再是水泥企业取得豁免权的主要途径。
面对当前行业形势,笔者以为水泥行业上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不应一哄而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计划。
那么当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行业到底处于怎样的景象,未来又将面临哪些问题呢?中国水泥网将于2020年12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举办“2020第八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届时会议将针对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现状、技术等展开深入交流,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