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水泥下游企业,“涨价”估计是年初以来你在和水泥企业沟通中最多的话题。问其原因,大多回复都和“环保督察”有关。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环保督察带动水泥价格的论断并不成立。从供给和需求端来看便能略知一二。水泥是我国几大产能过剩产业之一,经过几轮落后产能的淘汰依然过剩严重,究其原因就是我国近乎所有的水泥生产线都是新型干法,且大多配备完善的环保系统,可以说水泥行业早已摘取“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环保督察背景下仍然有部分环保先进的水泥企业持续生产。
当然,环保督查带来的影响,更多是在需求端。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大型建筑施工项目进度和建设力度都有所放缓,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史上最严“停工令”历历在目。固定资产投资相较于往年并没有明显提升,供不应求的局面本不应该出现。另外,与建筑领域息息相关的砂石开采等领域停产现象也极为严重,甚至一度出现砂石骨料一方难求的局面。工程施工受限,对水泥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需求量下滑。
一位业内人士说:“‘环保涨价论’的说法很难成立,环保督察对于水泥需求的影响甚至大于供给。”
事实上,自从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展环保督察工作以来,“环保导致原材料”的论断就颇有市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与网购密切相关的黄板纸价格飞涨,是由于上游原材料生产多被环保督察组叫停。
由此及彼,“环保涨价论”立即被复制到水泥行业。一些水泥企业一面向用户喊冤,一方面赚得盆满钵满,从各企业不断公布的三季报便可得知一二。那么如果环保督察不是今年水泥价格上涨的关键原因,什么才是呢?
人为因素恐怕是推动水泥价格上涨的主因。
无论在哪个行业,协同限产涨价都是拿不上台面的事情,但当错峰生产这一“利器”出现后,一切都光明正大了。从各地水泥行业大大小小的会议可以看出,基本都有错峰生产的原因在里面。特别是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为了还公众一片蓝天,造福子孙后代”。协同停窑限产从来没有如此堂而皇之。从西南某省水泥行业朋友圈可以得知每月一次的变相“动员会”成为该省水泥价格坚挺不可忽视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刨去煤价上涨带来的正常价格浮动,今年各地行业协同对水泥价格的影响占七成。“环保督察只是他们的借口,没有环保督察,他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由头。”
除了行业协同,某媒体人针对国内水泥、煤炭、钢铁等产业上游企业业绩大幅转好给出的看法值得深思。
他表示:“从各大行业构成情况来看,各行各业的大宗商品几乎都是由国企和央企掌握,如果这些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最先受伤的是这些国有企业。而这些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将居高不下,必然会拖累各大银行。而国有企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体量中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对国内的经济格局的影响可见非同小可。所以国内此轮的价格反弹式的暴涨,存在人为因素,并不是市场的需求增长导致,整个国内的经济形势仍在低位运行。”
终上所述,如果你的企业深受不断上涨的水泥价格困扰,不要把帽子扣给环保督察。如果从重污染天气及采暖期限停产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使供需相对平衡,价格回归甚为合理。从环保督察所公开的记录显示,被查到的的问题中涉及水泥企业的少之有少,何来环保督察带动水泥价格上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