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发布了一季度工业运行数据。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增速保持在7.5%以上。
这些数据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一季度工业运行情况如何?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王黎明对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
王黎明: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缓、稳、进。
“缓”,确确实实,工业生产的增速在放缓,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从区域看,东北、西部等地区产业结构偏重的省市,生产增速回落较大,企业层面生产经营的困难也还很多。
“稳”,是指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是稳固的,一季度稳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从行业看,18个行业增速超过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五成。从利润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543.2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在收窄;从区域看,全国有16个省市的工业经济增速保持在7.5%以上;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已经上升到荣枯线以上,这些都是“稳”的因素。
“进”,进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开始向中高端方向迈进。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生产总数达到2.54万辆,增长近3倍。
工业经济运行基本面是稳健的,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也不可低估。比如,制造业投资回落明显低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这成为影响工业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从生产层面看,生产企业的经营困难仍较大,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记者:一季度,工业经济增速低于GDP增速,这是一个比较罕见的现象。您对这种形势的判断是怎样的?
王黎明:一般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之间存在一些弹性关系。经济运行处于扩张期时,往往工业经济增速高于GDP增速;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工业增速回落可能要比GDP整体增速回落快一些。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拉动作用较大,经济上行时期往往是能源、原材料等行业发展速度快,而经济下行过程中,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就降下来了,所以现在工业增速低于GDP增速的现象是正常的。
根据经济规律和实际情况,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新常态,必然经历一个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变化期、换挡期,对此要有一定的承受力。目前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新的动力在积聚,新的政策在持续出台,改革激发的红利也在不断释放。
记者:当前背景下,国家将出台哪些措施稳增长?
王黎明:当前,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小微企业,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服务体系建设等扶持政策,继续简政放权、加大服务力度,激发出市场活力,激发出中小企业活力。这些措施落实以后,相信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是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