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建材行业实际情况,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环境下,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水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全行业要主动应对、迎难而上、科学谋划、积极作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实现我国从水泥大国转向水泥强国。
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我们要在水泥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践中成长一批国际化企业,全面增强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全面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的经济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仍然是“稳中求进”,总方针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策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要求是着眼“双目标”,即着眼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双结合”即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结合;打造“双引擎”即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实现“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防范风险、社会稳定”的目标。
结合建材行业实际情况,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环境下,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水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全行业要主动应对、迎难而上、科学谋划、积极作为,对如何实现水泥行业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探讨思路和方向。
“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
“新常态”一词最先出现是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一词就成为讨论中国经济现状的关键词。
“新常态”从词语上重点突出两个概念。一曰“新”,二曰“常态”。两者结合起来组成的“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一个较长历史阶段进入明显与过去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分别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创新驱动地位凸显、矛盾凸显风险加大。
具体来说,首先,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改革开放后(1979—2014年)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年均9.8%,国际金融危机后几年(2009—2014上半年)也达到年均8.7%,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继2012年和2013年之后,GDP再次低于8%。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总体来看,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7%~6%)的趋势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总趋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其次,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在经济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增长率降低的情况下,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从外延型规模扩大转向内在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明显看到我国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比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2013年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可以说,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本身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内部传统制造业运用新技术改造优化升级,进一步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一产”中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比重加速调整,“三产”中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迅速。其共同的特点是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解决各个产业的突出问题。力争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更高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第三,从创新驱动发展来说,过去我国经济所依仗的生产要素的低价格低成本发展方式,使我们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时期,推动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随着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生产要素价格急速上升的影响,过去那种粗放型、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持,必须从扩大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转向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来驱动经济的发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正在主导着国家、行业、企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原动力。
第四,矛盾凸显风险加大。由于经济增长减速,过去高速增长期所积累下来在一些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正逐步显现。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因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PPI持续走低),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压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企业运行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财源吃紧,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存在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避免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公共环境和生产安全事件的发生,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加快我国装备“走出去”推进产能合作进行部署。会议专门提出,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
当前,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抓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巩固以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产品出口、劳务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服务外包等)的基础上,积极而稳妥地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开展广泛的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
[Page] 统观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我国所处的地位,我国建材行业应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为中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和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的增加,过去以低成本、低价格、低端产品为主的外贸优势已经消失和减弱。
同时,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并向中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展。促进新一轮高质量“引进来”再上新水平。虽然我国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在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巨大进步和发展,但我们不应盲目乐观、固步自封,还应冷静观察和分析,认识到自身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因此,我们要继续开展广泛的经济和科技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机制,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为我所用,促使我国企业在更高水平和领域参与国际竞争。
结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水泥行业近年来在工艺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为促使国内建材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形成水泥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在优势产能“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的过程中,可促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我们要在水泥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践中成长一批国际化企业,全面增强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全面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当前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风起云涌。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特别是科技发展新成果对我们的影响,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应用科技发展新成果,提升和优化建材产业水平。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我们要高度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放眼国际,当前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国际发达国家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纷纷把重新振兴经济的目光聚焦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方面,特别是工业发展。比如美国启动“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实施“工业4.0版”战略规划。各国都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进行战略部署和技术攻关,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制高点。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由低端到高端的演进历程。面对新一轮国际竞争,我国政府提出制造业30年振兴规划,第一步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短、基础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总体落后,材料和能源消耗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如何实现新一轮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产业,我国建材行业必须抓住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入融合到建材行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提升和改造传统原材料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料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创新管理和运营模式。
我们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瞄准行业科技前沿,找准科技攻关的正确方向,认准实现科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以恒,协同攻关,实现在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和领域中有所突破,带动行业整体水平迈向新高度,实现在新常态下行业和企业的新发展。
因此,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实现我国从水泥大国转向水泥强国。创新驱动不仅需要有创新思维和理念的指导,更需要创新环境和条件的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创新成果的应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政、金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调动水泥行业全员的聪明才智,形成万众创新的巨大洪流,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取得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新成就,创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