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材节能:积跬步至千里的“走出去”先行者

2015-04-13 13:02:46

随着海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大,我国海外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逐步完善制度,规避防范也不可或缺。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如何权衡二者便见仁见智了。在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奇看来,挑战永远存在,但“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所带来的机遇,远大于与其并存的挑战。

  “一带一路”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要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不过,随着海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大,我国海外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逐步完善制度,规避防范也不可或缺。

  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如何权衡二者便见仁见智了。在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奇看来,挑战永远存在,但“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所带来的机遇,远大于与其并存的挑战。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奇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奇

  国际市场先行者的“沙特之行”

  张奇董事长对于“机遇”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今年3月4日,中材节能与沙特YCC水泥集团公司在合同书上签字,标志着全球最大的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正式生效。这也是中材节能继沙特NCC水泥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成功投入运行之后,在沙特市场上获得的另一里程碑式的重要订单。

  沙特YCC水泥公司是沙特的一家上市公司,目前为沙特第二大水泥公司。上述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是利用YCC水泥公司现有水泥生产线建设22MW+15MW余热发电系统,合同金额6180万美元,工程建设周期为22个月。

  “作为中材节能出口海外的最大订单,同时是世界水泥余热发电史上最大规模的余热发电项目,这一项目的中标、签约及实施将对中材节能进一步开拓沙特及周边余热发电市场具有显着的标杆意义,其正面影响无疑是正向且叠加的。”张奇董事长难掩自豪之情。

  谈及项目的具体实施细节,张奇董事长坦言,这一项目在技术实施上将面临中东地区沿海气候带来的设备易锈蚀等问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沙特当地政策在细节上的一些变化,或将对施工计划、安排等产生些许影响。不过,这些是任何海外项目都难以避免的未知风险,基于中材节能在此前NCC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攒的“实战”经验,此次项目的施工团队已做好充分准备。当前,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和正常开展中。

  节能减排共识下的广阔国际市场

  中材节能在沙特地区相继承接两大余热发电项目,与当地的宏观形势变化关联甚密。近年来,沙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注入了庞大的资金,其建筑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包括水泥在内的很多相关行业也因此受益。据当地媒体报道,2014年沙特水泥行业实现净利润59亿里亚尔(约合15.7亿美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6%。

  与此同时,沙特现有的水泥厂生产线产能普遍较大,但作为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发电成本很低,因此水泥厂配套建设余热发电工程仍较少。而随着沙特政府对环保要求的加强,特别是实施新建水泥厂与石油配额挂钩政策,即水泥厂配套余热发电将有石油配额优惠支持政策,这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因而,沙特地区水泥厂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的需求动力十足。

  张奇董事长就在与中国水泥网记者交流中指出,节能减排领域的国际市场很有前景,由沙特的几个案例便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意识,在节能减排方面国际上达成了共识,也带动了需求。海外目前也少有专门做余热发电的企业,尽管这两年来国外有做余热发电的趋势,但目前尚处于商讨合作阶段。”鲜有海外同行竞争者,也是张奇董事长看好国际市场的原因。

  自2008年与豪瑞集团签订泰国京都(SIAM CITY)水泥公司两条万吨水泥线余热发电总承包合同,成就余热发电领域国际第一大单开始,中材节能“走出国门”的脚步便越迈越大。除少有海外“对手”外,中国强大的制造体系也是中材节能频频接到海外订单的一大关键。

  “比如泰国的项目设备全部国产化,仅这一点上一些海外同行解决起来便不太容易,这是中国企业这些年能‘走出去’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张奇董事长“现身说法”,为国内同行打了一针“走出去”的“强心剂”。[Page]

  星罗棋布 中材节能海外布局优势凸显

  在不久前的签约仪式上,YCC水泥集团公司董事Mr. A.RAOUF ABUZINADAH表示,正是基于中材节能在余热发电领域的成就及丰富的经验,我们对选择中材节能作为项目的承包商充满信心,并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全力支持与配合。由此,中材节能的海外口碑可见一斑。而口碑的背后,是中材节能永不停歇的“走出去”步伐。

  3月30日,中材节能投资建设的菲律宾SOLID余热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中材节能海外投资的第一单,当然也是余热发电海外投资的第一单,该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说明中材节能的BOOT/EMC投资业务不仅能在国内成功实施,也可以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今年,“一带一路”更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标配”,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3月28日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更是对“一带一路”的详细解读。其战略意义之重大,决心和推进力度之强劲不言而喻。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相关行业如建筑业、工程机械、铁路装备、核电设备、基建等将受益匪浅。对此,张奇董事长表示认可:“国家对‘一带一路’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资金支持,并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仅给准备‘走出去’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对于中材节能这类已经‘走出去’的海外市场先行者而言,更是发展良机。”

  经过几年的谋划和拓展,中材节能已初步完成国际市场布局。不谋而合的是,中材节能几年来的市场开拓、项目分布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来看,中材节能承接的项目遍及我国西部多个省市自治区、中亚、中东、欧洲等众多国家。从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到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再到阿联酋、沙特,一直到欧洲土耳其。从海上丝绸之路来看,则从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到印度,再到苏丹、莫桑比克等。

  中材节能作为“走出去”的代表,以优异的项目业绩,向广大海外客户展示了公司余热发电系统的先进性、对技术持续创新的追求和高标准的履约能力。不仅获得了国际高端客户的普遍认可,也充分体现了中材节能在水泥余热发电行业的领先地位,更为“一路一带”战略实施带来了积极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层层推进,中材节能业务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今年,公司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在余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领先的核心技术、系统集成优势、项目管理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展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将节能之路在世界版图不断延伸。

  国际合作“秘方”:用事实打破质疑

  中国企业“走出去”固然机遇多多,但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风险也如影随形,不少麻烦更会接踵而至。如从TCL并购阿尔卡特陷入泥潭到中海油并购尼克森折戟沉沙等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着各种“规则风险”、在东道国面临的各种政治风险以及从一些失败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分析得出的舆论风险等。

  反观中材节能,海外水泥巨头如拉法基、豪瑞、西麦斯、海德堡等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基本皆由其“纳入囊中”,前文中YCC水泥集团公司董事更是对中材节能赞不绝口。那么,缘何中材节能可以长期与国外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此,张奇董事长直言:“中材节能在和国际公司的合作中也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毕竟东西方理念上难免有所差异,如中国的设备标准和现场管理上的一些做法与海外业主的考量容易出现分歧。正是经历了不断磨合和互相学习,才有了现在和国际化公司在合作方面的相对自如,并且仍在不断完善。”

  寥寥数语概括的“从不适应到适应”过程,中间经历的曲折不问可知。张奇董事长回忆,最初做豪瑞在泰国的余热发电项目时,按照正常项目实施配置,一个技术团队足矣,当时的中材节能却派出了两到三个团队。彼时公司理念便是迎难而上,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一个项目带动几个团队汲取国际化项目的实施经验。公司更在海外设立了一个20多人的“流动”售后服务团队,定期给海外业主进行设备检测维修,随时“待命”。这支“精而专”的团队因其必要性和独特性受到了诸多海外业主的大力赞扬。

  不仅如此,张奇董事长还指出,在国际合作方面,国外企业最初对中国设备和系统完善性的质疑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最“简单直白”的解决方法便是用事实去打破质疑。“以前需要按照对方的质疑调整自己的设备和技术,现在则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坚持自己的观点,用事实验证可行性。”对中材节能而言,这是进步,更是优势。

  根植水泥主业 谋转型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新型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发展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已经成为水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任何行业都有难以避免的“痼疾”,具体到余热发电行业,便是低价竞争现象的普遍。

  当然,与之相应,行业也不乏助推其健康发展的路径,如张奇董事长颇为推崇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节能减排分会的成立。“政府的引导十分重要,对国家出台规范、规定的贯彻执行也需要加强。”他补充道。

  近年来,随着国内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余热发电行业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高潮。当前,余热发电更基本成为我国水泥生产线的标配。而早在前几年行业“热门”时期,中材节能便提出了“两外”战略,即布局海外和跨步外行业。

  中材节能的布局海外成绩有目共睹,外行业的跨领域发展也效果良好,皆在原有行业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以更好的符合其他行业的生产规范条件。当前在工业硅、干熄焦、钢铁烧结、碳素、玻璃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应用示范,“西气东输”中燃气增压站上的余热发电也有涉及。

  公司的发展方式则形成了包括工程业务、投资业务在内的多个平台,并收购了南通锅炉厂、武汉建材院等。张奇董事长笑言,中材节能可以定义为根植于水泥行业、步伐迈向多行业的余热发电公司。

  “现在的每一小步,都在为将来迈出更大的步伐奠基。”相信中材节能未来如张奇董事长所言,积跬步,至千里。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随着中国建材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我们众多品牌内涵还将不断深化延展,助力更多中国材料走出国门,让更多中国品牌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生动践行“材料创造美好世界”企业使命。

2023-05-10 21:46:01

中国联合水泥是如何在二十年间取得如此成绩?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曹江林,中国联合水泥董事长、党委书记崔星太和中国联合水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建成在接受中国水泥网专访时都给出了答案,现在让我们跟着他们的步伐一起回首中国联合水泥的过去,展望她的未来。

2019-06-28 09:08:39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中国建材集团正式发布《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016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以“从大到伟大——中国建材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主题,阐述了中国建材集团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该报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综合评定为五星,是中国建材集团连续第5本五星级报告。

2017-06-15 10:32:02

4月5日,中材股份在香港召开了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2016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505.77亿元,净利润11.57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5亿元,每股盈利为0.16元。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末期股息每股0.03元(含税)。

2017-04-07 16:27:15

2016年前三季度,中材节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也为“十三五”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十三五”中材节能将坚持以节能环保为发展主题,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可燃固废处理等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市场、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实现协同发展,为把公司打造成多产业发展、集团化管控的全方位节能服务商和投资商而不断努力。

2016-11-10 16:30:41

3月30日,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报告,2015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32.59亿元。中材集团董事长、中材股份董事长刘志江,中材股份总裁彭建新,中材股份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顾超,中材股份财务总监于凯军出席业绩发布会并现场回答了分析师和媒体记者的提问。

2016-04-01 08:45:55

1月26日,中材集团2016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罗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中材集团董事长刘志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回顾了中材集团2015年的工作表现,对2016年的工作做出要求。

2016-01-28 10:58:52

近日,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首个海外BOOT项目在CEMEX集团菲律宾SOLID水泥厂竣工。这也是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的第一个国外投资项目,是中材节能践行集团“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5-06-29 09:16:22

宋志平认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全球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全新探索,恰逢其时,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他从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

2015-05-21 09:27:29

随着海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大,我国海外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逐步完善制度,规避防范也不可或缺。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如何权衡二者便见仁见智了。在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奇看来,挑战永远存在,但“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所带来的机遇,远大于与其并存的挑战。

2015-04-13 13:02:46

3月4日,中材节能签约沙特YCC水泥集团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合同金额6180万美元。该项目是中材节能出口海外的最大订单,也是世界水泥余热发电史上最大规模的余热发电项目。

2015-03-17 11:27:27

Near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domestic concrete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weaken, the cost support decl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in many places declined steadily. From December 19 to December 25,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1.39 points, down 0.80% annually and 10.97%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