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推行第三方治污,向社会资本开放环保领域。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表示,此举对环保产业是重大利好,有望打开一个价值800多亿元的新兴市场。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跑 崛起800亿元新兴市场
国务院力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并提出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着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这是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领域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法规性文件,将会对激发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的积极性,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全由排污者承担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一方面由于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工业企业自身承担建设污染治理设施难度较大,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污染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排污违法成本偏低导致污染设施常处于半开半关状态,给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工业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是反映了这一新形势下的战略需求。日前,国务院力推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第三方治理为突破口,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推行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把排污者的直接责任转化为间接的经济责任,把污染治理交给专业化的环境服务公司来完成。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表示,《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的出台对环保产业是重大利好,有望打开一个价值800多亿元的新兴市场。
打开800亿元新兴市场
张益告诉,《意见》对于环保产业上中下游的处理、处置、设备、加工、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是利好,因为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一批环保企业。《意见》明确规定,主要目标包括“涌现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
[Page]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也表示,2002年,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由此带来环保产业的第一波发展高潮。如今,第三方治理的推进,则将是在治理模式、治理机制上的第二波重大改革。
具体来讲,第三方治理为环保产业打开了一个新兴市场,就是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张益表示,污染治理主要有三大块市场:市政公用领域、工业领域和中小城镇、村镇领域。第一块领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第二块,过去主要是工业企业自己在做,未来会有比较大的空间;第三块,因为需要由政府买单,而政府目前普遍缺钱,所以未来3-5年内仍将停留在试点阶段。
张益说,按照环保部《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包括老工业污染源治理、建设项目“三同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部分,其中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849.7亿元。理论上讲,这849.7亿元未来都将成为第三方治理的“蛋糕”。但从实践上看,还有部分企业由于亏损、搬迁、减产、关停等原因,拿不出资金来进行第三方治理,所以实际“蛋糕”会小一些,不过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除了打开新兴市场,《意见》还为环保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支持,如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开展节能环保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实行优先审批等。在张益看来,如果未来发改委、财政部等能够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将这些措施落地,对环保产业也将是重大利好。
期待第三方治污力量崛起
以市场的方式,来应对近乎失控的环保僵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时势所迫的选择。然而,要走出目前行政高压治理模式的困境,必须要对市场与社会给予充分的信任。第三方治污新政的出台,可以看做是向市场要效率的一个例证。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产业化的道路的确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不过,从他国的经验出发,市场可以带来效益,社会则能够带来完整的信息,通过汇聚完整信息,基于污染产生的博弈才能更加充分。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环境诉讼权的放开与第三方治污的新政,理当构成改善目前环境治理危局的两个支点。借助法治与市场的双轮,我们期待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能够逐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