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月19日,P.C32.5水泥最终难逃“寿终正寝”,持续了多年的P.C32.5存废之争画上句号!
据中国水泥网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175-2007《硅酸盐通用水泥》3号修改单,复合硅酸盐水泥32.5强度等级(PC32.5R)将取消,修改后将保留42.5、42.5R、52.5、52.5R四个强度等级,将于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修改单保留了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32.5等级。
消息一出,业内哗然!但是,无论是否赞同,在我国政策出台就意味着几乎没有再回旋的余地,于是可以预见的是P.C32.5已经无法再改变自己的命运。
回顾P.C32.5水泥存在的这些年,笔者认为用“生的伟大,死得憋屈”八个字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回顾历史,P.C32.5也曾无比辉煌,不仅长时间占据了国内水泥消费市场的主体地位,更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生的伟大 P.C32.5应运而生
P.C32.5水泥登上国内水泥舞台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水泥国家标准第三次修订之后。资料显示,在1995年到1999年,我国开始对国家水泥标准进行第3次修订,此次标准修订的目的是使国内水泥标准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当时,全世界有多个水泥标准体系,各国采用最多的是欧洲水泥标准协会的ISO标准和美国的ASTM标准。ISO标准是由德国、原苏联等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水泥标准演变而成,特点是分品种、分等级,等级分52.5、42.5和32.5三个等级。我国水泥国家标准在第3次修订中采用了ISO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对接。32.5等级的水泥是ISO标准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产品,在我国登上了历史舞台。
P.C32.5水泥诞生以后,迅速在国内水泥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与其存在的诸多优势密不可分。
据国际权威机构撰写的《水泥工业低碳转型技术路线图》显示,在各种混合材深加工用以替代部分熟料,以及多种混凝土外加剂等一系列新技术有效应用的条件下,32.5水泥与42.5水泥52.5水泥相比较,具有热耗低20~25%、电耗低12~17%、碳足迹少14~20%、废弃物利用量多18~28%、正常全生命周期中对二氧化碳的循环吸收固化量高10~15%等诸多优势。采用等量的32.5水泥同样可以配制出C30或以上的混凝土(我国也有类似的试验研究结果报导)。因此,低熟料含量的低标号32.5水泥的发展潜力及其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总体优于42.5或52.5水泥。
就此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中持续增长的水泥用量,P.C32.5水泥为节约自然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也在撰文中指出,“32.5等级水泥在生产中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熟料用量大幅减少;在使用中活性混合材会加速熟料矿物水化,能充分熟料的潜能;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产品。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中,该水泥是必须提供的配套产品。在新时代,32.5等级水泥并非是落后产品或低质量产品,而是需要呵护和发展的产品。”
死的憋屈 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P.C32.5
如今,这一为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水泥品种,最终还是无法避免的走向灭亡,实在死的憋屈。
国内主张全面淘汰32.5水泥的主要论据包括:1、增加熟料用量,化解产能过剩;2、规范市场,提升水泥质量;3、提高混凝土质量,延长建筑寿命;4、去除“小乱污”和“僵尸”水泥厂和粉磨站;5、提升产业集中度,防止市场恶性竞争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有点“莫须有”的意味。
首先,取消P.C32.5水泥确实能够增加熟料的用量,但是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却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一方面,P.C32.5水泥不少应用于农村市场和砌筑方面,这部分市场本身对水泥早期强度要求不高,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掺入更多矿物掺合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内水泥超产现象严重,且目前水泥产能过剩幅度远远大于改产42.5水泥增加的熟料用量,以此来判定,对化解产能的影响恐怕没有想象中的理想。新疆是国内最早全面取消32.5级水泥的地区,但是目前产能过剩依旧严峻,甚至是当前国内价格相对较低区域之一。
其次,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并非水泥,还包括骨料配比、粒型粒径、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施工以及养护等等方面。近年来提倡的高性能混凝土也绝非高强混凝土那么简单,不同的施工部位,对混凝土有不同要求,只有最适合实际需要的混凝土才是高性能混凝土。提升混凝土质量,延长建筑物寿命,需要加强水泥质量监管,更需要对施工和养护等环节加强监督。
再次,P.C32.5水泥多由社会粉磨站生产,确实存在一些容易产生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但这与P.C32.5水泥本身并没有关系,问题更多出现在监管环节。我国对水泥强度有明确要求,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可以视为合格产品,未能实现的自然为不合格产品,和产品本身没有关系。做假企业可以在P.C32.5水泥中做手脚,同样可以在其他标号中做手脚。
最后,P.C32.5水泥取消意味着粉磨站企业将采购更多的熟料用于生产42.5水泥,如此一来熟料生产企业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特别是当前数量逐步进入“控销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粉磨站的生存环境面临恶化,部分社会粉磨站恐怕不得不退出市场,如此一来水泥产能集中度将有所提升。然而,在熟料层面,产能集中度并不会因为32.5水泥的取消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粉磨站的减少确实会对市场竞争烈度有所降低,但是产能过剩问题没解决,市场竞争最终也就在所难免。社会粉磨站减少,熟料企业话语权增强,市场竞争烈度降低,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P.C32.5水泥虽然最终难以逃脱被取消的命运,但是理性而言,其存在确实有其必要性,也曾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剔除,显得相当的憋屈。
P.C32.5水泥动了谁的蛋糕,谁将受益?
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持有水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3623家,粉磨企业的数量占了其中64%,这其中大部分是生产低标水泥的社会独立粉磨站。目前大多数粉磨站仍以生产32.5水泥为主,并且依赖于从外部购买熟料,而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掌握熟料资源的同时,开始逐渐降低32.5水泥的比例,海螺水泥高标水泥占比已经超过60%,祁连山低标水泥占比不足25%。
因此掌握熟料资源的水泥企业与社会粉磨站之间的利益博弈就落在了是否取消32.5水泥上。取消32.5水泥,一方面将会增加生产水泥所需要的熟料的消耗,另一方面会增加社会粉磨站的生产成本,促使部分粉磨站关闭或转型,行业集中度提高,大型水泥企业将会从中获益匪浅。
社会粉磨站尽管占据最多的数量,但规模都较小,在行业中缺乏影响力,是最软的柿子。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市场需要统一的声音,社会粉磨站对市场的冲击自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从这方面来看,那么取消P.C32.5水泥无疑是对熟料生产企业有利。
如今来看,取消P.C32.5水泥已经在所难免。那么接下来市场会如何变化呢?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社会粉磨站企业若要继续生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并获得更为牢固的熟料渠道,最好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渠道,水系发达地区可以考虑进口熟料;
2、社会粉磨站可以转型为混凝土服务,制作干混砂浆、混凝土掺合料,提供混凝土预制配件和功能性水泥部品构件所需的预拌材料;
3、水泥毕竟只是半终产品,下游使用放为了平衡42.5水泥,可能掺加矿渣微粉等混合材。因此,预计P.C32.5水泥取消后会利好微粉行业。
4、目前绝大多数搅拌站是选购42.5水泥配制砼,也有选购32.5水泥的。因所选水泥等级及砼性能要求不同,两者掺加掺合料比例相应变化。商砼站作为生产者,会根据实际需要对配方做出改变,P.C32.5水泥的取消对商混站影响不大。
5、熟料生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无疑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话语权增强,在熟料控销背景下,进一步掌控市场主动权;
6、取消P.C32.5会对农村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市场水泥用量分散,施工较为粗放,掺加混合材不严谨,这就意味着农村市场的32.5等级水泥多数将替换为42.5等级水泥,可能增加建设成本。
7、可能影响建筑质量。一方面,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与水泥强度不成正比,高性能混凝土也不意味着高水泥含量或者说高熟料含量,早强过高反而容易开裂,不利于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另一方面,取消32.5水泥以后,施工环节可能出现更多的私自掺加混合材的情况,而这种掺加混合效果会远远差于直接在水泥磨机中粉磨,最终影响的还是建筑质量,并增加现场监管难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施工环节的监管和验收了。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取消P.C32.5水泥对于去产能的影响恐怕微乎其微,但是对大型具备成本、规模优势的水泥企业将是政策性利好,同时会对粉磨企业、中小型水泥企业产生挤出压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由选择的权利无疑被剥夺,但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