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工作近日结束,根据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省(区)实施督察进驻,督察人员认为,在连续通报的50多起典型案例中,“假装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现象变本加厉、触目惊心。
在对江苏泰兴的“回头看”督察过程中,督察组发现,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后,泰州市人民政府没有将滨江污水处理厂在长江边违法倾倒污泥案件纳入整改方案,原来堆存的2.3万吨污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增加到了将近4万吨,当地政府查处反馈报告中的整改承诺变成了一纸空文。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刘攀:存在严重的不作为,还是地方政府对这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这污泥堆放无法处置,任由企业堆放,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回头看”不会发现这个问题。
督察组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案件,消极应付,简单处理,出现整改不力等问题。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进驻广西开展“回头看”时,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200万吨冶炼废渣堆填铁山港,占用海滩面积超过400亩,严重污染环境。督察组赶到现场发现,群众的投诉情况属实。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刘攀:现场是比较触目惊心的。它不仅没有处置这些废渣,反而把其它地方运来的强碱性冶炼废渣也是堆放在港口附近,督察组现场采样,废渣周边水塘PH高达11到12,呈强碱性。
督察组发现,诚德镍业公司矿热炉渣遍布填海区域,瑞德公司以综合利用之名行违规倾倒之实,严重威胁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安全。然而对于这样的环境问题,当初北海市却给出了“手续齐全,各项污染物排放达标,群众举报不实”的核查回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认为,北海市没有动真碰硬,监督管理形式化,督察整改走过场,已对此给予了严厉批评。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梳理典型案例,发现其中普遍存在当地政府不作为问题,不仅如此,有些官员为追求一时利益竟然还铤而走险,出现弄虚作假、伪造文件等现象。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对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进行督察时,提出调阅《范县“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资料,在审阅资料时发现,濮阳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于2017年11月7号印发,然而范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文件印发日期却为2017年5月7号,县级材料比市级材料竟然早了整整6个月,比河南省的甚至还提前了两个月。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 钱永涛:最后他们也承认,我们调阅文件的时候,他们一梳理,发现领到时就没有落实。(记者:就没动?)没有动,没有制订这个文件,为了应付检查,就临时补发了一个文件,或者叫临时做了一个文件。
工作不落实,就编造假文件。督察组发现,一些地方没有将心思真正放在问题的整改上,反而挖空心思,做出以关代治、以停代治,甚至编造虚假台账等现象,企图来躲避督察、掩盖真相。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沟门移民新村木器加工厂没有任何环评手续,喷漆味道浓重,噪声污染严重,当地政府之前声称“该厂已取缔”,然而在这次“回头看”中,他们全都现出了原形。
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 薛远洋:(发现)2018年6月2号的一张和林格尔县环保局对它进行关停的封条,我们是在6月6号进驻的,就是说在进驻前4天才把这个加工厂关停,我们查看了它的一些进货单,发现在2018年5月底,还在接订货的一些订单,进行生产,然后我们在加工厂里面,也闻到了一些喷漆的油漆味道。
事后查明,这家加工厂仍在偷偷生产,违法排污。这次为了“迎接”督察组,他们也只是临时停产,当地环保局为了掩盖问题,临时贴上了封条。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还将用3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些关键领域,根据需要每年还要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直奔问题、严肃问责、强化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