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交流培训会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要实现北京PM2.5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国标”要求,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物需在2015年排放量基础上减排40%-80%,其中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分别是钢铁、水泥和石化,三地钢铁产能需控制在2亿吨以内。
柴发合介绍,虽然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区域排放总量依然较大,污染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未来应实施大气环境分区管控,推行差别化的能源政策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同时应推动区域标准统一和技术改造提高固定源污染治理水平,在继续推行车油路提标管控的基础上,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等。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将降至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下降20.5%,较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微克/立方米,降幅虽已达到35.6%,但PM2.5浓度距离达到空气质量“国标”仍有距离,超标66%。
据悉,2015年北京空气中6项主要污染物中仅有2项达标,4项超标。其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80.6微克/立方米,超标13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为101.5微克/立方米,超标45%;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值为202.6微克/立方米,超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