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码基建投资 二季度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料提速

2020-03-25 09:51:08

今年以来,基建项目审批和重大项目推进步入快车道。中泰证券统计显示,截至3月3日,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规模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30.29亿元,同比上涨68.62%。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步入“快车道”。近日,多部门表态推动重大项目和工程尽快复工复产;云南、重庆等多省市密集公布年度重大基建项目和投资计划。专家预计,二季度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料提速,交通基建和5G等“新基建”将轮番发力,在专项债扩容等一系列稳投资政策发力支撑下,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加码。

基建发力稳投资

近期,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部署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尽快复工复产。

2月28日,发改委召开第九次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2020年要真正使铁路成为建设领域复工复产和新开工的“先行官”。

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全国533个重大交通项目开复工率为70.17%。下一步,将对重点项目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十三五”规划内项目开工复工,并谋划启动一批“十四五”规划内项目。

今年以来,基建项目审批和重大项目推进步入快车道。中泰证券统计显示,截至3月3日,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规模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30.29亿元,同比上涨68.62%。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表示,二季度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将提速,“多证合一”“多审合一”等审批改革将进一步落实落细,更大力度稳投资政策可期。

“新基建”成重要发力点

近日,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翁杰明撰文指出,国有企业要着力增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5G建设为抓手,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21个地区表示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并有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此外,从各省近期发布的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看,大部分地区计划开工项目中新基建所占比重基本高于15%。例如,河北省这一比例约为20%。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粗略测算,目前广义“新基建”在基建整体占比约为15%,较去年显著上升,年内存在继续上行概率。整体来看,“新基建”的提升对于优化基建投资结构,打开基建存量空间的意义重大,是年内基建的重要投资方向。

专项债撬动作用明显

从资金来源看,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近期,财政部再次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债务限额共计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18480亿元。

“专项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对于基建的撬动效果将进一步加大。”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预计,新增专项债2020年规模有望突破3.35万亿元,2020年仍可能在9月前发完全年地方债,因此四季度可能会提前下达2021年额度。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认为,专项债扩容、非标压力减缓等将为基建投资回升提供资金支持,基建增速明显回升是可实现的,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有能力升至15%左右。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在投资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增速略低于预期: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5%,涨幅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

2021-12-20 14:13:43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比1-5月份(2.6%)略降。

2021-07-15 18:08:53

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民航投资900亿元,这些都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造了条件。

2020-06-09 09:16:50

除了挖掘机销量,水泥行业出货率环比也在继续回升。数据显示,水泥全国范围出货率80.3%,环比上升。

2020-04-15 10:14:21

今年以来,基建项目审批和重大项目推进步入快车道。中泰证券统计显示,截至3月3日,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规模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30.29亿元,同比上涨68.62%。

2020-03-25 09:51:08

2019年1-12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3%,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1.54个百分点。

2020-03-13 17:24:17

不仅如此,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长。

2020-03-02 10:18:59

2019年1-7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91%,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加1.11个百分点。

2019-09-11 10:45:15

In practice, on the contrary, it is often found by the supervision tea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at in some places, the "two high" projects are blindly launched and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 in violation of regulations. What should have been seen by the "expert" in charge was seen by the "laym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n't you asha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