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益:创造市场需求 推动绿色发展

2015-10-18 21:45:59

当前建材工业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材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用12个字简单概括:对外要“绿色、低碳、循环”,对内要“质量、品种、效益”,在这12字上取得成效,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预期。

  当前建材工业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材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用12个字简单概括:对外要“绿色、低碳、循环”,对内要“质量、品种、效益”,在这12字上取得成效,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预期。“创造性”就是要求不能被动的满足市场需求,而是主动创新产品去创造并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建材工业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建材等原材料工业是传统的资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的“两高”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不论是建材工业还是整个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都进入了“新常态”。而这个新常态是什么?就是传统产品产能严重过剩,转型升级的压力极高。因而化解过剩产能和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

  传统产业,如:钢铁行业,今年首次出现了钢、铁、钢材产量均下滑的现象;建材行业,水泥、平板玻璃产量也有下滑趋势。不仅产量下行,价格也在不断降低,主营收入利润也大幅下降。相信与会的企业家都倍感压力。

  任何事情都应分成两方面来看。从好的一面讲,首先,今年1~8月建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速度并不低。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化解过剩产能的压力不小,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今年1~8月原材料工业仍有7.2%的增长速度,在6.2%的全部工业增长速度情况下,原材料工业7.2%的增长速度并不算低。在严峻形势下,能实现这样的发展,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第二,产能、产量,尤其是产量下降速度较快的产业符合预期。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有色金属中的铅,产量都是大幅度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些“下降”依靠的并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这说明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1~8月产量上升的行业也有许多,例如电解铝行业,1~8月增长12.2%,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7%,所以对于电解铝行业来说,现在不能说它产能严重过剩,也就是说,化解过剩产能取得了成效。此外,像绿色建材这种需要发展的行业,今年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良好。

  第三、第四季度建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是否还会进一步大幅下降?第四季度,行业会平稳发展。8月比7月速度增长0.02个百分点,9月、10月是建材行业的旺季,因此,9月的数据应当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应当能够实现平稳发展。这是我们在化解过剩产能、转型升级发展的压力下实现的生产经营效果。对这一点大家要始终充满信心,我们既要充分估量面临的困难,也要看到下一步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是原材料工业和建材工业的总体情况。

  从宏观来看,建材行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首先,水泥、平板玻璃面临的产能过剩程度比预期要严重。以水泥为例,世界上另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10亿多人口,水泥产量不到1亿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水泥产能也不到1亿吨。而我国现在的水泥产能却达到35亿吨,产量也近25亿吨,这很难持续,每年水泥工业有关资源量更超过100亿吨。我想产能过剩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只下降百分之几就可以。最终稳定的产量在多少亿吨比较合适?我个人认为水泥、平板玻璃在“十三五”期间可能下降的幅度比预期要大,如此便更加剧了发展的压力。因此,要加快化解传统行业过剩产能。

  水泥、平板玻璃都是“两高”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脱硫、脱硝、除尘的标准会越来越高。水泥工业是碳排放大户。现在这方面还未发力,一旦碳交易市场建立起来,碳排放开始算账的时候,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

  我们既要估计到未来发展的严峻形势,也要相信发展的光明前景。建材行业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家咬紧牙关,加倍努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尽快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建材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建材工业发展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建材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基于此,建材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用12个字简单概括:对外要“绿色、低碳、循环”,对内要“质量、品种、效益”。通过在这12字上取得成效来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性”就要求不能被动的满足市场需求,而是主动创新产品去创造并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苹果、三星手机即是如此,正是因为它们不断创新功能,才引得人们去追求、消费。我想建材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这12个字。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首先就是化解产能过剩,促进水泥等传统产业的平稳转型。主要措施包括:到2017年底,严格执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坚决遏制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对顶风违纪坚决查处,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淘汰落后工作,用质量、环保、能耗等强制性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引导采取行业自律的措施,提高效益,比如水泥错峰生产,在许多地方得到试行,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第二,加快发展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的利润增长点。鼓励建材企业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积极创业创新,推进两化融合,激发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建材的发展;引导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加速发展玻纤及先进的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非金属矿物加工材料,增强市场短缺的新产品的供给能力。

  第三,推进兼并重组,提高利润集中度和生产集中度。过去只讲生产的集中度,未来更要关注利润集中度的情况,并且认真抓好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

  第四,拓展产业功能,进而拓展发展空间。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建材工业的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和发展结构功能一体化新材料的同时,逐步将建材企业打造为服务于建筑业的建材生产供应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服务商、产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承包商、特色资源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商。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特点,为建设“两型社会”,参与生活垃圾、污泥等城市和产业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加快拓展产业的功能,挖掘发展空间,尽快扭转行业利润下降的势头。

  第五,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六,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发展绿色建材要抓的几项重点工作

  近日,工信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这是建材工业稳增长的措施之一。行动方案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稳增长措施的就已落地,所以更要在抓好落实方面下工夫。企业更重要的是能仔细阅读行动方案,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共同推进行动方案的落实。

  第一,要抓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落实。国家已经推动设立许多专项行动,推进《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落实,这与许多企业息息相关。现在,国家各部委都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材料生产、协同处置、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等符合新发展方向、重点的项目推动设立专项,在工信部网站上都可查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动这些专项的尽快落地,实现行动方案设计的目标。

  第二,推动建材生产的绿色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行节能降耗的技术。建材企业有其特殊之处:不仅是建材的生产商,更是建筑等的供应商,在自身做到绿色、低碳、循环的前提下,还为全社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产品,这是绿色建材发展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比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就是帮助全社会实现循环发展。再比如建筑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就是建材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发展,是建材行业自己的事情。又如陶瓷行业新型煤气化技术,能将能源利用成本减少70%,要通过专项措施等政策,使得这一新技术在全行业推广。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协同处置,在京津冀地区将率先推进,其他地区也将逐步推进,这将是我国水泥工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水泥不是用石灰石制造的,而是用副产石膏、工业废渣、城市污泥、碱渣等生产的“生态水泥”,无论水泥产能是否过剩都会得到支持。未来,将逐步减少使用石灰石生产水泥,也将成为水泥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三,开展绿色建材的评价标识工作,加速绿色建材用于建筑工程,绝不允许鱼目混珠。为此,要在管理上做工作,更重要的是企业不能以次充好,毁坏行业信誉。

  第四,强化组织管理,切实开展一些专项行动,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本文系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 周长益在第三届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合作论坛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在京组织召开《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专家论证会。邀请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9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主持会议。

2016-06-22 14:06:24

当前建材工业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材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用12个字简单概括:对外要“绿色、低碳、循环”,对内要“质量、品种、效益”,在这12字上取得成效,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预期。

2015-10-18 21:45:59

7月17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和孙向远、陈国庆等一行七人前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毛伟明副部长就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3】41号文件精神,推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资金补贴政策。

2015-07-31 13:43:31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日前在第二届中国财经领袖年会上表示,在新环保法实施、环境违法的成本和处理力度加大的形势下,中国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两高”行业应该向建设生态工业的方向发展。

2015-01-28 11:25:17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