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新常态下水泥行业该如何转型升级?

2015-04-13 13:22:35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更注重环境保护,水泥企业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工业废渣的利用能力,要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与城市发展共生,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水泥行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

  从个人的粗浅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是GDP指标从高速下调至中高速,经济发展会更加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规模;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会带来新的社会分工,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经济发展会更加注重环境改善和提升社会福利;新常态下的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安全上会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

  在新常态下,已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水泥行业,如何主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变化和未来市场格局变化,如何转变行业发展思路、调整企业发展方式,是整个行业和众多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解题的答案就是要实现行业的转型与创新。

  一、由产能严重过剩向市场供需平衡转型

  行业的转型首先是实现产品市场供需平衡的转型,这可能需要至少15至20年的时间,减量化将自始至终。

  第一阶段是市场需求增量有限的平台期,时间也许5到10年。这期间,控制新增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是关键。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水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课题组采用AHP法等预测算结果,2017~2020年处于水泥消费的平台期,在平台期的2019年也许是水泥消费最高峰值。新常态下,政府和企业要摒弃传统粗放的投资发展方式,围绕优化市场环境和降低污染排放总量的目标,实现水泥产能总量控制和减量指标。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行业协会要协调区域市场的竞争环境,实现低产能利用率下的企业经济效益再现。

  第二阶段是市场需求量的衰减期,5年后水泥消费进入衰减期,研究的预测结果是衰减期长达20年。应对衰减期的平稳过度只能是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前提下完成,否则便是众多企业的灾难期。

  因此,在平台期如果没有实现市场从产能严重过剩向供需平衡的成功转型,就很难有行业提升的基础,更难应对未来的衰减期。

  二、由国内大企业向跨国水泥公司转型

  对于水泥企业来说,“一带一路”、“走出去”就是寻求海外投资机会。有实力的大中型水泥企业走向海外寻求发展,是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要手段。走出去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就是使企业由国内的大中型水泥公司向国际的水泥跨国公司转型。转型的过程既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公司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一个占有全球60%水泥市场份额的大国,没有几家上规模的水泥跨国公司那是不相称的。

  已经走出去和即将走出去的企业,要加快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使“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我们要高度重视海外投资和经营风险的防范。将中国水泥技术和装备向国外输出,将中国水泥企业文化向国外传播,国内大型水泥企业向中国水泥跨国公司转型的成功,其意义远超出企业转型成功的本身内涵。

  三、由传统行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

  高能耗、高污染的帽子不知什么时候就长期戴在水泥行业头上,再加上产能严重过剩的帽子,“三座大山”压得水泥人喘不过气来。放眼大江南北,环顾周边城市,国家经济建设的设施和工程,哪一个不是由水泥所浇筑和支撑。地上的高楼,脚下的地铁,江河的大坝,海岸的码头,汽车的公路,架空的高铁,是水泥浇筑了现代经济的“万里长城”。中国水泥人为此自豪。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更注重环境保护,水泥企业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工业废渣的利用能力,要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与城市发展共生,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水泥行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

  转型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才能升级。

  四、行业的创新发展在于模式,企业的创新发展在于体制

  新常态下,水泥行业的创新发展可以引入“工业4.0”、“互联网+”、“标准创新”、“水泥+鼠标”等创新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创新市场整合的模式,企业兼并重组的模式,持续完善行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水泥企业的创新发展在于适应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体制调整。企业体制的创新发展关键是股权设置和人才因素。企业的股权设置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能量,企业的人才队伍可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个是资本,一个是思想,两者的完美结合必是竞争实力的展现。因为资本是规模的基础,而生产精细化管理、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人的作为。企业每一次的规模扩大、多元化的投资、资本的重组都会带来企业股权的变化和人才队伍的更新。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股权的变化建立了四大水泥公司,现在进行的混合经济探索还是股权变化的事。就连国外的拉法基集团与豪瑞集团的重组,也是在做股权重置的事。因此,企业的创新发展就是体制不断创新的过程。

  新常态为大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靠规模效益、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已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新常态为大企业提供了海外投资的机会,增加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向跨国公司转型的机遇;新常态下的产能过剩让大企业得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新常态下有时间让大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尝试投资多元化,增加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新常态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小企业不靠规模争强胜,靠的是精、特、新,船小好调头。新常态为中小企业向特种水泥产品转产的机会,特种水泥生产的小批量化,匹配了中小企业的产能规模;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地理优势,成为企业周边和乡村的亲情经济发展支柱,地方政府实施脱贫计划的重要帮手;新常态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次转型机遇,参与大企业的重组联合,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五、传统的水泥工业技术创新不同于新兴产业

  水泥产品创新难,它不仅仅是水泥行业自己说了算,关键还有下游用户,以及国家整个建筑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的改变。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创新难,一个新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必须有新的理论基础做支撑,而且研发周期较长。当然,难并不等于不创新,只是我们应该明白,有些技术创新是要有支撑条件和研发周期的。

  在新常态下的水泥行业技术创新,更多的是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水泥生产监控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新的可替代原料、燃料的使用,提升能效和增加资源综合利用是水平;采用更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以降低环境负荷总量;利用水泥窑炉高温和大处置能力的特性,开展城市垃圾、污泥、危废的协同处置,为城市化发展做贡献;引进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推行水泥绿色矿山采运的生产管理方式,使水泥企业在消耗石灰石矿山资源的同时,创造新的生态文明环境。

  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意味着企业要减员。我们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在企业持续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国家增加税收,为社会提供就业。新常态下,水泥市场产能过剩,如果创新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又不断进行减员,势必给政府和社会造成新的压力,这也许违背了我们最初的创新目的。创新要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有现实意义。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和水泥产业链的延伸可以为劳动生产率提升后的富余员工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

  新常态,新思维,求新求异求发展;

  新常态,心常态,心静平和处世态;

  新常态,欣常态,回归自然是本真。

  新常态下的水泥行业必须转型和创新,这是发展和升级的需要。

  新常态必然孕育着新机遇,转型和创新才能抓住机遇。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中国水泥协会七届五次理事会9月9日晚在北京召开,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在会上宣读了《中国水泥协会七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行业形势并介绍了近期工作重点。

2016-09-10 11:10:30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下行,水泥产能过剩加剧,产品需求萎缩,市场价格低迷,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如何应对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修正市场经营策略,以稳定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有利行业转型升级为己任,是需求我们企业家去理性的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的。企业家的理性在于对不确定的环境中表现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正确解读。理性的企业家会从全局制胜的企业发展战略层面思考,很好地运用机会成本,创造预期收益。

2015-05-28 09:25:18

2015年5月15日,中国水泥协会碳减排专家委员会(简称:水泥碳专委)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水泥协会政策研究室范永斌主任被选为首届碳减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2015-05-19 09:17:56

4月27日,以“合力稳定行业效益 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中国水泥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召开。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名誉会长雷前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等协会领导及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张建新主持。

2015-04-28 01:33:10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更注重环境保护,水泥企业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工业废渣的利用能力,要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与城市发展共生,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水泥行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

2015-04-13 13:22:35

2014,风起云涌。兼并重组、协同处置、国企改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水泥行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15-02-02 09:50:18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