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产业的“新常态”

2015-02-20 09:57:36

对于目前的中国环境企业,需要在理解与把握国家宏观及产业所面临的“新常态”的基础上,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抓住产业发展良机,构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以在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河中保持一席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新常态”已成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仅百度搜索就有256万个相关结果。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

  同样,我国的环境产业有诸多的“新常态”。

  1 环境产业外部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新一届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形势的影响下,作为一个政策拉动性极强的市场,环境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转变并呈现出了“常态化”的趋势。

  常态一:政策变革。2014年,涉及环境产业的相关政策频繁出台,接近年底甚至出现一天之内国家两个重要部委对同一件事分别出台文件:2014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在各自官网上发布文件,分别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上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予以指导。这一现象的背后释放出的信号是涉及环境产业的外部环境政策将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密集出台,政策制定正在步入变革期。政策充满矛盾的同时,又在不断改变着产业的服务边界。

  常态二:环境需求的扩大。从国家出台政策的内容导向来看,不论是发布的新《环保法》、《大气十条》,还是即将发布的“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以排放指标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即将过去,以环境效果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即将来到。政策导向的转变,打开了万亿级环保需求的、无天花板的市场。

  常态三: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环境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所有类型资本市场的普遍偏爱。根据E20研究院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上市的环保公司数量已接近140家,根据券商数据,全年平均预测市盈率超过40倍,全行业排名前六,PE/VC对环境产业的热情度也空前高涨。

  常态四:交易结构的复合、复杂。伴随产业政策频繁发布的是不断涌现的政策用语与概念,如特许经营、第三方治理、PPP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产业交易关系的复杂和复合。

  常态五:资本和支付结构的调整。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同时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预算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PPP等系列深远改革的影响下,地方重资产领域的资本结构将面临变革,由此将引发地方政府投资以及支付结构的调整。

  常态六:社会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境产业正在发生结构上的变革,原来由政府、企业构成的两维结构,正在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构成的三维结构。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而对环境产业影响力的强化和深化,将成为环境产业未来面临的重要的新常态。

  2 新常态下,环境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对产业模式的颠覆,对环境产业需要再认知。众所周知,环境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是政府基于公共服务责任的采购服务。目前在中国经济调整、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影响下,环境产业的市政公共服务的主导性质正被撼动,刚刚建立的价值链面临调整。随着工业废水、危险废物等新兴环境服务的介入,带来了环境产业服务范围在扩展,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此外,资源化在强化,末端治理性质的环节服务难以独善其身,产业最终将从无害化处理到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再发展到蓝色经济与生态循环体系,大部分企业将面临商业模式调整与重构。

  二是对资本理念的颠覆,大资本时代来临。大资本时代的来临将影响产业一系列的竞争。一方面,产业正从项目投资时代进入资产重置时代,城投集团控制的1万亿~2万亿环境资产在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或将被重置。另一方面,由市场主导的资本市场也在发生变局,注册制的展开、股权投资市场催生的并购浪潮,以及产业基金带动险资、社保等低成本资金的大体量进入,都将推动环境产业中A(重资产环境集团)、B(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C(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三个方阵的队形可能发生转型和变化。

  三是对产业价值链的颠覆,“羊毛”出在“猪”身上。长期以来,环境产业仅扮演了成本中心的角色,环境治理的成果使房地产等其他行业获益众多,环境产业本身并没有获得更多的价值,即被别的行业剪了“羊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企业间的竞争将从线性竞争、产业链竞争发展到节点的竞争,或称为价值流量的竞争。根据马太效应定律,优秀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及机会,可能剪了别人的“羊毛”,即“羊毛”出在“猪”身上。对于环境产业而言,只有做出极致化、高标准服务的顶级品牌,才能够像地铁、公路这些行业一样,得到其他行业价值的加持。

  四是对竞争规则的颠覆,领跑者的天下。随着技术进步和信息不对称的降低,无论是哪一个产业,未来的一切供给都将有可能是过剩的,资源和能量也将向产业强者聚集。对于逐渐走向成熟的环境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应该是企业所思考的头等大事。只有做细分领域的领跑者,才是企业前进的方向。如果不做领跑者,将罹患在各方挤压中被累死的命运。但领跑者也将面临更多的选择,走对路成为领跑者的战略核心。

  五是移动互联的颠覆,商业逻辑的深刻重构。在传统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下,环境产业是纯粹的政、企游戏,是小众的、高技术的、复杂的,政府实质是环境需求的超级中介,互联网难以颠覆。事实并非如此,互联网对环境产业的变革来得可能会比大众行业慢些,但变革不能避免。互联网的本质是平台化、标准化、注重用户体验、大数据、成本低、大众化。其趋势是用大众的理念来处理小众化的选择,最终面向用户的价值传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中间环节都将终结,即互联网将删除一切没有正价值的中介。因此,最终环保是全民的事,需要终端即大众承担相应的责任、监督、收益与支付。互联网与大数据可能应用于品牌传播、水价、节水、垃圾收集、收运、感知引导等。这一趋势将影响企业的战略布局,更多的企业将主动成为互联网环境企业。

  六是对产业服务链的颠覆,去政府化。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政策决策层走群众路线的意愿更加明显。社会化融入的不断提升,政府最终将不能完全代表公众采购公共服务,只让政府满意的环保时代即将终结,新《环保法》和移动互联网加剧了这一变革,环境产业将从B2G最终发展为B2C,服务企业与公众共同担当环境责任,也共同分享收益,环境产业进入公众品牌的时代,将更加注重品牌传播。企业在公众中塑造品牌将变得与在政府心目中塑造同等重要。

  七是对产业合作的颠覆,去中心化。产业循环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没有中心,专业化与生态循环的矛盾,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协作、共生来打通。随着环境产业服务链条的延长,企业的价值将更多地产生自跨界合作。因此,协同发展成为必然,开放才能共赢。产业间的核心价值与核心利益通过相互叠加,实现价值的增量以及增量的分享。

  对于目前的中国环境企业,需要在理解与把握国家宏观及产业所面临的“新常态”的基础上,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抓住产业发展良机,构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以在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河中保持一席之地。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之路并不平坦,在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变,矛盾和风险也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风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空间,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

2016-02-24 10:39:52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面积位居全国第八位,其中山地面积占84%,地形地貌复杂。2014年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12814.59亿元,全国排名24位,人均GDP排名29位。

2015-07-17 12:56:32

今年以来建材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经济效益下滑。一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所暴露的问题,正是建材工业在新常态转型升级中矛盾焦点。

2015-04-28 09:12:46

对于目前的中国环境企业,需要在理解与把握国家宏观及产业所面临的“新常态”的基础上,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抓住产业发展良机,构建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以在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河中保持一席之地。

2015-02-20 09: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