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水泥:求变促转型 实干赢未来

2015-01-19 15:19:22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葛洲坝水泥着手研究长远发展,围绕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生产技术引进与开发、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处理及矿山尾矿填埋等发展方向,着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郭成洲(签约台左)代表葛洲坝水泥与双七水泥签订重组合作协议

葛洲坝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云南滇池清淤治污处理

  有人说:郭成洲总能站在前人肩膀,用敏锐的眼光透析企业管理的每一项顽疾,以求变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总能站在行业前沿,用灵敏的触角感知行业发展的细微变化,以实干的态度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引领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郭成洲用他永不消退的激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书写了20多年精彩的企业人生。20多年始终扎根企业,把青春和热血全部洒在了葛洲坝水泥事业上,从一名车间技术员到基层企业的管理者,再到执掌葛洲坝水泥帅印的领导人,他始终把“求变”和“实干”融于自己的血脉,在葛洲坝集团《指导意见》的引领下,他心无旁骛地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倾力奉献,一路风雨坎坷,一路坚定执着。

  敢为人先 激发企业活力

  20多年在葛洲坝水泥多岗位磨砺的郭成洲,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让他从前任手中接过企业管理接力棒时,深知过去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积弊。凭着他对企业的责任和事业的执着,从接手之初就憋足了干劲,酝酿着大干一场。“葛洲坝水泥必须做强做优,实现行业一流。”他默默地给自己鼓劲,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

  葛洲坝水泥破除了一系列陈旧的国企观念,首次提出要改变以产值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思路,提出了“以效益论英雄”的价值理念,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和员工效益。改观了企业过去过分追求产值,不注重效率和效益的弊端。观念的转变,使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绩效考核、组织人事等企业管理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当前高效运转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冲破思想牢笼后,葛洲坝水泥又开展了一系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一是改变了过去单一行政职务晋升通道,打通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升通道,开创性设立了专家组制度,并大幅度提升专家待遇,让精于技术、弱于管理的技术专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二是强力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信息化营销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以最前沿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三是破除国企顽疾,引入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机构能设能撤、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组织人事体制机制,最大限度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不断激发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短时间内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四是是摒弃过去人事任用上论资排辈等顽疾,按“知识化、市场化、年轻化”思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一大批年轻人被安排在重要岗位,为葛洲坝水泥事业注入了强劲生命力。

[Page]

  葛洲坝水泥在短时间内找准了自身的发展方式,理顺了自身的管理机制,拥有40年历史的老企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追求和谐共赢 主导区域行业健康发展

  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当下,葛洲坝水泥要做强做大,必须走出新建产能的传统思路,走适合葛洲坝水泥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葛洲坝水泥在郭成洲的带领下走了一条“深耕湖北,着力打造水泥行业新生态”的发展之路。

  作为区域龙头的大型水泥集团,葛洲坝水泥很好的利用了区位优势,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提升产业集中度”方面的大力支持。近些年,葛洲坝水泥与湖北光化水泥、城堡水泥、双七水泥、钟厦水泥以及湖南石门水泥等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合作重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规模优势不断放大。葛洲坝水泥与民营企业的战略联手,优势互补,使得葛洲坝水泥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葛洲坝水泥的成功实践,为葛洲坝水泥今后的壮大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葛洲坝水泥年水泥产能达到2100万吨。在核心市场内,葛洲坝水泥正加快与数家中小型企业洽谈合作,2015年水泥产能有望达到3500万吨。

  恶性竞争、效益低下、形象负面是水泥行业固有弊病。郭成洲执掌葛洲坝水泥后,着力利用企业规模优势营建一种和谐共赢的行业生态,带领湖北省水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通过技术整合和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专家组和研发(技术)中心作用,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拓展更宽的盈利空间。二是加大环保投入,大力开展“美丽工厂”建设和节能减排技措技改,确保环境污染零事故。三是主动关停相对落后产能,开全国主动淘汰低产能新型水泥熟料生产线先河,树立了水泥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杆。四是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了砂石、骨料、水泥、商混、特异性水泥制品  、物流配送、关联产业的一体化运营,进一步提升了核心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五是带头履行行业自律,维护公平自由市场竞争环境,抵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打造和谐共赢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葛洲坝水泥深耕湖北,主导区域内行业的有序竞争,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成了葛洲坝水泥独特的商业模式的形成。2012年实现利税近10亿元,2013年实现利税近13亿元。

  紧贴前沿 着力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葛洲坝水泥着手研究长远发展,围绕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生产技术引进与开发、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处理及矿山尾矿填埋等发展方向,着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Page]

  葛洲坝水泥先后实施了能源管理中心、电机节能改造、石灰石尾矿综合利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等创新项目。能源管理中心的建立,对葛洲坝水泥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提高环保质量、降低产品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都起到了十分显着的促进作用,可以降低水泥单耗近3元,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近6000万元。在水泥生产过程中,葛洲坝水泥积极利用工业废弃物代替传统混合材,通过技术创新,精确优化、控制配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该公司综合利用废渣达400万吨以上。

  几年来,葛洲坝水泥先后与多个着名科研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就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合作。为更好适应行业发展,郭成洲还把坚毅的目光投向了城市垃圾处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建设,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葛洲坝水泥计划在7家窑线水泥企业于“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使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在国家加强环保整治力度的情况下,该公司加强与科研机构以及环保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通过整合技术与收购股权等方式推进企业在污水处理、淤/污泥处理、矿山尾矿充填处理、土壤固化修复等方面的业务。待技术整合与股权收购完成后,将建立大型标准化生产基地,向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实现上述环保业务的井喷式发展。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葛洲坝水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凝聚合力,由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行业向清洁高效的现代产业转变。这种转变顺应了时代变化,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更展现了葛洲坝集团作为负责任中央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以人为本 以文化凝心聚力

  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郭成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关爱员工健康、致力于提高员工收入、努力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努力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在关心员工生活上,大家都视他为“贴心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凝聚人。

  注重改善民生。实现了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协调增长;通过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员工住房、婚恋、医疗、子女就业等问题;每年投入近百万元支持各级群团组织开展扶贫帮困、金秋助学、大病救治等活动。除此之外,葛洲坝水泥还加大了厂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两年,企业用于社区改造、温暖民心的投入就达到4000余万元。

  注重于员工面对面交流。为了更好的与员工交流,郭成洲在公司网站开通了董事长邮箱,定期查看邮箱信件,并通过视频晨会向员工解答疑问。邮箱开通一年多来,郭成洲共收到各类信件600多封,其中有合理化建议,有基层情况反映等,这很好的搭建了董事长与基层员工的沟通平台。除每个月到基层调研外,他把每年的十月份定为走基层月,每个成员企业停留一到两天,随机邀请基层员工座谈,倾听基层心声。这些能够让基层员工看得着摸得见的交心活动,进一步拉近了他与职工的距离。“不管以前做过多少成绩,从现在这一刻,我们又将从零开始。”郭成洲经常这么说。肩负重任,他丝毫未敢懈怠;手托梦想,他只有快步前行。中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漫漫征程中,我们相信,一定还可以看到更多郭成洲的身影。

  求变促转型,实干赢未来,追求梦想的征程,永不止步。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时值盛夏,艳阳高照。在福建福清市江阴半岛南部,由葛洲坝集团以PPP模式运作的福州江阴东部填海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2017-07-27 11:04:49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葛洲坝水泥着手研究长远发展,围绕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生产技术引进与开发、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污泥处理及矿山尾矿填埋等发展方向,着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2015-01-19 15:19:22

China Concrete Network and China Cement Network sincerely invite qualified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and event of "2024 Top 100 Enterprises in Concrete Industry" to witness and shape the brilliant future of the concrete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