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
曾经有业内企业家在采访时说,现在政府一直在倡导企业调结构、转型升级,但却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调?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走什么样的路子?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企业家很焦虑。当然,我们的企业家不会一直焦虑下去,而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现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已经走得非常稳健。
“专业化、高端化、多元化、互联网思维、跨界、定制化……丰富多彩”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在2014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的主题报告中第四部分专门分析了行业目前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这么多种模式,到底哪种更适合你?”徐会长列举了行业九大商业模式。
1、产能扩张,取得区域市场话语权
具有规模经济和区域市场经济特点突出的产业,通过横向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扩张,扩大规模,提高区域市场份额,取得区域市场话语权,获取规模效益。行业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如:预制桩方面的建华管桩、三和管桩、中技股份,中技股份从预制桩行业捞到了第一桶金,现在又结合上市,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又如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兼并重组,像中国建材集团目前已有上亿的利润。
2、产业链延伸,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上至水泥、矿山、骨料、混合材、外加剂等原材料,下至相关混凝土制品甚至建筑工程施工。例如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明港集团、新奥集团、浙东集团等。
3. 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水泥制品产业,目前还主要处在中低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有的企业走研发创新道路,拥有了较强的研发能力;有的企业通过引进、买购等形式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先进新技术;有的企业专注高端技术产品开发、面向高端市场,实现差异化发展。例如浙东集团的竹节桩、建华集团的高性能隔墙板、中技股份的空心方桩、三和集团一直在管桩领域向高端产品方向发展等。
4. 跨界:产业多元化
企业跨界发展,进行行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产业多元化,对于企业家来讲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要进入一个并不熟悉、陌生的行业,从管理上讲,协同是个难题,但是业内企业家面对挑战没有退缩,向关联产业发展的金隅集团(房地产、水泥混凝土、新材料、商贸、物业)、冀东集团、青龙管业,向新兴产业发展的富春集团(最早进行跨界发展的,预制桩、物业、物流、房地产、文化产业等)、中技股份(跨界到影视、游戏行业);向资本投资方向发展的青龙管业、中技股份等。
5.向服务业发展
中央多项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像中国水泥网,很早就开始实践做水泥商城,从做单一的新闻资讯网站向提供水泥备品备件等网上销售服务转型,目前规模越做越大;也有一些新的形式出现,如:以专有技术为支撑,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开展产品设计、技术咨询、工程顾问等服务项目,像榆构、金隅、华毅、宝贵石艺等企业;发展与主业相关的集群配套商贸物流业,像金隅国际的物流园。这些都对制造业企业怎么向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6.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
企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处置固体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制造节能环保产品。例如利用尾矿、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生产墙体材料,地砖等。可以重新定位我们的产业,摘掉过去的“灰帽子”、“黑帽子”,戴一顶“绿帽子”。
[Page]
7.走出去的国际化(有待创新实践)
我们行业企业的国际化是从国内开始的,国内的市场早就国际化了,但是走出去的国际化还有待企业去创新实践,例如,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水泥工业,从出口产品、工程总承包发展到产业资本投资。前提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8.互联网-物联网(有待创新实践)
企业怎么去引入互联网、物联网,在研发设计和试制中心与生产网络系统等方面,怎么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例如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装饰混凝土的研发、设计创新,基于物联网体系的生产制造模式等。
9.基于技术创新的定制化(有待创新实践)
例如水泥,从通用性、标准化产品生产,转型以需求为导向,定制生产的特殊用途和性能要求的特种水泥。现有的油井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双快水泥、道路水泥、大坝水泥等;新提出的产品有:核电水泥、海工水泥、管桩水泥等;将来还会有高强低热水泥、冬季施工水泥、缓凝型水泥……作为终端产品、个性化的混凝土及制品该如何创新呢?
企业在商业化模式创新方面,可以创新发展的空间很大,要注入发展新活力,需要采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理念;用互联网思维,指数型技术;对接金融资本市场的活水源头;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商务模式。
“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旋律中谱写自己的乐章!”徐永模会长的报告结束语非常激情、豪迈!
更多本网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