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

2014-12-26 09:29:10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我国城镇化自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诸如资源配置低效、土地资源浪费、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第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成为市民,致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第三,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吸纳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资源浪费、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不大,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增长中心、辐射带动较大区域的发展。

  发达国家城镇化虽然促进了经济社会变革,但其伴生的“城市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政府和社会。首先,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世界性的城市难题,不少城市通过拓道路、建高架、修轻轨、铺地铁等技术及设施改善的方法增加容量,或是通过限行、控制个体交通等方式实施交通管制,但大部分城市未能彻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次,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容易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人类交往等途径传播滋生,危害人类健康。再次,地价上涨过快。人口、经济活动集聚带来土地增值,但也导致地价快速增长,由此产生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第四,城市贫困。城市人口过剩和就业机会不足相伴,加上一些制度不合理,致使贫富差距拉大。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既包含对我们过去城镇化道路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包含对西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和规避,更包含对未来城镇化前景的新设想,是对我国城镇化模式的新构思。新型城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人为本、低碳节约、格局优化、新技术引领这四点非常重要。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哲学层面上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传统城镇化把物质财富的增加作为实现手段和追求目标。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人是城镇化的主体。在理论层面,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新型城镇化突出城乡统筹、工农互惠,强调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摒弃了“城市偏向”和“忽视乡村”的发展思维。在实践层面,以人为本是在对中国城镇化条件慎重考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人的城镇化、最大程度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在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特殊国情下,应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充分尊重农民在城乡居住上的自主选择权,宜城则城,宜乡则乡。

  低碳节约。新型城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发展过程,构建低碳节约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首先,经济活动要节约集约,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其次,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发展新能源、低排量交通工具,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再次,推广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能效。最后,推崇简约适度、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慢生活、简出行,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态文化。

  格局优化。新型城镇化以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格局和形态优化为基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依据城镇化发展阶段,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实施组团式发展,合理定位组团功能,增加组团内部联系,减少组团间通勤,以多中心组团为节点,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和生态文明新要求,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疏散中心城区功能,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效率,推动城市与生态环境良性融合。

  技术引领。城市发展周期与经济技术周期紧密相连,城镇化过程必然留下当时产业和技术进步的烙印。蒸汽革命及之后的电力、化学革命,引起大量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进入“生产型城市”的发展阶段。20世纪后,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福特主义出现,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并形成快速运输网络,促进了城市扩散,带来城市向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变。之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以弹性专业化和精益生产为特征的后福特主义出现,使城市完成了从生产型到服务消费型的跨越。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诸多与此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即是其一。新型城镇化应当应用智慧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把技术和人有机结合,建立城市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促进城市生产、流通、服务高效运作,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2020年混凝土行业运行回顾及2021展望目录:一、经济反弹回升 商混需求低速增长;二、商混供应充裕 产能过剩严重;三、商混价格先抑后扬 弱势运行;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收益增加;五、混凝土行业面临四大难点;六、混凝土行业发展迎四大机遇;七、2021年混凝土行业展望

2021-01-29 09:25:52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

2017-07-10 14:29:44

“十三五”是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期。

2017-06-06 14:02:54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02-02 10:45:18

中国经济明年能否探底回升、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继续贬值、中国股市的“吃饭行情”能不能持续、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下跌、美联储加息为啥总是吓人?这些问题是投资者的关注,也是我们的关心。

2016-11-28 10:46:2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016-09-15 09:47:31

去产能我们要聚焦的,应该是去落后产能,因为各个行业里的产能总规模是否过剩,是在不断变化的。所谓过剩产能,是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把一部分原来认为的过剩产能转为有效产能的。

2016-08-11 13:48:57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2016-05-10 09:15:50

国家发改委5月3日透露,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将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2016-05-04 13:19:18

发改委19日就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召开新闻发布会,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目前在中国部分一线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趋势,而且上涨步伐非常快。对房价在这些地区过快的上涨,有关地方政府和城市已经采取一些措施,这个势头在某些地区已经得到有效抑制。

2016-04-20 09:27:42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2016-04-18 09:39:42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2016-03-18 13:46:20

新华社受权于17日全文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等四大主要指标,其中“创新驱动”作为一个指标大项,首次被写入规划纲要之中。

2016-03-18 10:03:21

张立群表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调整恢复的态势还是比较脆弱;二是,过去多年累积的矛盾和风险现在加快表现出来;三是,库存偏大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

2016-03-07 09:47:46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治彦认为,过去一年,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历史性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域协调发展在过去四大板块基础上又增添了三大战略,也可以说是在东中西纵向协调发展基础上,又增加了南中北三大横向发展战略。

2016-03-06 09:15:09

部署“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将是2016年两会的重要话题。业内人士认为,从整个“十三五”来看,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看点在于去产能,从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布局来看,多集中于基础工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煤炭等,且普遍存在“散小乱弱”、产业集中度较低和产能利用率低的现实。

2016-03-02 14:11:21

1月5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中国经济预测,预测显示,2016年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速在6.7%左右,较2015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

2016-01-06 09:05:03

2016年已经到来。自1月1日起,一批新的标准法规和国家政策开始实施,现在我们就看看哪些内容与行业有关。

2016-01-05 14:26:5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明年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5-12-22 08:51:07

被认为是中国经济重要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闭幕。此前,《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透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8日开幕。对比以往两到三天的会期,今年会议持续时间明显较长。

2015-12-21 09:47:58

据人民日报12月18日消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2015-12-19 08:39:07

12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

2015-12-16 10:25:35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要化解房地产库存,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深化改革开放。

2015-12-15 08:54:17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劳动要素成本上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资本投资效率下降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开出的一剂新药方,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2015-11-30 09:59:53

11月16日,河北发布《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及河北省长张庆伟关于《建议》的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贯穿整个“十三五”建设。

2015-11-17 09:54:34

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相当长时间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2015-11-10 09:30:3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2015-11-04 09:26:02

新华社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约25000字;我们现将《建议》中的重要内容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

2015-11-04 09:22:54

近日,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做了说明。

2015-11-04 09:15:07

清华大学弗里德曼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经济目前碰到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形势非常复杂,考验我们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定力还有应对的能力。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增速下滑的态势有望在今年年底明年上半年基本上能够结束,从而走向一个逐步回升的走势。

2015-10-21 08:40:27

新型城镇化问题,仍是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涉及的热点问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讨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其中除比较重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服务业、科技指标外,城镇化指标如何设定显得比较关键。

2015-09-08 09:23:48

据悉,自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开展一系列工作,出台一批重大政策意见,涉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的人、地、钱等多个领域。

2015-06-25 11:53:05

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分别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成为两位新闻发言人的共识。

2015-05-08 11:20:32

国家发展改革委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5-04-17 10:33:55

4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62项重点任务,分别由83个部门分工负责。要求坚持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以及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重点工作。​

2015-04-13 10:59:00

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2015-03-05 11:32:58

 下周,2015年全国两会将拉开大幕,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将齐聚北京,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中国建言献策。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与民意期待,中新网记者以“国计”与“民生”为线索,梳理出今年全国两会的十大关键词。

2015-02-27 09:34:37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重大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2015-02-13 09:55:10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以发展经济学视角前瞻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此次试点将全部试点地区方案要点予以公布,其间存在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一致对外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力促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重用市场化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

2015-02-11 09:10:08

2月4日,国家发改委通知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5-02-05 09:22:11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之年。一批纲领性文件的发布为建筑业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吹响了向违规、违法行为宣战的嘹亮号角;BIM、3D打印等新技术携创新、高科技之风在行业内掀起发展的新热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镌刻下建筑人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历史肖像……这一切勾勒出建筑行业不平凡的2014年。

2015-01-06 06:54:09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2014-12-26 09:29:10

发改委网站12日消息,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发改委将《2013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要点》予以印发。

2014-05-12 10:32:2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一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二是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三是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四是城市生活和谐宜人;五是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14-03-17 07: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