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

2014-12-26 09:29:10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我国城镇化自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诸如资源配置低效、土地资源浪费、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第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成为市民,致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第三,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吸纳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资源浪费、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不大,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增长中心、辐射带动较大区域的发展。

  发达国家城镇化虽然促进了经济社会变革,但其伴生的“城市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政府和社会。首先,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世界性的城市难题,不少城市通过拓道路、建高架、修轻轨、铺地铁等技术及设施改善的方法增加容量,或是通过限行、控制个体交通等方式实施交通管制,但大部分城市未能彻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次,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容易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人类交往等途径传播滋生,危害人类健康。再次,地价上涨过快。人口、经济活动集聚带来土地增值,但也导致地价快速增长,由此产生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第四,城市贫困。城市人口过剩和就业机会不足相伴,加上一些制度不合理,致使贫富差距拉大。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既包含对我们过去城镇化道路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包含对西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和规避,更包含对未来城镇化前景的新设想,是对我国城镇化模式的新构思。新型城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人为本、低碳节约、格局优化、新技术引领这四点非常重要。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哲学层面上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传统城镇化把物质财富的增加作为实现手段和追求目标。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人是城镇化的主体。在理论层面,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新型城镇化突出城乡统筹、工农互惠,强调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摒弃了“城市偏向”和“忽视乡村”的发展思维。在实践层面,以人为本是在对中国城镇化条件慎重考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人的城镇化、最大程度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在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特殊国情下,应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充分尊重农民在城乡居住上的自主选择权,宜城则城,宜乡则乡。

  低碳节约。新型城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发展过程,构建低碳节约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首先,经济活动要节约集约,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其次,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发展新能源、低排量交通工具,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再次,推广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能效。最后,推崇简约适度、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慢生活、简出行,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态文化。

  格局优化。新型城镇化以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格局和形态优化为基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依据城镇化发展阶段,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实施组团式发展,合理定位组团功能,增加组团内部联系,减少组团间通勤,以多中心组团为节点,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和生态文明新要求,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疏散中心城区功能,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效率,推动城市与生态环境良性融合。

  技术引领。城市发展周期与经济技术周期紧密相连,城镇化过程必然留下当时产业和技术进步的烙印。蒸汽革命及之后的电力、化学革命,引起大量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进入“生产型城市”的发展阶段。20世纪后,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福特主义出现,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并形成快速运输网络,促进了城市扩散,带来城市向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变。之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以弹性专业化和精益生产为特征的后福特主义出现,使城市完成了从生产型到服务消费型的跨越。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诸多与此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即是其一。新型城镇化应当应用智慧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把技术和人有机结合,建立城市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促进城市生产、流通、服务高效运作,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2020年混凝土行业运行回顾及2021展望目录:一、经济反弹回升 商混需求低速增长;二、商混供应充裕 产能过剩严重;三、商混价格先抑后扬 弱势运行;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收益增加;五、混凝土行业面临四大难点;六、混凝土行业发展迎四大机遇;七、2021年混凝土行业展望

2021-01-29 09:25:52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

2017-07-10 14:29:44

“十三五”是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期。

2017-06-06 14:02:54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02-02 10:45:18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2016-05-10 09:15:50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2016-04-18 09:39:42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2016-03-18 13:46:20

2016年已经到来。自1月1日起,一批新的标准法规和国家政策开始实施,现在我们就看看哪些内容与行业有关。

2016-01-05 14:26:5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2015-11-04 09:26:02

新华社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约25000字;我们现将《建议》中的重要内容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

2015-11-04 09:22:54

近日,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做了说明。

2015-11-04 09:15:07

4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62项重点任务,分别由83个部门分工负责。要求坚持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其中,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以及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重点工作。​

2015-04-13 10:59:00

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2015-03-05 11:32:58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之年。一批纲领性文件的发布为建筑业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吹响了向违规、违法行为宣战的嘹亮号角;BIM、3D打印等新技术携创新、高科技之风在行业内掀起发展的新热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镌刻下建筑人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历史肖像……这一切勾勒出建筑行业不平凡的2014年。

2015-01-06 06:54:09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2014-12-26 09: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