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北京新机场建设,2014年我走访了多个省,共计三十多家水泥厂,没有一家的水泥可以满足建设的需求,这对一个混凝土工作者来说,可谓触目惊心”。这是出自一位从事民航建设者的心声。
他表示,当前许多水泥厂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用劣质的原材料、差的粉磨工艺、最大的混合材掺量已成常态,“三高”水泥(高细度、高含量( C3S 、 C3A)、高三天强度)依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混凝土想要实现无裂缝则需要高质量、强适应性的水泥产品。
他指出在水泥生产方面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有十四种,最重要的是首先解决三高问题,尤其以三天强度过高危害最大。铝酸三钙(C3A)含量高的水泥,终凝时间短,容易造成混凝土假凝;水泥细度越大,混凝土凝结速度的越快,使混凝土收缩速度加快,使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两者都是混凝土裂缝断板的主要因素。
该人士表示希望水泥厂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能够降低C3S和C3A含量,提高C2S含量;适当降低比表面积、延长终凝时间;降低三天强度、降低碱含量、设计合理的混合材掺量,使水泥强度有一个持续、长期地增长。
关于以上所述的水泥行业与混凝土行业之间的问题由来已久。之前因认识还不深入两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尚不明显,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外加剂、混合材等的加入改变了混凝土和水泥单一的依从关系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从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发表的《混凝土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的竞争?》一文也曾提出过这一问题。廉慧珍表示100多年以来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提高强度和降低能耗。其中提高水泥强度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增加熟料中C3S和C3A含量和提高比表面积,而提高比表面积要比增加C3S和C3A含量容易得多。然而C3S、C3A含量的偏高、水泥过细严重阻碍了水泥及砼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当前,水泥与混凝土行业矛盾日益凸显,打破行业樊篱已势在必行。
水泥只能做为原材料用于混凝土,显而易见抛开混凝土只谈水泥的质量、应用、转型升级等是不现实的;离开砼,水泥基本没任何意义。那么水泥企业作为水泥的供应者,在保证产品的质量,更要清楚地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从用户真正需要出发,生产和改善自己的产品,主动研究自己产品对用户的影响,正确引导使用,避免市场的盲目性。
同样,身为混凝土企业,除了是水泥等原材料的用户也是建筑单位的供应商,面对双重的身份,混凝土企业更应当发挥其枢纽作用,帮助引导水泥、混凝土、建筑单位打破产业隔阂,产生行业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水泥企业已开始向混凝土、砂石等方向延申产业链。相信在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行业后,随着两者的真正融合,将会对我国的建筑业带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