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发布半年报8省排名下滑 区域经济增长失衡加剧

2014-07-29 10:29:37

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重庆以10.9%的增速继续领跑,贵州紧随其后,黑龙江、河北、山西则居于榜尾。8省排名较一季度出现下滑,其中5省增速慢于一季度。东北地区整体放慢,东部沿海、中西部部分省份矛盾隐现。

  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重庆以10.9%的增速继续领跑,贵州紧随其后,黑龙江、河北、山西则居于榜尾。8省排名较一季度出现下滑,其中5省增速慢于一季度。东北地区整体放慢,东部沿海、中西部部分省份矛盾隐现。

  专家提醒,尽管二季度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好转,但是还应警惕区域经济增长失衡问题进一步扩大。

  从排名来看,安徽、辽宁、吉林、上海、湖南、新疆、江西、天津不及一季度,分别下滑5位、4位、3位、2位、2位、2位、1位、1位。按照区域划分,东北地区的情况最让人关注,成为四大板块中唯一经济整体放慢的地区。除了黑龙江降无可降之外,辽宁上半年G D P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回落0 .2个百分点,排名也从第20位降至第24位;吉林上半年G D P增长6.8%,同样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排名则从第25位降至第28位。

  “每当经济下滑的时候,重工业回落的速度总是要高于整体速度。东北作为中国传统重工业基地,这两年增长放缓很难避免。”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东北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玉祥认为,东北重工业比重大,国家现在对基础设施、大型工业投资等是有重点有控制的,不再像以前那样不讲究效益问题,盲目地进行投资,这是东北经济增速放慢的重要原因。比如,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持续减产导致经济下滑严重。数据显示,目前黑龙江的工业主要依赖资源产业,能源、石化、装备产业的增加值占到整个工业的70%左右。此外,东北三省的第三产业比重普遍偏低,2013年辽宁、吉林分别只有38.7%、35.6%。

  随着增速放缓,东部地区面临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也在持续发酵。上半年,沿海地区中上海、天津排名下滑,尤其是天津,GDP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0.3个百分点。从2002年开始,天津以12.7%的G D P增速排到了全国第二,2010年达到17.4%,取代内蒙古成为全国第一。尽管近两年被重庆赶上,但是仍然稳居三甲。然而,今年5月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8 .7%,13年以来首次进入个位数,且低于全国8.8%的增速。

  江浙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从半年报看,鲁、苏、浙、闽等主要沿海省份,除浙江排名较一季度提前1位以外,其余保持不变。从增速来看,只有福建加快了0.3个百分点,其余3省都是微升0.1个百分点。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在二季度没有明显改善的背后是一系列的企业呆坏账。

  据悉,与以前经济不景气时多是中小企业率先倒闭不同,今年以来,苏南地区倒闭的不只是中小企业,还有不少大型企业乃至行业龙头。而在浙江,企业互保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事件频发。

  中西部地区G D P增速虽然继续领跑,在上半年的排名中前10位里占到8位,但是在排名下滑的省份中也占到了一半,其中中部有3个。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看来,中西部当前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隐患。

  “中国投资驱动和财富推动阶段的结束,不仅增加了东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成本,而且导致中西部地区生产、生活成本的增加,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中西部发展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优势被严重削弱。”他说,“青海、西藏那种特别偏远的不算,其它地区,年轻人口都去了沿海,老龄化比东部还严重,全国统一大市场,劳动力价格又便宜不下来,自身的财政能力也不太行,(GDP增速)说跌下来就得跌下来,尤其是在中部。”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我国房地产销售市场明显回暖,但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却并不乐观。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20个月呈下滑趋势。与房地产相关的水泥、钢铁、玻璃、工程机械等行业仍在缓慢去产能过程中,企业盈利难度加剧。

2015-09-24 08:25:36

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重庆以10.9%的增速继续领跑,贵州紧随其后,黑龙江、河北、山西则居于榜尾。8省排名较一季度出现下滑,其中5省增速慢于一季度。东北地区整体放慢,东部沿海、中西部部分省份矛盾隐现。

2014-07-29 10:29:37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