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对增发专项债颇有期待。此间观察家认为,财政资金更重要的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额度固然是一项考虑,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更为重要。
财政部公布的前7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据显示,专项债发行额度占比近6成。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地方债发行量约为去年1.56倍,专项债发行更达3.45倍。专项债发行大幅提量增速,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支柱。从投向来看,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棚改、交运、市政建设、乡村振兴、科教文卫、水利设施等补短板、惠民生领域约占65%,同时多投向有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
不过,基建投资仍不及预期。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较6月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小幅回落。因此,专项债作为后续月份财政重要发力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目前来看,一是通过提量,增加专项债发行额度,满足更多地方投资资金需要;二是增效,合理运用专项债募集的资金,进一步撬动社会投资。
城乡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专项债额度可作为积极财政发力的一个选项。从形式来看,目前上年剩余限额较多,四季度专项债扩容大可在限额内进行,申请提高额度需要两至三个月的程序,可能性较低。不过,今年提前发放额度有利于减少项目建设和资金到位的错配,明年根据经济形势,也有可能采取提前发放额度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在扩容之外,确实做到增效。一是杜绝资金闲置。近期各地出炉的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地区由于项目规划不合理、储备不足、进展缓慢等原因,出现地方债资金闲置问题,有些甚至闲置一年以上。减少地方抢跑行为,健全专项债项目的安排协调,应成为下阶段提升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点。
二是专项债、专项用。在减税降费落地、部分地方财政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利用专项债占用资金的思维绝不可取,对违规举债问题更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专项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专项债不应是唱“独角戏”,更应起到拉动社会投资的作用。提振社会投资需要社会有稳定的预期,在这方面,包括专项债在内的各项财政工具应落脚在稳就业上,在投向上更严格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