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开建

2022-12-01 09:22:17

目前,宁波只有萧甬铁路线一条对外通道,铁路运力严重供不应求。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建成后,宁波将构筑起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完全打通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

11月30日,通苏嘉甬高铁浙江段在宁波市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正式开建,全线计划总工期为5年。

通苏嘉甬高铁又称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是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纵向高铁大通道,历史性地快速串联长江口、太湖、杭州湾。它也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与多条东西向高速铁路实现连通,建成后将大幅拉近长三角核心区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全面协调发展。

创新打造“世界之最”

该铁路线自南通西站起,经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苏州市及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终至宁波站,全长约30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站10座。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南接宁波,从北至南分别以主跨450m斜拉桥、主跨2×448m斜拉桥、主跨364m斜拉桥跨越三个主航道。杭州湾属于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海域宽、风大、浪高、潮差大、流速大”,加上水深条件不够理想、地质较差、存在浅层气影响等恶劣的外部建设条件,给本就难度很大的高速铁路跨海桥梁设计带来更多挑战。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9.158km,是全世界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跨海高速铁路桥,是世界第一座强潮海湾、超低阻水率、全埋床式群桩基础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桥梁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大桥勘察设计方之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肖海珠说。

面对多个“之最”的要求,肖海珠带领团队反复研讨论证,求索“最佳方案”。

为满足海域通航需求,桥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过时速350km/h高铁,则需要桥梁刚度大,变形小,才能保证列车高速通行时舒适、安全、平稳。面对难题,项目组对结构体系开展大量计算及研究工作,设计主跨2×448米三塔斜拉桥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采取中塔纵向固定、边塔纵向弹性约束等一系列创新设计,以减小主梁位移、变形,增加桥梁刚度、提升列车行驶舒适性。

在肖海珠看来,科技创新或者打造“世界之最”从来都不是刻意而为,一定是为“解决问题”或“满足需要”。

牵引沿海经济“四通八达”

“大桥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由北航道桥、中航道桥、南航道桥、北引桥、海中引桥及浅滩引桥构成。”该大桥建设方、中交二航局项目总工郭迎苟说,这座大桥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是我国又一举世瞩目的超级跨海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高速铁路跨海大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郭迎苟介绍,大桥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建桥条件受水文、气象、地质等自然环境影响大;桥梁结构新颖,部分结构在跨海桥梁中首次应用,无先例可循,施工技术难度大;桥梁工程有效作业时间短,复杂海洋环境下施工效率低,工期紧张;海上高空作业多,施工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工程船舶多,施工安全风险高;桥梁穿越钱塘江河口海洋生态红线区,生态环保要求高。

一直以来,杭州湾将长江三角洲分隔成南北两岸,城市之间流通不畅,长三角两个工业“重镇”——宁波与上海相距近150公里。2008年,杭州湾跨海公路大桥建成,解决了宁波绕道杭州、往返路程增加120多公里的难题,显著提升宁波在长三角交通运输中的地位。

如今,随着宁波——舟山港不断发展,并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枢纽港,仅靠公路运输,已满足不了港口发展的需要。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安全、高效的优势,港口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是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的根本途径。

目前,宁波只有萧甬铁路线一条对外通道,铁路运力严重供不应求。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建成后,宁波将构筑起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完全打通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目前,宁波只有萧甬铁路线一条对外通道,铁路运力严重供不应求。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建成后,宁波将构筑起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完全打通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

2022-12-01 09:22:17

整体来看,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峰值已过,下一步是要强化“毛细血管”建设,包括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群铁路城际补充建设、乡村振兴等项目工程。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投资将是2019年的重要内容。

2019-01-15 13:21:13

Recently, the local weather conditions in China are not good, the recovery of market demand is insufficient, the price of concrete is mainly stable, and the local pressure is falling. From September 12 to September 18,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93 points, down 0.21% annually and 10.83%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