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峰会|工信部张绪武:形势越严峻,越要坚定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2022-07-11 09:41:32

面临的形势越严峻,水泥行业越要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7月11日,“2022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OP100颁奖典礼”在杭州隆重召开,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建材处副处长张绪武为大会致辞。他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施工强度不足等行业影响,水泥行业运行呈现较大压力,总体呈现出,成本上升、需求下降、效益下滑的经济运行特征,产量、营收和利润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是他同时表示,面临的形势越严峻,水泥行业越要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水泥行业要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坚持不懈做好错峰生产、加快绿色化智能化改造。

以下为致辞全文:

水泥是极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工业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水泥行业经济指标总体表现良好,尤其是2020年、2021年,水泥行业经受住疫情考验,利润总额屡创新高,展现了我国水泥工业的巨大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但是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施工强度不足等行业影响,水泥行业运行呈现较大压力,总体呈现出,成本上升、需求下降、效益下滑的经济运行特征,产量、营收和利润均不同程度下降。

今年1-5月全国水泥产量7.8亿吨,同比降低15.3%,实现营业收入3776.4亿元,同比降低3.1%,实现利润总额336.9亿元,同比降低42.4%,截止7月8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报收143.46点,较年初下跌22.2%,可以说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各位领导、同志们,面临的形势越严峻,我们越要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今年4月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是公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做好水泥行业稳增长工作,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运行,在稳住经济中做出应有贡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化解过剩产能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严禁新上扩大过剩产能项目,确有必要新上的必须严格执行产能置换,这是利用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去产能的好办法。

2017年底,我部制定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办法,执行总体情况较好,2018-2020年,3年间水泥行业共实施产能置换项目72个,压减过剩产能2500多万吨,产能置换对有效遏制水泥行业产能无序扩张,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兼并重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去年7月20日,我部重新印发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较老办法,新办法置换比例和置换范围,更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碳达峰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了水泥项目的产能置换比例,操作程序更加规范,进一步完善产能清单制度和跨省置换听证会制度等。新办法制度实施以来,业界和社会舆论反应良好,各方面要严肃认真贯彻运行,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水泥产能置换政策,坚决遏制违规新增产能,确保总产能只减不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尽早修订发布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通过进一步健全质量、技术、环保能耗等水泥标准体系,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二是坚持不懈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错峰生产是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促进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好办法,错峰生产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全面推行,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即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和生态文明建设,又有效缓解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动了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行业自律,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了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0年底,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明确了六个方面要求,进一步指导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筹谋划协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大监督检查和舆论引导,努力把错峰生产制度执行好,下一步要严格落实两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的常态化,进一步巩固去产能成果,保持利润率在合理水平,促进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

三是要聚焦绿色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步伐。绿色化发展方面,聚焦节能讲碳增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和节能减碳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实施绿色低碳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实施创新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水泥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智能的发展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开展水泥工业信息化生态体系构建行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行动,促进水泥行业生产方式的制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变革,培育一批集智能生产、智能运维、智能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工厂,切实提高产品质量,运行效率、设备管理和安全环保水平。

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今年是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发展事业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面对国际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国内下行压力,水泥行业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此次峰会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会场录音整理。)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3月30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巡视员吕桂新一行到访中国水泥网,与中国水泥网创始人、董事长邵俊就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数字化发展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2023-03-31 09:12:31

3月15日,由中国水泥网举办的“2023中国水泥产业峰会”在杭州盛大召开。

2023-03-15 17:54:48

12月22日,湖南工信厅发布《湖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12-23 13:39:54

面临的形势越严峻,水泥行业越要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2022-07-11 09:41:32

中国水泥工业经过几代水泥人的努力和艰辛付出,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几经调整和转型升级,终于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品种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水泥强国。

2021-06-10 13:44:34

4月20日上午,“2021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OP100颁奖典礼”在浙江杭州正式拉开帷幕。

2021-04-20 22:32:42

1月21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了落实《推进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座谈动员会。

2021-01-21 18:10:35

所以近期,河北、山东(德州)、浙江(温州)、江西(南昌)等多地相继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和行动计划。

2020-04-27 09:12:47

虽然一季度水泥行业承受了较大压力,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在稳增长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撑下,预计全年需求依旧维持在23亿吨左右的水平,熟料15亿吨左右。

2020-04-10 09:07:45

一是要抓好当前复工复产,增强上下游复工复产协同性,推动下游建筑工程开工复工加快进度。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既要防止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现象,又要防止产能集中释放,无序竞争。三是继续抓好水泥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政策,确保总产能只减不增。四是坚持和完善水泥错峰生产,阶段性减少排放和减轻大气污染。五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全局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措施建议,促进水泥行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2020-04-08 11:53:36

日前,山西长治印发《长治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对于国家排放标准中已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水泥行业现有企业自2018年10月1日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2018-06-06 15:15:53

2017年12月25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电子报特约请工信部主要司局负责同志撰稿,详谈2017年工作情况和2018年重点工作与思路。

2017-12-27 09:40:33

现在已经进入寒冬,但和天气相比,制造业的寒意更为深重。随着需求的持续下滑,企业的利润也随之下滑,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再加上扩大产能时所带来的资金缺口,不少企业已经不堪重负。有相关人士表示:“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准时发薪的企业只有30%左右。”

2015-12-17 09:48:27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ement enterprises must abandon the illusion of relying on others to "give" opportunities, and win the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of the market through self-innovation and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