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治: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艰辛历程

2021-06-10 13:44:34

中国水泥工业经过几代水泥人的努力和艰辛付出,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几经调整和转型升级,终于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品种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水泥强国。

中国水泥协会原会长雷前治

本文讲述了中国水泥协会原会长雷前治对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艰辛历程的回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水泥工业经过几代水泥人的努力和艰辛付出,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几经调整和转型升级,终于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品种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水泥强国,让我感到很兴奋。

微信图片_20210610114459.jpg

图为金隅冀东唐山分公司。 贺 方 摄

两条“腿”走路的缓慢发展时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100多年里,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民族水泥工业顽强兴起时期,水泥生产技术开始进入中国。

19世纪末清政府与有识之士就开始从欧洲引进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拟建设水泥工厂,但遭到以日本为代表的列强疯狂的打压与挤兑,使民族水泥企业的发展陷入极其严峻的困境。1945年日资企业的水泥产量约占当年的86.86%。到1949年年末,中国仅有35家水泥工厂。其中,民族资本拥有的企业虽有15家,规模都很小。那一年全国水泥产量仅66万吨,按4.5亿人口计算,人均水泥只有1.47公斤/人。

第二阶段是土洋结合,大中小并举发展时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时期。

新中国是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起来的,百废待兴,水泥又是基本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战后留下来的那些老厂经过抢修虽纷纷恢复了生产,但远远满足不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成立建材主管部门,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支持重工部及后来的建材部通过引进装备建设大中型水泥厂,产品主要由国家统配,就连建材部自己盖办公楼用几十吨水泥也需报当年主管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审批。

在广大农村,解放了的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火朝天,对水泥需求如饥似渴,但当时情况是连一包水泥都难求。在这种情况下重工部建材局和后来的建材部引导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小水泥,一大批土立窑和土蛋窑应运而生。有资料记载,当时小水泥企业曾多达9000多家,质量良莠不齐,合格率极低,有的产品性能甚至都不如石灰。为此各级主管部门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开发机械化立窑逐步代替土立窑,淘汰土蛋窑,实现小水泥的转型升级。

到1975年,列入统配的大中型水泥产量只有1106吨,地方小水泥产量2720万吨,占总量的比重高达58.8%。

第三阶段是立窑水泥大发展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当时的水泥生产能力和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以林汉雄为局长的国家建材局及时提出“大家办建材”的方针,外资、港澳台资本、民营资本及冶金、化工、司法系统等资本纷纷投向水泥。虽然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干法窑,但由于早期建设的几条新型干法窑迟迟没能达产达标,引进国外的新型干法窑成套设备建设成本过于昂贵,因此机械化立窑就成为民营资本的首选。从1978年到1995年的17年间,立窑水泥以年均47.67%的速度在发展,1995年立窑水泥产量曾占水泥总量的82%,以后基本稳定在77%左右并一直保持到上世纪末。由此可见,中国的机械化立窑无论是规模、技术指标还是应用范围都被推到世界立窑水泥之最,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世界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立窑水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结构不合理,高质量的回转窑水泥比重太低,企业规模过小,资源和能源消耗过高,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

二是遭到一些世界同行非议。1999年我去新加坡参加国际水泥会议,大会主席在介绍我国水泥工业时说“中国水泥虽然产量很高,但95%都是劣质产品”,尽管经我们说明后大会主席在以后的讲话中作了更正,但还是有些国际组织在我国水泥行业有6400多家企业、年产量达6亿多吨的实际情况时,依然只承认我国水泥产量为2亿吨,150家企业。

微信图片_20210610114455.jpg

图为中国建材西南国大水泥分公司。贺 方 摄

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水泥工业完成了从一个立窑水泥王国向现代化水泥强国的转化。

在上世纪末,国家建材局已经认识到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1997年对立窑水泥的发展制定了“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同年9月8日,国家经贸委下达《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若干意见》的通知,随后成立国家建材局淘汰两小办公室。

2001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建材与冶金一起列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并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把建材与冶金等行业列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

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水泥协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甘肃、浙江、山东、湖北、河北等地调研,并在北京周边地区进行明察暗访,由发改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3〕103号文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水泥行业尽快修订产业政策,明确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吹响了在全国范围内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号角。

2004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办委与5家工业协会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资态势。曾培炎在听取我们的汇报时明确指出“水泥大项目还是要建的”。这就为水泥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确立了基调。

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分别组织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水泥协会与银监会进行银企对话和交流,为水泥行业大项目建设赢得了宽松的融资环境。

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再次把水泥与钢铁、电解铝列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

2006年,《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施行。明确支持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窑的发展,这就为水泥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确立了明确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2006年,为了改变水泥行业企业规模过小和过于分散的状况,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发改运行〔2006〕3001号《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在结构调整中更好地体现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政策,确立60户大型企业(集团)为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其中以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为全国性大型企业,以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等48家为区域性大型水泥企业。

2006年,浙江省率先完成水泥技术结构调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超过90%,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出现全行业亏损。此时正值中国建筑材料总公司在香港上市成功,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把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大量收购新型干法窑企业,组建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得到了广大水泥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欢迎和支持。200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为此发来贺信,祝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早日实现战略整合的既定目标,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新路,为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浙江的重组吹响了我国水泥行业大规模战略重组的冲锋号。

2008年以后,浙江现象在全国相继出现,为应对新型干法窑产能过剩,国家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战略重组,同时又在不同地区实施错峰生产。

2016年和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曾以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及工信部联原〔2020〕201号两次下文,要求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化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锅炉排放叠加,既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又缓解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

在国家及有关部办委政策引导下,经过全行业努力,我国用近20年的时间,遵照市场法则为导向,国家政策正确引导,全行业共同努力,完成了技术结构、规模结构调整任务。到2020年年末,全行业资产总量达13125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占53%,民营资本占40%,外资占7%,2019年前十强企业市场占有率达47.72%。从2017年至今已连续4年全行业实现利润稳定在1600亿元左右,基本走上了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210610114503.jpg

几代水泥人的梦

我于1941年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农民家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背上书包高高兴兴跨进学校大门的农民子弟。在那个每年大约只有13万人能进入大学校门的时代,尤其是1962年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只有8%,我是完全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的。

我学的是硅酸盐专业,年轻时一直在水泥厂工作,到1990年才第一次出国去日本,后来又分别到欧洲、美洲和印度。参观了他们的水泥工厂后,我深感我们落后几十年,所以做梦都想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能赶上他们,才不愧为中国水泥人。

2012年,我从中国水泥协会退了下来,以后就“不务正业”,喜欢回归到深山老林中与鸟儿为伴。尽管到了耄耋之年,受部分企业的邀请,不时又到中国建材、海螺、华润、红狮、东方希望、星船城、台泥、亚泥等集团旗下的工厂走走。每当我看到高入云霄的分解炉塔架、中控室琳琅满目的视频,坐在那里就能看到水泥生产的全流程,听同行们介绍当下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我特别关注的如熟料能耗、排放水平、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都会感到特别欣慰。这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竞争能力。2020年全国吨熟料平均标准煤耗已降到110公斤/吨以下,少数厂降到90公斤/吨,个别厂达到88.75公斤/吨:废气颗粒物排放指标已经降到10毫克/立方米:劳动生产率达到20000吨/人·年,有一个日产8880吨的工厂只有80人……这些指标表明这几年中国的部分水泥工厂已登上了世界水泥的珠峰。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中国水泥这20年的巨变。无论是总量还是技术经济指标,已经实现了由大变强的目标。我作为一个老水泥人,我们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年轻的一代水泥人手里成为现实,为他们感到无比高兴,虽然过去在世界水泥舞台上受过羞辱、受过委屈,在一线也吃过苦、流过汗,但对这水泥人生无怨无悔。

在中国水泥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之际,我们不能忘记以赖际发部长为代表的前辈们为新中国的水泥工业吃尽千辛万苦,查明资源、合理布局,为水泥工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能忘记以林汉雄局长为代表那辈人解放思想,提出“大家办建材”方针,为水泥工业高速发展拓宽了道路,创造了条件。

不能忘记以王燕谋局长为代表的那代人提出“T型战略”,为我国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

不能忘记以张人为局长为代表的这代人制定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为水泥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

当我们今天许多水泥工厂站到世界前列时,也不能忘记像王涛、刘公诚、吴中伟、唐明述、冯休吉、胡道和、曹晨、胡宏泰、陈全德等前辈和老师们,为水泥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了毕生精力。

当然,更不能忘记几代数以千万计的水泥工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总之,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之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缩影。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光明正确的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们水泥人不要光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和全国人民一起,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艰苦奋斗才能保卫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展望未来,我国水泥工业正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相信水泥行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中国水泥工业经过几代水泥人的努力和艰辛付出,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几经调整和转型升级,终于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品种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水泥强国。

2021-06-10 13: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