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集团40年:“双万亿”巨头是如何炼成的

2022-07-08 10:46:39

40年来,中国建筑靠什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40年后,中国建筑该如何续写助力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中国建筑集团建证美好时代。叩问历史:40年来,中国建筑靠什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探寻未来:40年后,中国建筑该如何续写助力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历史时点,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迎来了组建40周年庆典。

从1982年组建,发展到今天稳居世界500强前列,全球建筑业唯一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双万亿”的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成为助力社会稳增长和不断壮大国家实力的重要力量,中国建筑用奋斗写下了光荣与梦想。

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薪火相传、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步步创新超越进行的一段历时40年的上下求索。

叩问历史:40年来,中国建筑靠什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探寻未来:40年后,中国建筑该如何续写助力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致力于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创新引领力强、品牌影响力强、国际竞争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这是对过去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豪迈宣言。

01

以忠诚为魂,挺起国家脊梁

回望中国建筑的历史,就是一段永远跟党走、永远走在前的光荣历程。组建以来,中国建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与党同频,与国同行,与民同心。

这是听党召唤的担当。中国建筑虽然组建于1982年,但成员企业大多具有70年的历史,员工多为部队转业军人。抗日救国、抗美援朝,烽火中锻造出的红色基因,赋予了中国建筑独特的精神底色:以生命突围困境,以热血开拓荒芜,始终冲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建筑各成员企业遵循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和调遣,责无旁贷参加了一重、一汽等156个国家重点项目及大庆油田、燕山石化等一大批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又在“大三线”建设一大批重要国防军工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

这是使命必达的勇毅。早在1960年2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此后长时间承担对外经援建设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着手重新组建中国建筑工程公司,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开展海外经营,为国家赚取外汇。

为了建设祖国的梦想,一代代中建员工拼搏奋斗、奉献开拓,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质量完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加速我国载人飞船的发射进程;在G20杭州峰会会场和敦煌文博会主场馆建设中,创造绝无仅有的施工奇迹,服务大国主场外交;在海拔4300米的雀儿山隧道施工中,用时5年打通“川藏公路第一险”;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圆满完成“伟大征程”舞台搭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设、北大红楼修缮等重大工程;高标准办好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推进20余个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不畏艰险、使命必达的奉献精神,也熔铸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心为民的情怀。2020年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中国建筑仅用10天、12天分别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随后参加香港抗疫、吉林抗疫、深圳抗疫、上海抗疫……优质高效完成全国400余所应急医院建设任务,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发挥重要作用。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建筑承担甘肃省康乐县、康县、卓尼县3个县定点帮扶任务,累计出资16亿元认购央企扶贫基金,投入资金5.3亿元,结对帮扶全国15个贫困县、13个贫困乡、110个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840余个,帮助19.6万名贫困群众减贫脱贫。

唯其艰难,方显担当。汶川救灾,玉树援建,中国建筑冲锋在前;天津港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抢险,中国建筑义无反顾;乡村振兴、六稳六保,中国建筑义不容辞……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筑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02

以发展为纲,勇立时代潮头

道路由来曲折,征途自古艰难。作为先行者,中国建筑向高处攀登,向远方驰骋,从艰难困苦中走来,在风霜雨雪中跋涉,书写了一部无畏前行、砥砺争先的奋斗史。

1982年6月,国家机关进行调整改革,撤销原国家建筑工程总局,组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成为中央、国务院机关中第一批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中国建筑被推向了市场化的浪潮之中。有人看到大江奔涌,有人看到细流涓涓;有人看到风正帆悬,有人看到险滩暗礁……

“你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等不得,靠不上,要不来,中国建筑靠自己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必答题。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4年,中国建筑在时为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过程中,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更巩固了中国建筑在高层、超高层建筑领域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

2022年4月1日,雄安新区迎来5周年。5年来,中国建筑高质量承建100多项重大项目,总建筑面积超750万平方米,成为雄安新区发展历史中的坚定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深度“建”证者。

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从以“速度”为傲到以“质量”取胜,不变的是中国建筑追求卓越的劲头。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贸港……中国建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

在我国,中国建筑投资建设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中国建筑用一栋栋建筑勾画国家迈向新时代的壮丽图景,拓展着人民追求的幸福空间,向世界展示着欣欣向荣的中国形象。

这是一个破浪前行的机遇——

中国建筑早期的海外开拓,从经援项目起步,与对外开放同频。从劳务派遣、专业分包、承包小型工程开始,逐渐形成以施工总承包、EPC总承包为主的成熟业务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建筑深入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持续优化战略布局,以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全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实现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1年,中国建筑位列ENR国际承包商第9位,业务遍布全球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艰难拼搏,玉汝于成。从印在当地货币上的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从中资企业海外承建的最高楼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到包括非洲第一高楼在内的埃及新首都;从被誉为“梦想之路”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到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从毛里求斯拉姆古兰国际机场到泰国素万纳普机场扩建,凭着“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二十年不回头”的韧劲、“三十年不歇脚”的拼搏、“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国建筑打造了一张张“中国建造”“中国友谊”“中国精神”名片,成长为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杰出代表。

这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契机——

40不惑,作为行业领先者,既要代表过去,还要引领未来。万亿级的中国建筑,如何实现“大象”转身,跳出轻盈“舞步”,转型升级成了历史的选择,时代的要求。

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快速发展,中国建筑基础设施得到跨越式发展,业务覆盖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桥梁、机场站房、能源核电、市政管网、水工港务等几乎全部基础建设领域。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承担了高原铁路、哈大高铁、京新高速公路、雀儿山隧道、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在9个城市承建了12条地铁整线,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工程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中国建筑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和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智慧建造等领域的专业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应用BOT、PPP等商业模式,聚焦片区开发、大体量城市更新、站城融合、城市运营等领域,投资建设诸多新型城镇化项目,城市建设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的一揽子服务。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中国建筑加快战略重组步伐,先后重组新疆建工、山东筑港、上海港务、河北路桥、远东环球、美国PLAZA等公司,优化市场布局,强化中国建筑“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能力和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实力。

40年来,中国建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洗礼下练就眼界与胆识,在对外开放的博大视野里养成胸怀与气度,在转型升级的漫漫征途中积淀定力和勇气……自信,越来越成为中建人共有的精神气质。

03

以改革为要,矢志世界一流

中国建筑的发展,始终伴随着诸多现实难题、各种风险挑战,考验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智慧。

“雄健的精神”,是解放思想的闯劲。

1992年,中国海外集团旗下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资在港企业第一家成功在香港上市,开创了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河。从此,中海集团搭上国际资本的快车,实现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借力资本市场,推进业务结构从单纯的建筑单核主业向建筑、地产双核主业转变。

2007年12月,中国建筑发展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整体重组改制顺利完成,创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一家制度完善、与国际接轨、充满市场竞争活力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的诞生。两年后,中国建筑整体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IPO,融资渠道的拓宽,为进一步拓展高端市场和经营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同年,中国建筑一举跨入“中央企业利润过百亿俱乐部”,实现了由单一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升级。

“雄健的精神”,是滴水穿石的韧劲。

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05年,中国建筑发展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改革继续加码,撬动管理和效益的升级,中国建筑再一次刀刃向内,提升改革“加速度”。“一裁短、两消灭、三集中”不断演化推进:裁短管理链条,推行扁平化管理,消灭亏损项目、消灭挂靠项目,资金集中,采购集中,劳务集中,凸显法人地位,提高管控能力,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上升,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实施“三大”市场策略:开创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创新“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策略,与银行战略联盟、与各地政府和大业主战略合作,抢占高端、稳定中端、放弃低端。推动“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集约化科学化,为总承包能力提升提供强大专业支撑。

事实证明,只有任何时候都看清楚时和势,保持定力和耐心,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方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

“雄健的精神”,是真抓实干的拼劲。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建筑推动前置清单与董事会、经理层决策清单闭合交圈、无缝衔接,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塑强子企业董事会治理能力,推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董事会运作更加专业尽责、规范高效。建立182人的外部董事人才库,全面发挥外部董事功能作用,有效赋能企业发展。

持续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中长期激励方式,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激情,打造“事业共建、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深入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打造奖惩分明的价值评价机制,构建经理层成员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相对统一的良性机制;建立规则清晰、目标明确、奖惩分明的职业经理人责权利体系,打造变更创新、搏击全球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个中建人都在这场持续革命中“发现”了自己。中国建筑的今天,就是这样,由一代代中建人自己干出来的!

04

以创新为本,凝聚蓬勃力量

创新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既是源头,也是产物。持续创新,让中国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进化力,由此不断发展、壮大、裂变。

管理创新,释放内生动力——

从组建起,中国建筑就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革除传统官僚惰性,形成了绩效文化特征。“倡导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什么就兑现什么”,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绩效考核体系,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在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中国建筑打破“大锅饭”制度,向建设单位包干,工人以班组为单位,向公司承包,工程质量、速度,直接和经济收入挂钩。那时流行一句话:“奖金不封顶,大楼快封顶,奖金一封顶,大楼封不了顶。”三天一层楼,突破的不仅是建筑施工技术,更是观念、体制。通过“三改一加强”(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规范了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收入分配、经营机制等,企业管理逐步从传统计划经济行政管理向市场经济企业管理迈进。

1984年,日本大成公司在中国创造的鲁布革经验,给中国的建筑企业带来了“鲁布革冲击波”。随即中国建筑开启了项目管理的变革之路,学习试点鲁布革经验,调整变革组织结构,将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同时提出“对外发展总承包,对内实行项目法”的改革思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推进项目管理。以项目法改革为发端,到法人管项目、项目标准化管理、打造总承包管理能力,中国建筑逐步形成项目管理的自身特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能——

如果说,管理的创新是减少了物体运动的摩擦力,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引擎,直接推动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早在80年代,爬模体系的运用,中国建筑在国内高层建筑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成为“深圳速度”的创造者。现如今,“空中造楼机”配套的单塔多笼循环运行施工电梯、廻转式多吊机集成运行平台、自爬升塔机综合施工技术在内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孕育而出,全世界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70%出自中国建筑之手。

中国建筑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自主研发的全球加载能力最强、加载空间最大、功能最领先的土木工程实验设备“中建万吨级多功能实验系统”投入使用;国内首个“智能装配造桥机”实现桥上喂梁、地面提梁,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工效;“零海拔屋”在海拔3500米西南高原地区圆满完成拼装与联调,成功实现建筑群模块化、超低能耗、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突破。

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一等奖5项),专利授权43407项(发明专利3600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60项,努力开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奖”。

产业创新,开拓价值蓝海——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中国建筑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中国建筑积极推行建筑工业化,牵头成立全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中国首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台”,建筑工业化产能排名全国第一;创新探索绿色建造技术,研发形成系列超低能耗、零碳建筑技术体系与创新产品,构建适应于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绩效评价体系,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以数字化重塑管理流程,加快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打造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中国建筑在1000个示范项目上进行“智慧工地”建设,打造“数字化建造”新模式,将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深度植入建造工艺流程,提高施工生产自动化水平,发挥了提质增效作用;探索建筑产业互联,以云筑网和商砼平台为载体,建立“建筑+互联网”衍生的新业态,塑造建筑产业垂直电商新模式,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拓展金融业务,实现以融强产,不断开拓业务“新蓝海”……

中国建筑争当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率先从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结构优化、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创新求变,才提高了驾驭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抢抓住了一系列新机遇、大机遇,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才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40年前,致力民族复兴的宏大梦想,中国建筑在拼搏中积蓄成长。

40年后,迈向世界一流的伟大征程,中国建筑在奋斗中澎湃向前。

前方,是大海;前方,是喷薄的旭日;前方,是照亮寰宇的万道霞光;前方,是一群又一群忠诚担当、融合共赢、匠心建造、使命必达的中建人,以奋斗建证美好时代……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2023中国混凝土展的现场,热火朝天。

2023-06-02 21:09:15

中国交建拟分拆下属子公司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通过与祁连山进行重组交易的方式实现重组上市。

2022-12-29 08:59:51

根据目前部分建筑央企披露的业绩信息来看,三季度经营数据呈现向好趋势,新签订单金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2022-10-31 11:38:32

40年来,中国建筑靠什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40年后,中国建筑该如何续写助力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2022-07-08 10:46:39

28日,中国建筑集团发布《关于不法企业假冒我集团子公司有关情况的公告》,22家企业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中国建筑集团下属子公司,这22家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

2022-06-29 14:03:03

中国建筑5月23日晚间公告,近期合计获得293.4亿元重大项目,占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1.6%。

2022-05-24 09:18:24

4月19日,中国建筑公布2022年1-3月经营业绩。

2022-04-20 15:51:03

近日,中国建筑发布2021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归母净利润514.1亿元,同比增长14.4%。

2022-04-19 11:30:43

3月3日,中国建筑战略研究院双碳分院揭牌仪式在中建生态环境总部举行。

2022-03-16 14:07:35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