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务是中国建材的压舱石业务,从2012年进入成熟期后,我们紧扣时代命题,深耕细作、不断创新,用“点、线、面”的产品逻辑延伸发展。专注于“点”,把水泥产品做到极致、技术做到领先、成本做到最低;思考于“线”,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商混、骨料、预制品等业务;伸展于“面”,利用水泥高温处理特性协同处置危废,造福社会、友善地球。
对智能化和高端化的探索持之以恒,始终追求工业与自然共处的生产方式,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现代城市标配,致力于守护绿色家园、守护城市生态、守护绿水青山、守护居民健康……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就会发现原来水泥是“这样”。
01
摘掉了“灰色制造”的帽子
小时候,镇上有个水泥厂,爸爸是那的员工,每次下班回家都是“灰头土脸”的,妈妈总要备一盆洗脸水,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几个年头,“灰色制造”也被老一辈人深深的刻进了脑子里。
2021年10月26日,中国建材第二届“善用资源日”之走进绿色工厂开放活动在福建三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拉开帷幕,当地镇民、水泥客户及公司员工家属等50余人走进了工厂,我的妈妈也是其中一员。
参观队伍从化验室、中控室到煤磨、篦冷机,再一路行至水泥磨和发运现场,最后参观了厂区景观园林,大家见到了公司最先进的智能化专家系统、最先进的四代篦冷机设备、最安全的煤磨消防系统、超低的排放标准及花园式的工厂环境。妈妈说:“我像是在逛公园”,我在她眼神里看到了对水泥企业大变样的惊讶,也看到了她对水泥生产从“灰色制造”向“绿色制造”蜕变的认同。
“公园”大概就是对当下水泥企业最美的称赞吧!近年来,三明南方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通过跑、冒、滴、漏治理以及厂区环境美化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工厂创建;开展星级岗位达标活动,引导各部门岗位积极开展生产现场美化、设备防腐亮化等,对厂区进行园林景观提升和绿化升级,全厂绿化覆盖率达三分之一,绿化面积12余万平方米,树木种植1万余棵。
同时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对矿山边坡和排土场进行复绿,增加绿地面积200余亩。企业还通过投用道路喷淋系统、购买洒水雾炮车、修建沉淀池等,有效抑制无组织扬尘。
通过我们的努力,三明南方成功摘掉了“灰色制造”的帽子,成为了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美丽工厂,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首批“绿色工厂”。
02
乘上了“智能建设”的列车
小时候,听爸爸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唉,又要去清堵料了”。爸爸作为车间一线员工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又苦又累”成了水泥厂的代名词。
2020年12月,三明南方整条生产线已实现全面智能控制。随着智能化系统上线,不仅解放了“干不完活”的一线员工,减少甚至杜绝人工干预,操作员从生产线的操作者转变为监控者,不仅大大节省操作员的精力,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对生产带来的各种影响,也极大地降低了一线员工清堵料带来的安全隐患,给一线员工一份更安全的保障。
就这样,我们乘上了“智能建设”的列车,驶向了“中国制造2025”。
03
撕掉了“乱排乱放”的标签
小时候,看见水泥厂烟囱上冒着的烟,觉得很漂亮。但是妈妈在洗菜和擦桌子的时候嘴里总是嘟囔着:“水泥厂的灰害得我好苦啊”,周围的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水泥厂就是这样被贴上“乱排乱放”的标签。
近年来,三明南方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始终奉行“节能减排”理念,尽可能减少天然资源使用,用固体废弃物或低碳原料代替。去年以来通过加大对青州造纸厂废弃资源造纸白泥的优化利用,年消耗处置白泥30余万吨,替代石灰石资源近22万吨,有效减少矿山资源开采,且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年。除此之外,三明南方年消耗煤矸石、氟石膏、有色金属灰渣等各种固体废弃物50万吨。
三明南方经过历年技改,全面提升了水泥生产线的节能环保水平,能耗水平也在逐年降低。近年来熟料可比综合能耗从120kgce/t降至现在的94kgce/t以内,已达行业先进水平,年可节约标煤1.75万吨,减少碳排放4.7万吨。同时计划开展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的创建,为加速产业链业务交互效率、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再添华彩。
如今的三明南方以依山傍水、绿郁葱葱为景,以湛蓝天空、智能制造为彩,勾勒了一副美丽画卷。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为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建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