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安徽、辽宁、河北、吉林、天津等省市发布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无废城市、氢能、绿色低碳等成为关键词。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加强区域联防联治,并在多城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天津同样已将“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体系日趋成熟,计划形成具有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多地紧锣密鼓地将无废城市创建提上日程,与生态环境部等18部门在2021年底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紧密相关,方案要求,“十四五”时期,将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在无废城市“火热”创建的背景下,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
水泥窑协同处置是水泥工业根据自身的工艺特点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废弃物处置手段,相较于其他的固废处理方式,水泥窑协同处置优势明显。一方面,水泥窑煅烧时温度可高达1400-1600摄氏度,窑内呈现碱性环境,有效避免酸性物质和重金属挥发,在这样的焚烧环境下,二噁英很难形成,有机物被彻底分成无害化。
另一方面,水泥窑煅烧产生的热能被回收,残渣和飞灰作为水泥组分进入水泥熟料产品中,有害物质都可全部固熔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不能再逸出或析出,最终实现资源化和废物减量化,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此外,在双碳背景下,水泥窑协同处置成为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布局。去年12月,工信部印发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多项水泥标准列入计划表,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规范、生活垃圾预处理可燃物;水泥窑用生活垃圾预处理可燃物制备技术规范等。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也曾指出,以水泥行业为例,该行业即同时是减污和降碳的重点行业,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能有效激发行业技术变革和绿色低碳转型。
在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的背景下,自带“绿色基因”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项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以海螺水泥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海螺水泥拥有145条水泥生产线。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利用其中22条生产线进行投运以及在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处理规模达277万吨/年。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水泥窑协同处置资质能力已达600万吨,涉及水泥生产线111条,占生产线数量的6.5%,已经覆盖了全国27个省份。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郑建辉预测,随着拟建在建项目的投放,“十四五”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有望突破1500万吨,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第三方处置市场,并逐步挤压传统焚烧炉、填埋的市场。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滚滚时代潮流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已经成为水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无废城市”的创建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