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抢抓发展机遇,紧扣企业责任,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集团目前下属400多家成员企业,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和20个境外国家(地区),经营产业涉及水泥制造、绿色建材、国际贸易、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双双跨过2000亿元,员工近6万人,荣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90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2位、世界500强第315位。
海螺集团特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芜湖海螺
创新引领
“十三五”期间,海螺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在行业率先建成全球第一个水泥窑尾烟气碳捕集纯化项目、全球第一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全球第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全球第一个零外购电水泥工厂、全球第一个5G超级上行技术商业应用示范、全国第一个开发应用露天水泥矿山无人驾驶矿车、全国第一个开发应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全国第一个实施替代燃料技术、全国第一个实施水泥高温高尘SCR脱硝技术,推动了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转变。
立足新发展阶段,海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按照“开放+创新、科创+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双发、三轮”的“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工联网工业大脑为主体,以低碳零碳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两翼作为攻坚方向,以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为两台发动机赋能,落地数字产业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公司、碳资产管理碳科技公司,构建“9+2”的创新发展体系,即“1个创新联合体、1个三碳研究院、1个企业技术中心、1批研发平台、1批关键核心技术、1个碳中试基地、1个应用产业园、1家碳资产管理公司、1家碳科技公司”+“1支新材料基金、1支工联网和碳基金”,与中科大、华为、中国电信等知名高校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做长做宽产业链,力争“十四五”末形成百亿级产业,到2035年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企业加速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管理加速向世界一流转轨,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海螺力量。
数智赋能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海螺集团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水泥制造融合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运用5G、移动物联、传感监测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数字化矿山、专家自动操作、智能质量控制、水泥无人发运等系统,在全椒海螺建成了世界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实现了一键输入、全程智控。在滁州、芜湖等地水泥工厂完成了全球首个5G“超级上行”创新技术端到端的商业应用,打造了矿车无人驾驶、矿区爆破无人机巡检、码头装船远程操控等多个业务应用场景,为工业互联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海螺水泥矿山无人驾驶矿车
“十四五”期间,海螺把建设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赛道”,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要素资源,积极打造有较强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平台”。集团先后投入20亿元进行智能工厂升级改造,快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孵化20余个优秀行业APP,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和工艺流程数据45余万个;初步建成了水泥智能工厂集群,形成了水泥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水泥生产大数据知识库,实现了工厂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劳动生产率提升20%,年增效逾10亿元,减排二氧化碳750多万吨。在此过程中,孵化出海博智能科技无人驾驶、海螺中南智能机器人、上海智质科技等高科技产业链公司。
全椒海螺智能实验室
海博智能公司在芜湖海螺打造的首个矿区无人驾驶项目已实现矿车作业全流程自动驾驶稳定运行,申报受理知识产权50项。海慧供应链科技公司目前已实现业务覆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广东、广西等17个省份,平台注册客户11720户,入驻车辆3.3万辆,累计运费营收已超过6亿元。
绿色发展
海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号召,坚持走生态文明与企业发展共赢之路,制定海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研发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节约资源能源,降低各类消耗,大力研发碳科技,拓展环保产业,全面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海螺集团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世界首个水泥窑碳捕捉示范项目和干冰生产线,开创了水泥工业捕集二氧化碳的先河,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此基础上,海螺不断健全低碳研发体系,今年8月,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建材行业培训中心和碳管理体系认证服务中心,推动水泥行业碳的资源化管理。9月,以低碳、零碳、负碳为目标的三碳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以碳基金、碳金融等为橄榄枝,筑巢引凤、聚才引智,促使金融资本和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同时建立合伙人制度,实现公司化运作,协同发力,推进“双碳”工作。
铜陵海螺生产线远眺
持续探索源头降碳技术,研究水泥生产替代燃料、替代原料、低钙熟料、无(少)熟料水泥等技术,以减少碳酸盐原材料的使用,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继2018年在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开发建设了首条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之后,2020年又在枞阳海螺建成了国内行业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项目投用后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同时,将现代水泥工业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固废、危废,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了167套垃圾和固废危废处理环保项目,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设计规模1700多万吨、工业固废危废设计规模900多万吨,解决了二噁英污染和垃圾围城的难题,成为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产业升级
海螺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加快多元化发展,重点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主动加入并服务安徽“三地一区”建设,为打造幸福生活空间、共创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海螺签署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
海螺依托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初步构建了集团智能制造与数字产业集群。海博智能公司专注露天矿山的智慧化运营,努力打造露天矿山无人驾驶和智慧开采领域首个全流程、国产化、产业化的综合性项目;海螺中南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推广实施袋装水泥机器人自动装车系统、码垛及清堵系统,打造提供EPC一站式交钥匙工程服务的机器人系统供应商。上海智质公司致力于过程工业领域全流程智能质量控制系统研发,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制造与服务,提升行业质量和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海慧供应链科技公司着力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智慧物流体系,实现传统销售模式向“互联网+运输”转型,构建依附于运输主线上的生态圈,将物流运输交易方式从线下变为线上。
海螺利用旗下企业全国布点的优势,致力开发应用光伏、风能、生物质发电和储能技术,建成17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1个风力发电项目,产业初步规模化,年发电量达1.1亿度,充分利用绿色电力和清洁能源,在山东济宁海螺打造了全球水泥行业首个“零外购电”标杆工厂。
海螺新能源
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拓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领域,在安徽全椒建成首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一站式提供规模化、个性化及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制造与服务。推进助磨剂行业整合,一跃成为水泥添加剂行业龙头企业,服务水泥行业低能耗绿色发展。下属的天河环境工程公司专业从事SCR平板式及蜂窝式催化剂的研发制造以及催化剂再生和回收再利用,产品应用广泛。同时,在传统节能门窗的基础上,近年来陆续开发了静音窗、生态地板、生态门、家装管材等环保产品,一站式满足消费者“全屋定制、无毒无味、即装即住”的生活梦想。研发制造的余热锅炉、CK系列立磨等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性能行业领先,已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出口额达20亿元。今年6月,集团下属海螺川崎装备公司为印尼雅加达地铁项目制造的首台盾构机下线,这是安徽省首次出口盾构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填补了安徽省盾构机出口的空白,彰显了高端装备安徽造的实力,该设备于10月2日集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往印度尼西亚,参与印尼地铁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