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山西太原6家水泥企业停产4个月

2021-11-10 09:31:18

今年,太原市将强化“两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能控制作为第一项任务来进行部署,提出年底前,美锦钢铁压减粗钢产量23.6万吨,全市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在2021年11月15日到2022年3月15日停产。

实施清洁取暖改造,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紧跟步伐又各具地方特色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更精准  

继续实施清洁取暖改造,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连日来,全省加大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布局,通过一系列会议为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画出路线图。11月8日,记者发现,各市大气污染防治既紧跟全省步伐又各具地方特色,进一步推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减少重污染天气忻州扩大“禁煤区”范围  

1月至10月,在全省共同努力下,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2.4%,6项大气污染物指标中,除O3浓度同比上升0.6%外,其他5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在10%以上,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秋冬季攻坚,重中之重是消除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重污染天气。省生态环境厅将逐月对各市秋冬防PM2.5控制目标进行分解,并建立日分析、周调度、旬通报、月盘点工作机制。要求各市紧盯目标完成情况,按天对账、按周算账,这周落下的,下周坚决补上,做到每微克必争,确保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以忻州市为例,为减少重污染天气,确保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忻州市将抓好六方面工作。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综合治理。进一步扩大“禁煤区”范围,落实“禁煤区”管控要求,除煤电、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企业外,禁止储存、销售、燃用煤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严格落实“两高”行业管控要求,全面清理产能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支持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全面实施秋冬季错峰生产运输。从11月1日起,要按照企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对钢铁、焦化、铸造、化工、建材等重点涉气行业企业实施秋冬季错峰生产。全面强化扬尘污染管控。住建、交警、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地监管、协作和清扫,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市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交警部门要积极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联合专项执法,采取重点路段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机动车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要强化监测预警,精准实施管控,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太原6家水泥企业暂时停产  

针对低效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传统产业集群排查整治等进展滞后的工作,将采取有效措施,清单化推进,确保尽快完成治理任务。对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要坚决限产、停产。严格执行基于绩效分级的差异化错峰生产措施,坚决有效控制秋冬季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太原地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的通道,被划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的重点保障区二类区。工业污染是影响太原市秋冬季空气质量最大因素之一,提高能效也是未来降低能耗的主攻方向。今年,太原市将强化“两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能控制作为第一项任务来进行部署,提出年底前,美锦钢铁压减粗钢产量23.6万吨,全市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在2021年11月15日到2022年3月15日停产。  

在深化工业源污染治理方面,完成清徐县3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综合治理,7家铸造企业全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启动古交中海能源煤焦发运站无组织排放改造;完成4家企业8座燃煤工业炉窑淘汰,强化重点工业行业VOCs综合治理,75家企业要完成144项治理任务,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并安装自动监控设施。  

清洁取暖改造 朔州拓展生物质能清洁供热  

山西省要求,加快清洁取暖工程扫尾,力争实现平原地区、川区谷地散煤基本清零,做好取暖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使用知识普及。坚持先立后破,在清洁取暖工程未稳定有效运行、气源电源未有效落实情况下,保留备用原有取暖设施。强化散煤管控,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行为。统筹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民生供暖需求。  

在朔州,朔城区东官井村以生物质锅炉分布式取暖方式推进冬季供热。走进村民家里,锅炉热气腾腾,室温明显达标。生物质能清洁供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朔州将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持续拓展生物质能清洁供热惠民的范围和渠道,推动环保和供热实现“双赢”。同时,加大对生物质锅炉设备的质量监管,积极宣传锅炉使用常识,引导群众安全使用。  

推动清洁能源之余,朔州持续推进煤炭增产稳价,积极完成煤炭保供任务。朔州市要求煤企,认真践行“双碳”目标要求,加强技术攻坚,降低开采能耗,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要自觉树牢规范化经营意识,严格报送生产数据,责无旁贷承担好生态责任、社会责任;要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更好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

秋冬季为何易发重污染又该咋治理?  

近年来,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但是进入秋冬季,空气污染仍然时常发生,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更为严重。秋冬季为什么容易发生重污染?污染成因有哪些?7日,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微信公众号解答了以上问题。  

京津冀地区处于太行山和燕山的半封闭地形中,具有天然“背风坡”及“暖盖”结构特征,更易造成污染物在山前累积,形成重污染,正是如此,造成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秋冬季环境容量更小的特质。  

与此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化工产业高度聚集、能源以煤炭为主、货运以公路为主,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处于高位,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污染物排放量超出区域环境容量,是造成重污染发生的根本原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不止强度大,污染物种类也丰富,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加剧了PM2.5的污染程度。  

另外,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在风的作用下随气团一起传输,在传输过程中还会裹挟局地污染物,使污染气团越聚越浓,区域传输作用导致大面积的区域性重污染。正是由于区域传输作用,使得没有重工业的区域也会遭受重污染天气。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未来将会通过扩大联防联控区域,加强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等结构,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开展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通过“车、油、路、企、管”统筹治理柴油车污染,多手段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提升百姓蓝天幸福感。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近日,多地区再次遭遇重污染天气,并启动相应管控措施,要求停止相关施工。受此影响,水泥、钢铁、砂石、商混等行业生产、运输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2022-12-24 14:33:37

今年,太原市将强化“两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产能控制作为第一项任务来进行部署,提出年底前,美锦钢铁压减粗钢产量23.6万吨,全市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在2021年11月15日到2022年3月15日停产。

2021-11-10 09:31:18

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做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工作。

2021-11-01 09:28:12

据不完全统计,近日已有河北、安徽、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水泥等建材生产、运输均受到限制。

2020-11-26 09:57:37

随着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来袭,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启,停工限产带来的产量受限叠加旺季需求提升预计推动部分区域水泥价格持续上涨。

2020-11-11 09:25:14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加强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2020-11-04 10:33:35

据市场反馈,北方某水泥大厂近日发布涨价函,内容显示,近期受环保预警及道路运输治理等因素影响,水泥价格成本不断增加,公司决定自10月11日早8时起,上调水泥出厂价60元/吨。

2020-10-13 09:19:12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易发时段,近日,多地区再次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涉及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市。

2019-11-15 09:35:59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华北地区行情大稳小动。整体来看,金九银十阶段京津冀地区需求不达预期,水泥价格持续难涨,近期主导企业虽有意推涨,但市场氛围并不乐观。

2019-10-21 14:07:57

2月21日至24日,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的18个督查组,继续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8个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各督查组重点督查县一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情况和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加大暗查夜查力度。共走访检查747个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发现问题322个。

2017-02-27 09:14:29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