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
作为排碳大户的水泥行业,势必将在减碳趋势下迎来新一轮的变革。记者就从相关渠道获悉,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碳达峰、碳中和究竟会给水泥行业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有证券机构作出了预测。
以下为长江证券一水泥行业分析师观点,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碳中和对建材行业影响可以用8个字来总结,有加有减,以减为主,减的是供给,加的是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的碳排放量接近100亿吨左右,占全球30%。从具体细分行业看,电力、钢铁、建材是三个主要排放行业,合计碳排放量占了全国近80%。其中建材行业排第三名,占比总排放13%,水泥行业排放占比总量大概10%左右。
建材是一个比较偏加工制造的行业,从整个生产工艺来看,产生碳往往会在三个环节。
第一是间接排放,因为需要消耗电力;第二是原材料排放,主要是原材料分解;第三是燃料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煤炭等等。
我们根据不同行业生产原理和过程的能耗煤耗控制,对各个建材子行业产量系数做了一个测算评估,结果发现水泥、玻璃和建筑陶瓷行业排放较大,一方面是原材料基本是碳酸钙为主,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燃料端也都是煤炭和重油为主,排放系数会比较高。结合单位产值的排放系数来看,水泥、玻璃、瓷砖卫浴位于建材行业前三名。
水泥行业来看:
第一,水泥行业是产碳大户,占比建材全行业排放量超过75%,主要在原料分解和燃煤。
第二,从整个水泥生产原理来看,原材料在高温煅烧环节使碳酸钙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且最终产品中的碳并没有被固化,碳元素全部变成二氧化碳并分解释放出去了。这个是有别于其他资源品最大的不同。
第三,煅烧过程中的燃料基本全是煤炭,煤炭成本占比较高,达到40%以上。具体产碳占比而言,能源产碳、过程分解和燃煤产碳的占比分别是6%、57%和37%左右,过程分解和燃煤产碳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下面就水泥行业未来减碳路径做一个分析和探讨。
从供给维度来分析,水泥行业降碳可能路径是:
一.长周期看,随着城镇化率的放缓,水泥需求将面临下滑态势,以此带来碳排放的同比下降。同时新型建筑结构,比如钢结构的产碳系数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要低40%左右,未来钢结构使用的提升可以减少水泥的需求,进而减少总的碳排放,但这是一个偏长期的过程。
二.持续推进供给限产力量最为有效。将前些年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限产的重心从治污转向降碳。基于供给收缩的逻辑,降碳未来有望改善水泥供需关系,巩固当前高盈利的基石。不过有别于环保管控下的错峰生产,降碳停产的重心在南方而不在北方,因此边际改善的价格弹性会更大,并且未来差异化的停产政策有望带来区域性开工率的分化,全行业能耗利用率将提高。
政策端来看,限产降碳短期的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期而言,我们认为行业长期的供给收缩的步伐,应该遵循市场化周期的需求做动态调整。基于此,整个行业的供需关系才能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弱平衡。仅靠限产降碳,对格局的优化是治标不治本,长期还是得靠市场化或者信息化等手段改善,比如说环保要求提高、矿山管控等等。
三.目前水泥行业部分主导企业也在尝试技术降碳,比如说升级篦冷机、预热器系统等,生产系统的升级改造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
四.绿色矿山建设升级,矿山复垦可以加大植被种植方面的要求。
五.我们就水泥行业煤改气做了一个测算,发现成本上升非常明显,煤改气后大约增加40%以上成本,因此暂不具备更多的可行性。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降碳大背景下,水泥行业龙头企业将会更加受益。
“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指明方向。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面临哪些的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去做?为此,2021年4月20-21日,中国水泥网将在杭州举办以“同使命·谋创新·共发展”为主题的“2021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0P100颁奖典礼”,诚邀业内人士前来共同深度探讨当前水泥及相关行业发展态势。